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运用钻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陆丰凹陷东部缓坡带文昌组层序地层格架、坡折带类型及层序样式进行了详细探讨,认为古近系文昌组自下向上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代表了一个由弱到强再变弱的完整裂陷旋回.陆丰凹陷东部缓坡带文昌组层序构成样式划分为3类6种:斜坡型(平缓斜坡型和翘倾斜坡型)、挠曲型(先存潜山挠曲型和沉积地形挠曲型)和断阶型(二级断阶型和多级断阶型),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层序地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断陷时期,断裂活动弱,陆丰凹陷缓坡带总体表现为平缓的斜坡地貌特征,坡度约0.8°~2.0°;断陷强烈期,岩浆作用活跃,同沉积断层差异性活动,形成二级和多级断裂型以及岩浆底辟改造斜坡型坡折带,在深湖背景下发育众多低位砂及高位滑塌砂体,地震反射以丘形为特征,钻测井显示厚层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弱断陷期,受控于断层活动减弱以及前期的岩浆底辟活动的影响,整体在缓坡带发育差异明显的多种层序样式,缓坡带北段发育先存潜山型挠曲坡折带(坡度约3.8°~6.0°),控制发育厚层S型地震前积的低位扇体,是研究区有利的勘探目标;断陷衰弱期,断裂活动近乎停止,大部分同沉积断层停止活动并转化为地形挠曲坡折带,辫状河三角洲推进距离远,整体为一套富砂沉积,可见红色泥岩夹层.  相似文献   

2.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一直是国内外陆相断陷湖盆的研究热点,也是制约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基础地质问题.本文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构造演化、层序地层和沉积盆地充填过程及其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该地区构造活动与沉积充填的演化模式.依据不整合面以及相对整合界面,断层位移和地层厚度特征,将陆丰凹陷文昌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分别命名为WSQ1,WSQ2,WSQ3,WSQ4和WSQ5),对应于湖盆初始断陷早期(WSQ1)、初始断陷晚期(WSQ2)、强烈断陷(WSQ3)和弱断陷(WSQ4,WSQ5)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响应于边界断层"微弱—弱—强—弱"的活动过程,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沉积体系从混杂堆积的冲积环境,演变为大面积的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达200km2)和浅湖沉积,和广泛的深湖泥岩及浊积扇沉积组合,最后盆地过补偿沉积长距离轴向供源的辫状河三角洲(推进距离可达18km).而陆丰凹陷北部地区整体构造沉降弱,断层位移量普遍小于100m,文昌组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源扇三角洲和浅湖沉积组合为特征,不发育厚层深湖沉积层序.研究结果表明:裂谷盆地的断层幕式或阶段性运动,是控制沉积充填垂向上旋回性变化的主要因素;相同构造阶段边界断层活动的强弱,是造成陆丰凹陷南、北地区层序和沉积发育样式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陆相断陷湖盆构造-沉积研究和烃源岩预测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发育厚层深水层序的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初始断陷晚期沉积的大型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上覆厚层优质烃源岩,是油气储集的有利相带;强烈断陷阶段发育的滑塌浊积扇,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是未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4.
受郯庐断裂右旋走滑运动的影响,辽河滩海东部燕南潜山东三末期开始隆升形成,而滩海东部沙河街组沉积前表现为整体斜坡,因此,沙河街组东部凸起有供源能力。钻井资料显示:砂体发育较充分;受东营期走滑作用影响,该时期形成的沉积砂体向葵花岛东北方向迁移;东三末期以后,物源方向应该以北东向为主。  相似文献   

5.
巴彦呼舒凹陷目前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还不清晰。研究中运用岩芯、测井、地震、粒度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分析,详细地探讨了巴彦呼舒凹陷在南屯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分别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部的缓坡带和西部的陡坡带,湖泊相则发育在两者之间的中部洼槽带内。整体来看,沉积格局呈现了明显的“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特点,自西部陡坡带至东部缓坡带,沉积相类型由扇三角洲过渡至深湖⁃半深湖后又逐渐过渡至辫状河三角洲。通过成藏条件研究,发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物性好且常紧邻大规模的优质源岩,陡坡带、缓坡带、洼槽带处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高邮凹陷阜三段为典型的三角洲沉积,但是由于其沉积时期属于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的断—坳阶段,控制砂体发育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物源与古地貌、构造断裂活动、水动力特征以及三角洲前缘斜坡。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共同控制着凹陷内砂体的发育与分布。北部的远物源、宽缓的盆地形态及湖浪改造导致了横向展布的大型细粒三角洲的形成,造成砂体连通差、厚度薄。东部边界的吴堡断层产生的断槽则在凹陷东北部形成了延续性的多期叠加河道砂体,并在南方与三角洲前缘斜坡共同控制产生了许庄地区的滑塌浊积砂体。北斜坡上的三、四级断层对砂体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渤海B气田孔店组为断陷湖盆背景下粗粒扇三角洲近源快速沉积体系,发育巨厚的砂砾岩,隔夹层不发育。在陡坡断阶带,形成厚层近源的扇三角洲沉积。依据砂砾岩颜色、岩性组合与垂向发育特征,该区位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前缘近端、前缘主体、前缘远端3种类型。储层主控因素主要为古地貌及成岩作用。孔店组沉积时期,主干断裂由于持续活动,可容纳空间巨大,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阶带控制孔店组地层发育,物源供给充足,湖盆范围有限。古地貌控制了孔店组大型砂砾岩体发育。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B气田孔店组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底部发育粗砂—砾岩沉积,异于盆地腹部与南缘,且相邻井区砂体发育状况差异明显的问题,分析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根据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识别关键层序界面,将三工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识别挠曲和断裂2种构造坡折带,"径向沟梁辐射、纬向阶梯分布"的坡折带体系使得低位体系域发育;坡下沉积物卸载大量堆积;坡上侵蚀作用强烈.以彩9—C1805井区为例,识别6种沉积微相组合,前者为坡折发育的陡坡富河口坝型前缘,砂体连片性好;后者为坡折欠发育的缓坡富河道型前缘,砂体较孤立.因此,坡折带是富砂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带,对油气预测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河西部凹陷陈家洼陷具备形成良好隐蔽圈闭的石油地质条件.在综合分析地震、钻井、测井和岩芯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和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进行隐蔽圈闭预测.结果表明,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并在四级层序内部以最大水进面为界,识别出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发育4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沉积;受断裂体系和古地貌的控制,该区北部发育扇三角洲-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南部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结合隐蔽圈闭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1个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型隐蔽圈闭的有利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港油田枣南断块岩心、三维地震、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模式指导、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进行构型深入解剖,针对这类三角洲的前缘提出了按照近端、中端及远端三分的细分方案,明确了各相带内部沉积构型样式的特征与差异性,建立了精细的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断陷盆地长轴端地形坡度较缓、物源充足、水体较浅、前缘亚相宽,根据前缘亚相水动力、水深条件,结合地下储层砂体厚度、砂体横向连通性、岩性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前缘分为近端、中端及远端3个相带;2)近端相带分流河道规模大、水动力强,水携沉积物充足,在其控制下形成大规模近连片分布的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内又包含多个增生体,前积倾角约3.8°,坝内缘与坝外缘发育程度较低.近端分流河道多深切至河口坝底部并在其侧缘形成多个小型决口扇(岩性以泥、粉砂为主),河口坝内可形成增生体间泥质披覆夹层和决口扇泥质夹层;3)近端分流河道分汊后进入前缘中端,形成中等规模、呈串珠状排列的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内可包含2~3期增生体,前积倾角为2.1°~2.6°,增生体的堆积方式包括顺源前积和侧积两种,堆积方式主要受控于分流河道水动力强度大小,增生体间发育前积或侧积的泥质披覆夹层;4)中端分流河道在远端进一步分汊,导致分流河道规模减小、水携沉积物粒度变细且分流河道频繁"摆动",远端河口坝规模较小、多孤立分布,顶部泥质披覆夹层将不同期河口坝完全分隔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断陷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搞清同沉积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砂体分布规律,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为例,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探讨了沉积充填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的砂体与油气藏富集的关系,指出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为有利的勘探部位.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的充填演化受构造演化控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演化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不同.依据古地貌的形态特点,划分出5种断裂坡折带,不同类型断裂坡折带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有所差异.同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组合样式,识别出帚状、叉状、平行断阶状、雁列状、梳状、调节型等6种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特征,进而控制着砂体的分布和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13.
潜江凹陷潜40油组沉积时期,气候半干旱,物源规模中等,受潜江组同沉积断层广华断层、蚌湖断层影响,在下降盘形成北东向展布的深洼槽,上升盘为水下古高地区,在断层下降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断层上升盘发育滩坝砂体,自身烃源发育,综合评价指出该区具有多类型岩性油藏勘探潜力,在该思路的指导下勘探获得新发现。  相似文献   

14.
浅水三角洲不仅可发育在陆相坳陷盆地,也可在断陷湖盆初始期、萎缩期和断-坳转化期发育。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受控于古构造、古地形、古水体、古气候及古物源等因素,在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古生物及地球物理响应等6个方面具有与其他三角洲不同的沉积特征。基于物源体系可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浅水扇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水曲流河三角洲3种类型。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多变性,受构造影响较大。断陷湖盆初始期,由近岸向远岸,A/S值逐渐增加,河道砂体规模变小,连通性变差,席状化程度增强,平面砂体形态由毯状、坨状过渡为朵状、带状。断陷湖盆萎缩期,A/S值较小时,发育丝带状或鸟足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推进速度快,单期砂体较厚,横向变化快;A/S值较大时,多发育扇形、舌形或伞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河口坝和席状砂成片出现,砂体横向较稳定,单砂体厚度不大。通过上述研究探讨了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和沉积模式,为完善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渤东低凸起及其邻区钻井和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采用地层展布特点、构造样式分析和构造恢复等方法,研究渤东低凸起中南段的构造形态、演化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渤东低凸起的形成时间为沙三段沉积末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定型,形成的动力来源为郯庐断裂右行走滑活动使其增压弯曲部位的岩石圈断块受到近东西向挤压应力的作用,构造演化分为孔店—沙四段沉积时期、沙三段沉积末期、东二下亚段沉积时期和新近系沉积时期阶段;构造演化通过对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过程的控制,影响研究区的油气聚集成藏,并使油气在空间上呈现"断层、不整合和区域砂体联合疏导"立体成藏模式.该成果对于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江汉盆地潜北凹陷周返断裂带古近系潜江组为例,对潜江凹陷层序进行地层学研究,建立了潜江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了各层序及体系域的砂体展布规律。该区受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区内发育了一系列近北东向断层,这些断层与近北西-南东走向的砂体相交,形成断层切割长条形砂体的断层岩性圈闭。整体解剖发现这些断层都具有同生性和继承性,表现为周矶断裂带构造坡折发育,在低位区,极易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油藏,周返地区东北向断层与西北向砂岩尖灭线斜交,是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17.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4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大量二维、三维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运用古落差法和断层活动速率分析法系统阐明2号断裂带时空演化规律,并重点分析同沉积期断裂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对松南-宝岛凹陷北缘层序地层整体构型、层序充填样式以及砂分散体系时空配置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2号断裂带活动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幕式特征,整体表现为"弱—强—弱—消亡"的演化趋势,主要活动期集中在古近纪裂陷期;在空间上显示出显著的分段性特征,可细分出松南段和宝岛段,且松南段活动性较宝岛段更为强烈.2号断裂带同沉积期断裂活动对松南-宝岛凹陷北缘沉积中心的展布及其动态迁移规律、层序内部体系域发育和沉积充填样式均具有明显控制.在裂陷期,松南-宝岛凹陷北缘分别发育陡坡断阶型层序样式和多级断阶陡坡型层序样式,在裂后坳陷阶段主要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沉积坡折型层序样式以及滑塌坡折型层序样式.此外,沿F2断裂上升盘发育的2个横向凸起调节带和2个走向斜坡调节带对盆缘水系的汇聚具有明显控制,其所在位置发育大型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受到主干断层的控制.为加深断陷盆地边界断层活动与层序沉积充填演化时空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地层厚度以及断层活动性数据,并基于正断层的分段联接模式,分析边界断裂(一号断层)的时空演化,对涠西南凹陷始新世流沙港组沉积充填及盆地演化进行精细解剖,认为涠西南凹陷边界断层的不同演化阶段控制了凹陷的沉积充填(包括烃源岩的发育和储集砂体的展布),从而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有利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始新世一号断层最初由5个孤立的分段断层组成,共经历了初始孤立断层阶段、相互作用与联接阶段、断层贯通阶段和消亡阶段4个演化阶段.孤立断层阶段(流沙港组三段),活动速率较低,介于15~50 m/Ma,湖盆范围小,地层平均厚度为200~300 m,以发育大范围的河流-冲积相地层为主;相互作用与联接阶段(流沙港组二下段),活动速率显著增高但沿走向差异性强,断层活动速率可达80 m/Ma以上,湖盆有所扩张,沉积-沉降中心受中部的分段断层活动的控制;断层贯通阶段(流沙港组二上段),活动速率整体增强,湖盆快速扩张,凹陷内湖盆范围达到最大,沉积大套湖相泥岩,累积最大厚度可达1 500 m,该阶段为烃源岩发育阶段;断层消亡阶段(流沙港组一段),断层活动速率降至30 m/Ma以下,湖盆萎缩,厚度中心向凹陷中心迁移,以发育滨浅湖三角洲相地层为特征,该阶段为储集砂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地区低孔、低渗岩性油气藏的不断勘探开发,致密油、致密气已成为研究的重点,需要更加精细地刻画其沉积相及沉积特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心、测井资料及野外剖面,对旬邑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段的沉积特征开展综合研究,认为旬邑地区在该期地处构造坡折带,物源充足,沉积相变快。长6—长7段沉积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深湖近源碎屑沉积体系,砂体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深水重力流沉积砂体为主。长6—长7段深湖沉积中,砂体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浊流沉积和滑塌沉积砂体伴生;深湖相泥页岩中薄层凝灰岩夹层和各种变形构造反映了强烈的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为深水重力流形成的触发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