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失眠和多种精神症状的一组证候群。本文主要综合近几年来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简单描述了本病的特征及病机,总结单纯针刺、电针、腹针、穴位埋线、针刺加灸法、针刺加罐法这几方面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逊文  谢韶东 《新中医》2007,39(7):91-92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由于长期过度疲劳导致身体出现的一系列肌体或精神的病理状态,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中医学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名,但对疲劳症状的描述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多称之为身重、体重、倦、百合病等,并认识到各种原因导致正气的损耗均可引起疲劳。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较广泛研究,并常有文献报道,如张蓉等“’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证候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中医证型有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血瘀、脾肾两虚、阳虚等,并在临床治疗中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疲劳为特征,并且伴有乏力、骨骼肌疼痛、睡眠紊乱等症状的综合征。患者时常感到疲劳,且疲劳不因休息而缓解,但在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加重,症状可持续24 h以上。其具体病因并不确定,可能为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昆明市中医医院李莉副主任是云南省高等级(针灸)学科带头人,擅长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以脾肾阳虚型患者居多,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多在脾、肾,涉及心、肝,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情志抑郁为标。她临证取穴精要,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李副主任从脾、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独到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并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低热、肌肉、关节疼痛和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机体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功能的疲劳,其基本特征为长时间极度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查没有器质  相似文献   

5.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特征,并伴有低热、咽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2001年儿月开始笔者应用消疲灵颗粒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持续至少半年为特征的症候群,可伴有低热、头痛和多种神经精神等症状,好发于20—50岁年龄组,以女性多见。目前,CFS病因尚不明确,它的产生涉及到体力、脑力活动的长期紧张,即精神情志过度劳累等应激,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诸系统调节失常,临床出现以疲劳为主的机体多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免疫机制变化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剖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整理近20年针刺治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关文献。结果:针、药等传统中医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结论:针灸可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纠正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针灸具有调节整体的优势,且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值得长期推广。  相似文献   

8.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身体和精神疲劳为突出表现,其病因病机与与心失营运、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关系最为密切。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试以李世增教授"养心,清肝,醒脾"为核心的"新三宝"思想治疗CFS,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总结李培教授自拟柴芍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李师认为肝郁脾虚,肝气犯胃是其主要病机,治以疏肝健脾和胃,以柴芍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疾病,以在当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机体出现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以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痒、肌肉痛、头痛、关节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祖国医学"虚劳"的范畴。司国民主任医师为我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本文对司国民主任医师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两则验案进行了报道,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时代性疾病,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除了常见的"虚"之外,还有"郁"。从"郁"的角度阐释人体之郁——气血津液之郁、脏腑之郁、经络之郁。并以此为基础,拟定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即调畅情志,木郁达之;合理饮食,土郁夺之;动静结合,经络活之,从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具有中医原创性的以温热疗法为主的治疗疼痛的理论——炅气愈痛论。其原点在《内经》,其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成果形成炅气愈痛学说。炅气愈痛学说在理论上对中医传统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个经典学说有重要补充和修正。炅气愈痛论认为:寒气是疼痛的基本病因,寒邪致病,有内寒、外寒之别。因此,治疗疼痛的指导原则是:寒者温之,内外兼治,治养并重,外用温热,内养真阳。①各种温热物理因子是治疗疼痛病症的重要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的温热疗法;②辨证施治应重视温热药物的内外应用;③结合有中医特色的养生理论,通过运动、饮食、阳光、各种健身训练、养生等综合措施,提高或保养真阳(元阳),达到治疗和远离疼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名的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水肿"、"尿血"等病证的范畴。本文力图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症状浮肿、血尿为核心改变,初步构建中医"尿血性水肿"的命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对中医古籍文献考究,分析病因病机,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断、辨证论治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发病多以咳、痰、喘、胀、等为主要症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辨证论治时或偏重于虚,或偏重于实,或虚实兼顾。中医药介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及实验研究方面,对目前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总结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研究现状,认为脾胃气弱、肾气不足为主要病因病机。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疲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共筛选方剂95首,涉及中药166味,方中益气温阳类中药出现频数最高;治疗方剂常用组合为益气温阳药配伍,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  相似文献   

17.
阐述慢性疲劳综合征及中医"未病学"的概念,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的独特优势,防治疲劳状态体现出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刘睿  刘新敏 《四川中医》2012,(8):154-157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PCOS血清雄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胰岛素水平,缩小卵巢体积,改善月经情况,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本文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疗法两个方面,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从整体上把握该病,在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方面疗效显著.因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故对干燥综合征的论治角度亦各有不同.本文从脏腑、气血、阴阳、三焦四个方面就中医各家对干燥综合征的论治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体现出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优势,即整体性、个体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慢性疲劳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3类证候群。第一类:疲倦乏力,腰背酸痛,手脚发冷,食欲不振,性欲减退,耳鸣,白带过多,小便不尽,夜尿频数,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第二类:疲倦乏力,头重,头痛,眼花,心慌,胸闷气短,腹胀,记忆力差,注意力差,少气懒言,反应迟钝,乳房胀痛,大便稀溏,舌淡红,脉细。第三类:疲倦乏力,容易感冒,恶风怕冷,动则汗出,舌淡,脉细。第一类证候群辨证为脾肾阳虚(虚寒)证,第二类证候群辨证为心脾气血两虚证,第三类证候群辨证为肺卫气虚(不固)证。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型以虚证为主,其中涉及的有心、肾、脾、肺4脏之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