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华南燕山期橄榄玄粗岩系是区别于拉斑玄武岩系和钙碱性岩系的一组具有特殊性质的岩石组合,其在成因岩石学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并与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前人对华南地区燕山期橄榄玄粗岩及其地质演化特征研究由来已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华南燕山期橄榄玄粗岩为研究对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华南燕山期橄榄玄粗岩的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燕山期橄榄玄粗岩的构造环境和地质证据,以得出华南燕山期橄榄玄粗岩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该区橄榄玄粗岩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较广,之前研究认为华南印支期岩体形成于挤压环境,其成矿可能性较小,该区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近年来随着对华南花岗岩的研究工作加深,研究人员对华南印支期的花岗岩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参考前人有关印支期花岗岩的研究及热液型铀矿的形成条件,提出以下存在的主要问题:1)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体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如何?是否伴随着拉张环境?2)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与铀矿化存在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印支期花岗岩在华南有较广的分布,但由于此前多认为其成矿作用较弱,对于成岩及相应的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近些年来,由于对华南花岗岩工作程度的逐步加深,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对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特点进行了总结:印支期花岗岩由于当时的受成矿构造背景、自身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和铀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特殊性这些限制,而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成矿的能力。此外,印支期花岗岩又起到了初步富集成矿元素的作用。从整体来看,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应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一个重要的积累时期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华南前寒武纪花岗岩分布相对较少,主要以新元古代为主,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发现,华南不同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具有一定共性:过铝质-强过铝质特征,成岩年龄集中在800~830 Ma。大部分属于S型花岗岩,少部分属于I型花岗岩和I-S过渡型花岗岩;大部分为古老地壳的衍生产物,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有可能是碰撞、俯冲和地幔柱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母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强烈泥化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共分4个阶段。区内构造发育,近东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在中低温范围内且氧逸度较低。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岩体并有少量大气水参与。该矿床为断裂控制的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具有多个复合找矿标志,成矿前景相当良好。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及矿产资源潜力造山带,其中在燕山期的岩浆、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按矿床成矿系列的理念可划分出3个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早期与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Ag-Pb-Zn-Cu成矿系列;早燕山晚期与中酸性火山岩-碱性花岗岩有关的Cu-Sn-Pb-Ag-Zn-Mo-稀土成矿系列;晚燕山期与浅成斑岩有关的Cu-Zn-Pb-Ag-稀土成矿系列。该区优势矿种为Sn-Cu-Ag-Pb-Zn,主攻找矿类型为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有关于近年来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对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讨论。通过主量元素各投图发现,多数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浆演化经历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质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有明显的M型四分组效应特征,Nb明显相对Ta亏损,物源判别图解表明:其来自于大陆地壳变沉积岩和大陆地壳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少部分可能存在幔源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8.
梅岭景区地处江西中北部,南昌市西侧,是发育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套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如此古老的花岗岩地貌景区在世界范围内相对少见。按照地貌的规模和特征,可以将研究区划分出3种尺度和17个地貌类型和现象。地壳抬升等引起的夷平事件是宏观地形的主要控制因素,与我国华南大部分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类似。研究区主要经历了古近纪和第四纪的2期夷平作用,但景观地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主要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和结晶速率差异性导致的岩体相变和成层性等以及成岩后期的次级改造有关。梅岭景区属花岗岩地貌演化的壮年晚期阶段,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区内广泛发育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是我国主要的铀矿产区。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印支期的花岗岩与热液型铀矿展开研究。通过对花岗岩与热液型铀矿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印支期花岗岩对铀成矿影响密切,成岩成矿存在巨大时差。进一步通过对热液来源及铀源、铀的迁移沉淀机制、铀矿床与花岗岩的关系及铀矿床成因等方面探讨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机制,说明铀成矿过程中印支期花岗岩主要起到一个提供铀源的作用,并非铀成矿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时间的板块构造演化,秦岭碰撞造山在印支期完成拼合,形成中国陆地由此转入陆内变形。通过前人的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印支期是秦岭的重要成矿期,其成矿作用受到构造演化控制比较明显。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作用的开端,并且奠定了成矿大爆发的基础,为碰撞期和碰撞期后构造体制的转换研究提供了依据。重视秦岭印支期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对理解秦岭区域成矿规律、认识秦岭造山带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建立成矿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30年的研究,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已被国际岩石学界确认为一套与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及钙碱性系列并列的、独立的火山岩组合,在前人对华南地区燕山期橄榄玄粗岩的研究基础上,将赣东北的广丰、玉山盆地、赣南的会昌盆地、赣中的盛源盆地的橄榄玄粗岩系岩石进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对比,并总结这些区域橄榄玄粗岩系岩石的特征,这对研究认识这些地区的源区性质、深部构造演化及今后找矿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浦南深成岩体位于漳州市北部的浦南镇一带,为漳州复式岩体的一部分。前人将该深成岩体划归于漳州复式岩体第Ⅴ次的细粒花岗岩类,其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通过对该深成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结合漳州复式岩体中各期次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浦南深成岩体应隶属于漳州复式岩体第Ⅳ次的二长花岗岩类,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于岛弧造山带构造环境中压性环境下的造山期产物,为Ⅰ型花岗岩,其岩浆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并经过同化混染作用,属于幔壳混源型岩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的部位。大兴安岭南段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将大兴安岭南段燕山期地表地质演化,分析了大兴安岭南段的演化过程。通过对大兴安岭的南段大陆演化、岩浆活动、大陆壳演化与多金属的成矿关系,来分析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南雄市百顺地区花岗岩体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百顺地区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该2期花岗岩体的SiO2和Al2O3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63.60%~75.37%和12.12%~18.78%;SiO2与Al2O3、CaO、MgO、FeO、MnO、K2O、TiO2之间的负相关,以及与Na2O、P2O5之间的正相关都不是很明显。全碱(Na2O+K2O)质量分数均较高,为7.17%~13.77%,为过碱性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CNK)在0.92%~1.65%之间,碱度指数(A/NK)为1.06%~1.80%,为过铝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万安盆地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滑动平均滤波法,将重力异常划分为区域场和局部场;利用水平总梯度法,强化深断裂的线性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地震等相关资料,推断了盆地内断裂构造:一级断裂4条,二级断裂5条,三级断裂26条。将本次研究的断裂分布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得到新认识:位于万安盆地中部的F1-1断裂是形成于中生代的一条基底断裂,可能是南海西缘断裂带在万安盆地内的延伸段;万安盆地东缘断裂带不是一条断层,而是呈雁行排列的断层组,主断裂是一个左旋、右旋相互交替、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对盆地形成东断西超断陷特征有强烈的控制作用。万安盆地处于南海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南部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多阶段演化,其构造演化受南海海底扩张和万安走滑断裂带的双重控制,断裂系统极其发育。  相似文献   

16.
燕辽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5个期次,火山岩主体由早白垩世早期构成,侵入岩主体由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早期构成。燕辽地区主要以流纹岩-粗面岩组合为特征,为燕辽地区的岩浆岩分布及火山岩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铀矿的寻找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漳州地区是闽东中生代岩浆活动最强烈地区之一,了解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就位机制能为区内岩浆岩的演化提供依据。通过地质填图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判断该岩体属次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系列,形成于岛弧造山带构造环境,侵入为被动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推覆构造研究的深入,相继在老地层、印支期花岗岩推覆体下发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隐伏煤矿。以大田矿含煤区推覆构造特征为例,阐述推覆构造的待征规律,分析推覆构造的控煤作用,对寻找推覆体之下二叠系煤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华地萤石矿赋存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第三次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体(γ5^2(3)c)内,控矿为一北西向F1断裂构造。通过对华地萤矿成矿地质规律总结.提供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裂陷作用(槽)对油气的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目前四川盆地发现的几大油气中心均处于裂陷槽周缘,如普光、元坝、龙岗、磨溪—高石梯等气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中扬子地区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研究,划分出整体沉降阶段、初始裂陷阶段、裂陷扩张阶段、裂陷萎缩消亡阶段四个演化发展阶段。其中二叠纪栖霞期,中扬子地区地壳整体沉降,以相对均一化台地沉积为特征;茅口早期在中扬子东北部大洪山地区率先出现拉张裂陷,茅口晚期扩张到城口—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裂陷作用达到鼎盛,台地和盆地分异充分,在长兴期形成适合生物礁滩发育的台地边缘礁和台缘及台内生屑滩储层;早三叠世裂陷盆地进入萎缩阶段,随着盆地不断充填,台盆分异的格局逐渐趋于均一化,呈现出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特点,填平补齐形成的斜坡环境控制着大冶组颗粒滩的展布和迁移变化。裂陷槽控制了礁滩储层的分布,长兴组和大冶组礁滩储层明显受裂陷槽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南部的江南台地北缘和鄂西渝东地区鄂西裂陷槽的西缘以及开江—梁平陆棚东南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