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论述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有一个由少年憧憬到科考结缘,后因实地访览而进一步迷恋常州,直至形成情结、终生不渝的历程.阳羡买田,中年两次"乞居常州"、一度恩准居常及晚年终老常州,是苏东坡常州情缘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苏东坡对常州情有独钟,由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因素促成,而人和是苏东坡深情钟爱并乞居、终老于常州的主要条件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更高层次更富有时代活力的精神引领。遵循"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彰显常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原则,考虑常州地域特色,以及语言表达的精炼简洁,将"常州精神"提炼为:"常德常学常新常乐"。"常德"——常人尚德,德耀中华;"常学"——常人尚学,常人善学;"常新"——常人创新,创新不止;"常乐"——和谐常州,常人常乐。以常州精神为引领,着力构建和谐常州,使常州人民真正感受到常州的幸福与美好,做幸福、常乐的常州人,这是提炼常州精神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经费来说,宾兴既是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的统称,也是民间捐资助学、助考经费的统称。近年来对宾兴组织研究的相关论文多以清代江西省的宾兴组织、宾兴经费的来源及经费管理等问题为个案,间或涉及清代江苏省的有关宾兴事宜,但很少涉及江苏省所领八府之一的常州府的相关内容,也很少涉及整个科举应试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开支细目。文章从清代江南省(江苏省)常州府不同时期的地方志入手,结合科举各级考试的程式,考察地方政府及民间助学、助考的公益行为与"毗陵独多才"关系。政府与民间重视教育经费,尤其是科举经费的投入,才催生常州府的科名之盛。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常州     
90O年前,一代文坛巨子苏轼仙逝常州。本文围绕苏轼与常州的“缘”,论述了苏轼与常州的关系。对苏轼自首次通判杭州途经常州,至晚年海南获救逝世于常州的重要活动进行了叙述,强调苏轼买田阳羡,归者常州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仕途的厌倦和畏惧.对常州的秀美山水和常州人民及好友的真挚情谊的依恋等等,突出了苏轼与常州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认为常州可谓苏轼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5.
“常州散文”在常州历史上尤其是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文章对常州古代散文作了梳理、分析、归纳与总结,并介绍了《常州散文》的编选原则和编排体例,以利于学习《常州散文》的人把握精髓,也便于外界的人了解常州古代散文的源流、学派、特点与传统。  相似文献   

6.
东坡一生 ,履及海内重要州郡 ,最终在常州辞世 ,决非偶然巧合。初登仕途 ,即与同年相约卜居常州。沉浮二十多年后 ,上表乞居常州 ,挚友、物产、民风、山水是东坡决计归居常州的最重要原因。晚年北归 ,权衡再三 ,选择常州作终老之地。东坡视常州为第二故乡 ,从心绪到行止均与常州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逐步完成了将"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读者之意"的转换,最后将阐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给读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常州方言歇后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流传在常州地区的方言歇后语进行比对梳理归纳,对常州地区的方言歇后语的流传现状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和保护常州的地方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9.
常州曲艺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形式,文章以常州道情为切入点,分析了常州道情的缘起及其生存现状,阐述了常州道情的艺术特点,探讨了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与保护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清代常州骈文之发达,几乎没有一地可与之相比。在"实足纵横中国"的骈文成就的基础上,伴随着嘉道以降骈文文体意识的高涨,晚清著名的史地学者与骈文作家屠寄纂辑了《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书以保存乡邦文献为主旨,也体现出融合骈散的理念。作为清代惟一刊行的地域性骈文选本,它有着地域与文体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轼曾十几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他的诗词反映了常州在他心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描绘了常州"多君子"、好风光、宜归隐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常州的眷恋之情。查考他的诗词,可以发现宋代的常州是君子之邦、鱼米之乡和归隐佳境。  相似文献   

12.
20年来,江苏常州散文学会的作家作者,出于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出版了近30部散文专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地区的社会进步和风情世态,体现了全新的时代精神,并且形成了“实写”和“虚写”两个艺术流派。其中最具有思想深度的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大致有六个类别:文化散文、乡土散文、旅游散文、社会散文、科教散文和世情散文。代表常州地区散文创作的成就,也是新时期中国散文大观园中的一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州吟诵"名列其中.6月16日,<常州日报>介绍国家级"非遗"常州入选项目,对常州吟诵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涉及齐梁故里考证,齐梁文化的内涵及对常州地方文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齐梁文化以文化遗传因子的形态在常州传承和发展,历时千年而影响深远,到清代常州再次重现文人学者辈出、学派林立的文化高峰.齐梁时期思想解放、学术活跃、文化繁荣,在史学、经学、文学、佛学、绘画、书法、书论等多方面都有建树,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祭祀是古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一种思想文化和意识文化形态,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文章以常州的坛庙遗制为例,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梳理古代常州祭祀活动的源流与发展,对古代常州的祭祀现象作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并揭示出祭祀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常州园林的文心与傲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文人园林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种建筑形式,这些园林在打山理水中往往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精神追求、人生旨趣。常州作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城市,在明清两代也曾造园成风,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园林已经颓圮,但现存的园林不仅有着文人园林的共性,而且在其变迁过程中也体现了常州文人独特的文心与傲骨。文章通过对常州市区现存文人园林的变迁过程、主人故事、相关文化作品中的记录,寻找常州园林体现出的常州文人的文化特质,探索常州人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近20年来先后两次较大规模地抢救性采录,获得大量第一手录音录像资料的基础上,"常州吟诵"以单项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作者以亲历者身份,叙述采录和申报的全过程,并以切身体会论述了对该项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常州地名语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是一种文化。常州地名记录着杰出的历史人物,流传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表现着某些民俗史实,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反映出常州的历史文化特征,透析出常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地名也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常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信息高度集中并对信息高度依赖的行业,信息贯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信息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旅游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常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借鉴周边已建系统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突出了常州特色,采用了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充分共享旅游视频、GIS等信息资源,进行了管理、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对推进常州旅游信息化工作,为"智慧常州"建设提供基础平台和数据资源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在发展常州旅游、服务公众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常州制造业的结构以及常州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旨在说明常州制造业虽已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但是大多是以消耗能源资源、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的规模偏小、产业布局分散,不适合"绿色制造业"发展的要求,政府虽也在花大精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要调整到位仍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监管,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打造常州"绿色产业"之路,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常州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