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张教授临床将COPD分2期辨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2型辨治,病情迁延者兼顾扶正;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分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型辨治,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并以显效病案为例,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将支气管哮喘分五型:外寒内饮,治宜温肺散寒、化痰降气;风热壅肺,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平喘;痰证壅盛,治宜降气化痰,宽中理气;上实下虚,温肾纳气,祛痰平喘;阴虚痰热,养阴清热,敛肺化痰。指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两点最为关键,一是通畅气道,二是预防肺气壅塞。既抓住了现症的主要矛盾,又防患于未然,制止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佳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佳主任医师认为正虚邪犯是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基础,痰热、肝火是其发作期的主要矛盾;在治疗上,急性发作期主要分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慢性缓解期主要分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各施其治,每奏良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我院130例COVID-19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分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130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发热、胸闷、喘气、乏力、咯痰为主,舌象以红舌、白厚苔或黄腻苔多见,脉象以滑数脉、浮数脉多见。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寒邪袭表证、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男、女性患者均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3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36岁~5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56岁~7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较多,≥76岁患者以湿热壅肺证为主。发病时间≤3 d时,以寒邪袭表证为主,在4 d~7 d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在8 d~14 d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发病时间≥15 d时,以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为主,可出现疫毒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讨论:我院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以湿热为主要病机,演变规律为湿邪袭肺向湿热壅肺、痰热壅肺传变,若日久失治,则向疫毒闭肺、气营两燔证传变,治疗应及时将病邪阻断在卫气营,避免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传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涂一世  朱霞 《吉林中医药》2015,35(2):128-129,138
杜克宽教授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病机关键在于小儿肺脾肾三脏的不足,尤其是肺气不足是内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首犯肺卫,入里化热,灼津为痰,或与体内食郁湿邪相合,则形成痰热壅肺之症,疾病后期以肺脾气虚为主;治疗上强调祛邪不伤正,扶正勿敛邪,临证初期多以泻白散加减治之;在肺炎喘嗽恢复期,多处以玉屏风散、桂枝汤合生脉散加减,肺脾同调,且常用自拟茴芥散熨贴患儿背部,内外合治,共奏化痰平喘、调整脏腑气血,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张山雷医案》中辨治咳嗽的医案加以分析,归纳为:证属邪实,祛邪为治,其中痰热壅肺治以清肺化痰,痰湿困脾治以健脾化湿;证属虚实夹杂,治兼标本,其中阳虚水泛治以温阳化饮,阴虚阳亢治以滋阴涵阳,肝肾阴虚治以平肝纳气,阴血亏虚治以温下摄纳。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肺胀""喘证""痰饮"范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咳喘,肺气虚损,病久及肾,导致下元虚衰,气不归根,出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甚之肾不纳气等。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增强体质,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常见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湿阻肺、水气凌心4个证型。风寒袭肺治宜宣肺散寒,止咳平喘止嗽散合麻黄汤。痰热壅肺治宜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桑白皮汤。痰湿阻肺治以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水气凌心治宜宣肺平喘,温阳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临症不可拘泥于单一证候,四诊合参,方可辨证准确。附验案4则。  相似文献   

8.
黄甡  邢新婵 《陕西中医》2006,27(10):1256-1257
目的:总结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方法:整理老师医案医话,学术思想。结论:认为小儿咳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临床常分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及痰食互结证等;虚喘主要表现为气虚精亏证。痰热壅肺,喜用定喘;寒痰伏肺,独善青龙;久喘难愈,益气填精:治肺未效,医胃收功。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扩张的病机与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坚  庾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2-224
支气管扩张的病机特点以痰热壅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为主,虽有虚实之分,但总以气逆火升、热壅络伤为病机关键,故其辨治为治火、治气、治血。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述及坏证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证型包括热都胸膈的栀子豉汤证、邪热壅肺的麻杏甘石汤证、脾阳虚水饮内停的苓桂术甘汤证、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水热互结的大陷胸汤证、痰热互结的小陷胸汤证、寒热错杂的泻心汤证等.如此众多证型各异的坏证条文,一方面是表明其对太阳表证失治、误治成坏证这一阶段治疗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欲使后学通过这些条文的学习,掌握太阳表证失治、误治成坏证的治疗方法.学习太阳病篇应将太阳表证、传经证、坏证的内容看成一个协调统一、变化发展的整体,才能深刻了解太阳病篇论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贝叶斯网络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构建症状与痰热壅肺证的关联模式。方法采用全国九家省级中医院为期2年所调查的1768例患者数据建立痰热壅肺证数据库。数据预处理后导入贝叶斯网络。以痰热壅肺证为目标变量,以决策树运行结果筛选出的变量为输入变量,运用IBM SPSS Modeler 14.2软件实现贝叶斯网络算法,选用评估及分析对TAN及马尔科夫毯两种模型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痰热壅肺证因果关系如下:1)痰色黄、痰白黏、脉滑数、脉数、大便秘结、口渴喜冷饮;2)痰色黄、痰白黏、脉滑数、舌苔黄腻;3)痰色黄、痰白黏、脉滑数、舌苔黄、舌苔黄腻;4)痰色黄、痰白黏、脉滑数、舌质红。上述4条中,共有的症状为痰色黄、痰白黏、脉滑数,其中,痰色黄对痰热壅肺证的贡献度最大,为0.72;其次痰白黏,为0.61。马尔科夫毯模型显示,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苔黄腻对痰热壅肺证的贡献度均>0.7。结论痰热壅肺证与症状间有4条因果关系,痰色黄、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苔黄腻对痰热壅肺证的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实证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COPD患者189例按照中医分型中实证标准纳入观察并分为痰热壅肺证64例、痰浊蕴肺证62例、痰瘀阻肺63例;比较观察各实证证型间痰培养、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实证证型中痰培养致病菌阳性率按痰浊蕴肺证、痰瘀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证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E)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痰热壅肺证淋巴细胞(LY)明显低于痰浊蕴肺证;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以痰热壅肺证为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在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方面均增高,纤维蛋白原以痰热壅肺证偏高.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痰培养、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客观指标与中医实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中医分型判定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吉 《四川中医》2001,19(11):1-2
王静安主任医师认为对小儿肺炎喘咳临证当先审明病因、病性,辨证立法,然后用药。该病的病理基础是外邪侵袭,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治疗一要祛邪外出,二应宣肺降气,三宜清热涤痰,重在宣肺,化痰,自拟“宣肺化痰汤”以随症应用,根据所感寒、热、湿之不同,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4.
<正> 1 首当宣肺化痰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节,寒温不能自调,又小儿因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微较成人而为迫切,故常易为饮食所伤,脾气受损,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故小儿喘咳的主要内因常为“蕴痰”为患,痰热或痰浊上于肺,壅阻肺气,复因感受外邪,则气道失利,宣降失常,出现咳嗽痰呜,胸气喘,咯痰不爽等症状。故治喘咳,必先祛痰,因势利导。祛痰首当宣肺达邪,使邪去痰消,喘咳自然平息。但外邪有寒热之异,用药有温凉之别,临证当须详辨。以余临床所见,小儿喘咳又以外寒里热,痰浊或痰热壅肺型居多,可能与小儿“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故以宣肺化痰,祛邪外达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为AECOPD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AECOPD患者320例,判定其中医辨证,检测降钙素原(PCT)、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肺功能、血气、白蛋白(ALB)等客观指标的水平,分析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中以痰热壅肺证(38.75%)最常见;证型分布比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痰热壅肺证、肺肾两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瘀阻肺证;痰瘀阻肺证和肺肾两虚证的FEV1/FVC(%)、FEV1Pred、PO2明显低于痰浊阻肺证和痰热壅肺证,而PCO2明显升高;痰热壅肺证PCT、WBC、hs-CRP最高;痰瘀阻肺证PLT、Fib最高;肺肾两虚证Hb、ALB最低。结论 AECOPD与血气、肺功能、炎症指标、血常规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AECOPD中医证型判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痰热壅肺证为肺系外感热病,属祖国医学"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及西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稍有不慎外邪入里化热,热邪灼津成痰,痰热阻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喘,其痰热壅肺证为小儿咳喘之最常见证型。我们采用麻杏化痰合剂治疗痰热壅肺证的患儿,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痛即胸部疼痛。胸部包括心肺所居的整个部位,包括了历代医籍所载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内容,胸痛发生的原因甚多,但主要由阴寒、痰浊、瘀血等痹阻胸阳,以及痰热壅肺,闭塞气机等均可导致。其基本病机是心、肺、肾之虚为本,气滞血瘀、阴寒痹阻痰热壅肺为标。辨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急则治标,以祛邪止痛为主,通则不痛。理气活血,化瘀通络又为最重要的方面,临床选用活血化瘀、宣痹  相似文献   

18.
蔡云飞  蔡骏逸 《光明中医》2011,26(7):1367-1367
目的观察五虎四虫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痰热壅肺证的疗效。方法对93例患者采用五虎四虫汤加减治疗。结果显效67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五虎四虫汤治疗痰热壅肺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张磊教授将郁热头痛分为郁热表证、郁热里证,从气血津液辨证治疗热郁头痛。其治疗头痛郁热表证选方用药以“辛散轻清”为主,以宣散表邪、恢复气机出入正常为主,临床常用经验方谷青汤,选奇汤、芎芷石膏汤、清空膏、川芎茶调散、川芎散等加减化裁也为其常用方,多用羌活、防风、白芷等风药。热郁里证头痛为气、血、津液郁滞于脏腑,郁久化热,灼热上扰清窍所致。气壅于内宜清宜泄,头痛合并阳明里热炽盛者,可加石膏,肠道燥屎内结者可用承气汤、大柴胡汤;气滞血瘀宜疏宜和,可用逍遥散、小柴胡汤、散偏汤、镇肝熄风汤等加减治疗;痰热内郁宜消宜导,对于痰热头痛者多以温胆汤、涤痰汤治之;瘀热内结宜行宜下,常用川牛膝、大黄以引血、引热下行。此外,张老师认为,久病瘀阻经络宜通络和络。  相似文献   

20.
郑锋玲  骆欢欢  刘叶  李亮  吴薇 《新中医》2015,47(1):186-18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6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证型分为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风寒束表证、痰湿蕴肺证,其中痰热壅肺证型最多(占53.7%)。67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和纳呆的症状,其次为恶寒、无汗、咽喉红肿且痛、尿黄、咳嗽、痰黄、口渴、舌红、苔黄。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临床特点符合温病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