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行,素质教育课堂改革得以在义务教育中不断推进深入。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么,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要如何改革传统的语文作业设置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呢?就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三种作业设置类型上进行探讨。一、观察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设置观察型作业,可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在所教授的课文中,选出典型的观察型文章,让学生熟读全文并仔  相似文献   

2.
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之源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起学生通过课文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取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穆健 《甘肃教育》2013,(22):93-93
《祖父的园子》一文以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童年趣事、景物的追忆和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如此评价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韵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到略读课文中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的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多彩的风土画卷中。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课上,我发现学生在讨论写作时都很害怕。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感,让他们喜欢写作、真心愿意写作。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认识小学生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家庭或者学校,所见所闻较有限。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是重要的途径。为使小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但是小学生在受到各种心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实际上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代表着他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墨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数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编选了一组风格各异的课文,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本组习作的主题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情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如何突出“趣”字,更需要下一番工夫。针对本组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以下习作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明军 《甘肃教育》2020,(4):114-114
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指立足特定的生活大环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将真实生活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作文生活化教学突出小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性,激发小学生写作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小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允许学生去观察生活现象、农村新气象,让作文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将各个写作环节有机衔接起来,让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认知、感悟和反思生活,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9.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效仿课文名篇;积累丰富素材;满足学生成就感;精心评改习作;珍视习作成果,都是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各种表达方式,并会评价作品。小学写作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的能力,让学生不说假话、空话及套话。写作指导课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写贴近学生实际的事,写学生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勤耕不辍笔,时到花自开。一、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接触了新鲜事物  相似文献   

11.
李敬花 《考试周刊》2014,(93):43-43
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之源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起学生通过课文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13.
王小军 《甘肃教育》2013,(22):34-34
一、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积累,就是用眼睛去看,时时处处留心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不是凭空捏造,素材源于生活,一切写作都要建立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叩开学生写作的心弦,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引导他们找到那一泓“活水”,让学生学会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情、一感变为作文中的素材,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去进行积累。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积累例如,在读沈复的《幼时记趣》时,当学生体会了作者“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乐趣后,可以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课堂上学生讲得很是热闹,课后让他们及时记在素材本里,可记下自己的,也可记下别人的,只要是有趣的就行。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坚持写日记是对生活中人、事、物的及时记录,它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作文素材,又能增强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更对学生写作的布局谋篇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反省自己、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语文八册2课《梅雨潭》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必须从图到文,教给观察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看图、讲图。指导学生观察《梅雨潭》画图,可以这样提问:1.这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所以,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才能让学生轻松、快意地表达,喜欢上写作。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学生总是在看到作文命题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童年趣事是哪一件?我见过的美景有哪些?谁是我敬  相似文献   

18.
一、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要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在书籍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9.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能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写作素材。并且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明辨是非。文章从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学生通过视觉直接观看事物,并获得知识、加深理解的途径。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的作用在于:可以扩大他们的直接经验范围,使之准确、深入地感知和认识观察对象,获得新鲜有用的生活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水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