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为适应计算机软件交易的现实需要,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创设了一系列新的交易规则.无论该法在多大范围内或者程度上被适用,这些新的交易模式和交易规则大多都成为了一种行业惯例,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这些交易方式和交易规则的变革,给现有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版权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版权法中的许多基本原则,如权利一次用尽原则、合理使用原则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正在遭到破坏.由计算机软件交易引发的合同规则与版权法的冲突,是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出台,其导火索是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其深层原因则是美苏的"冷战"对抗.美国<国防教育法>内容的实质就是明确了国防和教育的关系,尤其是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视作关系国家安危乃至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历史作用远远超出了空间技术领域.它极大地改变了美国联邦与教育的关系,尤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高校规模、师资、通识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生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改变,这一时期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3.
美国计算机伦理学研究与计算机职业伦理规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计算机伦理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多年来,美国计算机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为推进计算机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全球重要影响的<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伦理与职业行为规范>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计算机伦理规范的一般准则、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责任、美国计算机组织的领导者道德准则,为我国如何加强计算机伦理学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职业伦理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政治民主的具体体现。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公开政府信息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起,其行政部门信息公开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6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66年《信息自由法》通过后,各种促进和保障行政部门信息有效利用的法规相继出台,使行政部门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美国公众和企业可以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读钱满素教授<美国革命──一个半世纪的前期准备>(见<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2月上半月期),文中推介了美国学者苏珊·邓恩(Susan Dunn)写的<姐妹革命──法国闪亮,美国阳光>,推为"精彩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紫色>之所以成为闻名全美的畅销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小说中体现的"妇女主义"是对美国制度文化的继承;而书中所表现出的对非洲本土文化的固守是对美国精神文化的补充.因而小说赢得了包括美国白人在内的多数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记>是一部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性的新闻著作,同时也是美国中国学发展新阶段的里程碑.它推进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现代中共党史学诞生的象征性著作;开辟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新方法,影响美国中国学形成了注重现实社会功能的重大特点.它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中国观,让西方人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革命摇篮.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像电子数据库这样的新生事物不断出现,这必然会导致法律理论以及法律规则的变革.以非独创性数据库的法律保护为例,传统的版权制度或者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所创设的信息权制度都不能提供有效保护.为此,有必要变革现有的法律规则以创设一种新的财产权利--信息产权,以对包括电子数据库在内的电子信息提供保护.结合美国判例法,对创设信息产权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学界对于美国<谢尔曼法>域外适用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框架及模式也较为统一,所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域外适用的理论界定、 "效果"的认定标准等问题,这与美国学者视野下的<谢尔曼法>域外适用问题的观察重点不尽相同.在<谢尔曼法>域外适用制度成型期阶段,美国法院通过判例明确了"效果"与"礼让"的适用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礼让"原则在域外适用制度中具有关键考察作用的观点.中国应当充分重视"礼让"原则在<谢尔曼法>域外适用中的意义,抓住<反垄断法>刚刚实施的契机,从立法、司法与行政执法等层面探求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在美国经济学界居最高统治地位的是新古典综合派自由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主张宏观经济学开出的药方能够治疗资本主义的各种不治之症,使它成为微观经济学所颂扬的"理想的制度",永远存在下去.然而,这种经济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受到了现实的巨大挑战,一些激进学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视角,对自由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范式和经济学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掀起了经济学领域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诗·周颂·振鹭>一篇是周王室对来朝诸侯的赞美和勖勉之辞.<振鹭>一篇多处运用成语,使诗篇在语言方面表现出灵动而不失典雅的特色.诗篇中"无斁"、"夙夜"、"永终"皆王国维所谓"成语".由该篇成语之讨论,可见周礼之用语规范.作为礼之体的重要表现,成语的意义与政治有密切关联.就<振鹭>一篇而言,"无斁"、"夙夜"、"永终"等成语是在"以宾礼亲邦国"这一观念的基础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12.
<看虹录>是沈从文在1940年代创作的一部以身体为重心的小说.一方面,小说将身体置于生命的本体地位,既呈现出身体释放自身的"悦乐"过程,又通过文本的特殊结构将身体受压抑的现实存在表现出来,其中蕴含着沈从文对身体的现代存在境遇的思考;另一方面,<看虹录>又以身体体验悬置身体实在,使身体表达由具象走向抽象,由形而下走向形而上,其中所折射的正是沈从文在40年代关于建立"美和爱的新的宗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周易>本来是用来卜筮的工具,但是其中蕴含了体认天道的直觉思维,这是天人合一状态之下的必然表现.先秦诸子无不由此产生法天的思想,但是各有不同.儒家大胆地剥离了<周易>卜筮的一面,系统地对<周易>进行哲学阐发,建立了自己的天道观,这才使<周易>最终成为万世经典;儒家将其理想化的人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均寓于其中,这才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乐记》看儒家传统思想中的礼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典籍,儒家思想素有"礼"、"乐"相统一的传统.在<乐记>中,虽然以"乐"贯穿诸章始终,但这里的"乐"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概念、艺术形态,更是与人性和情感、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乐教".它以"礼"、"德"为灵魂,并且通过与政治的结合,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乐记>中有大量的关于礼乐关系的记载,这些记载既肯定了"礼"、"乐"教化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和道德属性,又揭示了二者在性质、功用和教化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乐记>中所体现的儒家关于"礼"、"乐"相辅相成关系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礼节乐、以乐和礼、礼乐相成.正是由于"礼"、"乐"在性质与功能上的这种特征,才使中国传统乐教能够发挥政治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美国华裔文学文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华裔美国文学创作的文化语境以及文本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本文主要以三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为例,结合美国语言学家William B.Gudykunst和Young Yun Kim的动态交际模式理论,分析作品中交际双方的信息不等值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信息差的弥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作为一种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权利,权利所有人如何控制这种传播并由此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国际社会纷争多年并未能在各国实践中得以完全统一与解决的问题.版权主体、客体、内容、权利的限制和例外,版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及其法律救济,以及邻接权的保护等等.都要依据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而重新加以研究和界定.美国版权法作为普通法系的代表.对网络领域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定.我国现已基本形成关于网络信息版权保护的三个方面的法律制度,新<著作权法>创设"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取向.比"网下复制权、发行权向网上延伸"及"向公众传播权"、"向公众提供权"等提法准确明朗与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左翼电影的都市和性别叙事:以《体育皇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上海等城市急遽发展的都市化,促使了左翼电影将社会关切推衍到都市的范畴.<体育皇后>将外来文化、时尚因素和批判意识相结合的探索尤其令人瞩目.一种新的女性视觉形象被创造出来.编导者对女性使用"粉盒"的焦虑和不满,使其在向好莱坞借鉴的同时又避免了"好莱坞化".  相似文献   

18.
<尧典>的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表明<尧典>确实保存了商代以前的天文历法知识.至少在战国以前,<尧典>已有了流传较广的定本.<尧典>记载的四时星象是"昏中星".以往中外学者使用赤道方法计算<尧典>星象的天文年代,然而西汉以前盛行盖天说,采用赤道方法并不适宜.今据有关文献记载,采用地平方法复原<尧典>昏星赤经,求解其年代距今4200多年,与传说中的尧帝时代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9.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诗话>中救赎主题已出现,由于<诗话>是一部简陋的面向世人的"俗讲",其简陋与不成熟使救赎主题没有能够覆盖取经团队全部人物,面向世俗的特点则使救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杂剧>出自名家,对救赎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很多方面也反映出受了度脱剧的影响.<西游记>中救赎主题最终统帅取经团队所有人物,救赎主题完全确立.明代"心学"影响巨大,佛教世俗化程度加深,这些都对<西游记>救赎主题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秉持人道研究宗旨的<资本论>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实质;秉持欠人道研究宗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则成为金融危机的理论推手.<资本论>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分析是马克思自由观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自由"之祸不断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证实.<资本论>的劳动论充分表明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倾向性,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归根到底是不公正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危机;自由主义经济学所谓的价值中立论使其不但没有履行批判资本主义不公正制度及其不公正现实的道德责任,反而成为助长其不公正性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