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正徽水河属长江流域三级支流,由众多山区溪流性水域汇集而成,历史上水生生物资源富足,品种繁多,是山区特色水生生物的自然储存库,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该水域段的水生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部分资源面临危机。为改善水域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当地渔业部门在建立徽水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上,对重点水域连续多年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2019年,当地渔业部门在开展徽水河渔业增殖放流的同时,对鱼类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充分分析了放流效果,为后期开展物种保护提供理论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涵养黑龙江水域的鱼类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贯彻《中俄两江议定书》的具体要求,黑河市连续三年成功主办了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中俄边境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三年,累计放流鲟鳇鱼51.6万余尾,平均体  相似文献   

3.
岩礁鱼类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岩礁鱼类及其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量锐减,栖息地退化。为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面临的重重压力,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基础措施的海洋牧场建设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开展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解析生物对鱼礁结构物和人工生境的响应行为及人工环境对岩礁鱼类行为的影响,对优化水生生物放流策略、提高增殖物种成活率、养护生物资源、科学开展人工鱼礁工程建设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岩礁鱼类在栖息地选择、索饵、繁殖、集群、领域、防御等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梳理了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就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更高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中国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以及渔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投入与积极引导下,增殖放流事业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各界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势态。辽宁省作为渔业大省一直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原则,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积极养护恢复渔业资源,努力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稳步推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速度,不断推动海洋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齐鲁渔业》2010,(8):62-63
垦利县加快渔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努力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项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  相似文献   

6.
2017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科学统筹政府放流和社会放生,扎实推进增殖放流科学化、规范化、品牌化、社会化发展,有力促进了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了"海上粮仓"建设和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省各级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2.26亿元,累计投放各类水产苗种78.95亿单位,同比增加11%.其中,放流对虾、梭子蟹、海蜇、金乌贼,黑鲷等恋礁性鱼类及鲆鲽鳎鱼类等海洋水产苗种78.36亿单位,鲢鳙鱼等淡水水产苗种0.59亿单位.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增殖放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抓好六个"加强".  相似文献   

7.
《齐鲁渔业》2012,(6):57-57
月4日上午,由农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农业部渔业局、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2012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暨山东海洋增殖放流周启动仪式在蓬莱市隆重举行。开展渤海生物资源修复工作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项具体行动。下步工作中,全省各级海洋与渔业及相关部门将继续抓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完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我省海洋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优良的渔业生态环境是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的物质载体与必然条件。我国海洋渔业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渔业资源衰竭严重影响渔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止渔业生态环境污染,改善渔业生物资源的养护载体,加强海洋与渔业生态建设,展开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对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特约记者 刁苏彬 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切实做好2012年全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在全省组织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海湖河增殖放流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的重要措施,以及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山东省各级政府渔业部门的重视,也得到了全省渔民的广泛认可。据了解,山东自2005年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以来,各级财政、社会投入21亿元,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638亿单位,放流规模引领全国,取得了涵养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渔业生态、改善种群结构、修复改善水域生态等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渔业纵览     
正中国渔业政务网协办http://www.cnfm.gov.cn江苏渔业水域水质总体良好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近日公布《2015年江苏省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江苏省主要湖泊浮游植物117种,浮游动物62种,底栖动物39种,鱼类60种。与2013年、2014年相比,浮游生物资源丰富,鱼类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效果明显。长江干流江苏段底栖动物生物多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09,(2):45-45
由中国渔业报和中国水产杂志社共同推出的2008十大渔业新闻: 1.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前所未有 2008年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规模、投放次数、投入资金、放流品种都多于往年: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3.11亿元,放流各类苗种数量全年将超过200亿尾(粒),放流的品种达80多个。“增殖水生生物资源,呵护水域生态环境”的理念渐渐在社会上形成氛围。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水产》2010,(4):8-9
2010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漠河县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推进边境水域生态修复”的中俄边境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今年全省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苗种6000万尾以上,全部放入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重要公共水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草场保护与恢复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我国各级渔业部门严格执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等多项渔业生态保护工作。作为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草场的恢复工作业已被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5.
<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向公共水体人工投放水生生物苗种、主动增殖资源的活动,是国内外通行的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广东省滨临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4114公里;沿岸大小海湾510多个;海岛1350个,岛岸线2126公里。广东近海有鱼类1000余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200种左右,经济甲壳类和头足类数上百种。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种类繁多的生物资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12,(1):56-59
青岛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坚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力度,优化增殖放流品种结构,加强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严格规范捕捞行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姜红  郑喜森 《渔业现代化》2011,38(2):69-71,59
阐述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现状及面临问题,指出长江流域水域污染,航运发展、水工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非法捕捞屡禁不止是导致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对策,指出必须建立适应于长江流域的渔业管理模式,治理环境污染,修复水生生物生态环境,以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增殖放流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放流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增殖放流已成为一项重要资源养护措施,放流范围覆盖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海滩等水域[1-3]。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本刊记者:张建军/通讯员:张鸿均)2012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2012年黑龙江省嫩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标志着全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全面启动。今年全省采取划分区域、统一时间、同步放流的形式,在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重要公共水域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苗种1亿多尾,其中鲟鳇鱼等珍稀濒危物种50万尾以上,经济物种1亿多尾,将有4种珍稀濒危物种和9种经济物种放归“五江、三河、三湖”水域,共涉及到12个市(地)、50多个县(市、区)。珍稀濒危物种苗种是由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省萝北鲟鳇鱼试验站、省特产鱼类研究所,哈尔滨市农科院水产分院、同江市津街口鲟鳇鱼放流站、抚远县鲟鳇鱼放流站、勤得利农场水产公司提供,其它经济鱼类苗种由各地、县(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提供。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学》2008,27(9)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修复近海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2008年辽宁省在辽东湾渔场继续开展海蜇增殖放流。6月16—25日,在环辽东湾5个放流入海点,共向辽东湾渔场放流1 cm海蜇苗3亿头,超额完成年初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的2008年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