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陕甘宁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详细分析了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体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厚层储集砂体的成因.研究表明,各种成因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增加与沉积物补给通最比值变化的控制.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A/S<1时以多期叠加型和废弃型河道砂体为主,A/S>1时则为完整型河道砂体;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A/S<1时以完整型河口坝砂体为主,A/S>1时则以叠加型河口坝为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种成因砂体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内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南海珠江口盆地油田群的主要储层类型。虽然大量学者开展了辫状河三角洲构型研究,但是关于低级次水下分流河道演化过程、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砂体规模及叠置样式的研究极少。以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典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例,以测井小井距连井分析、连续取心段以及现代沉积为指导,对水下分流河道进行了定量—半定量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10级,其中4~6构型单元分别为: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组合、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河道宽度介于200~500m之间,深度为3~7m;复合河道具有不同的叠置样式,包括垂向孤立式(A)、垂向叠加式(B)、侧向叠加式(C)、无序叠加式(D),随着湖盆构造演化与物源条件的变化,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样式由A—B—C—D逐渐演化。  相似文献   

3.
下二门油田上层系三角洲前缘砂体成因组合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二门油田上层系为一套辨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组合。根据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共识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前缘滑塌沉积5种成因砂体和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的河口坝砂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砂体、席状砂-河口坝组合砂体、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砂体、席状砂-滑塌重力流组合砂体等六种砂体组合。在此基础上。从盆底物源供给特征、湖平面变化和湖底地形特点,提出了进积式、退积式和局部低洼堆积式三种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砂体组合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认为本区发育进积式和局部低洼堆积式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沉积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储集体之一。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之间相互影响,其形成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平面上形成演化造成垂向上沉积特征的差异,按所处位置不同和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将三角洲前缘垂向沉积特征划分为五类:单一水下分流河道、上水下分流河道下河口坝;上河口坝下水下分流河道;孤立式河口坝区和叠加式河口坝区。以现代三角洲研究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对永安镇油田永三断块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行了解剖,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平面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厚度和上升半旋回厚度近似等于下降半旋回厚度3种类型。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和远砂坝砂体四大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包含削截式和完整式2种类型.河口坝砂体包含孤立式和叠加式2种类型。复合式坝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叠加在河口坝砂体之上形成.它们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A)和沉积物补给量(S)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主要形成削截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者A/S〈1,后者4/S〉1;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主要形成孤立式、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前者4/S〈l,后两者A/S〉1;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如果既保留了短期基准面上升期的沉积,又保留了下降期的沉积,则形成复合式坝砂体。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属岩性油藏,搞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预测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式坝和河口坝等砂体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及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山西组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和席状砂砂体;山西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组合,发育4种砂体组合类型,分别是叠覆冲刷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组合、叠置河口砂坝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砂体组合、远砂坝-席状砂砂体组合。同时认为,沉积物的供给方式、供给量及可容纳空间升降是控制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时期不同成因砂体组合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进积式———可容纳空间降低模式和退积式———可容纳空间上升模式两种砂体成因模式。结合油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砂体仍为山西组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相似文献   

8.
明确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组合关系及发育模式对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以现代三角洲研究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永安镇油田永3-1断块区岩心、录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沙二段5—6砂层组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根据各井所处位置不同和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垂向沉积模式划分为单一水下分流河道、上河下坝、上坝下河、孤立式河口坝和叠加式河口坝5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沙二段5砂层组2小层进行了精细沉积微相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部主要发育单一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中部以上河下坝为主,西部为河口坝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研究了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和微相组合,共识别出截削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问湾等5种沉积微相和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类微相组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3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研究了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和微相组合,共识别出截削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问湾等5种沉积微相和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类微相组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3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1.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延长组主要油气资源分布在东部缓坡带。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发育于姬塬—安边地区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分为3大类7种类型;该砂体受控于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之间的变化关系2个方面。基准面升降过程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不同成因砂体的分布,据此建立了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砂体类型的成因分布模式。以坡折带为界,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划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3个区带,各区带发育不同储层砂体成因类型:"台型前缘"区主要发育截削式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河道砂体,"坡型前缘"区主要发育"下残式坝上河","盆型前缘"区主要发育完整式、上残式坝上河砂体和完整式河口坝砂体。这种对三角洲前缘的详细划分以及对储层砂体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对油藏开发中流动单元的细分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Upper Eocene immature subarkoses derived from Cretaceous sedimentary rocks, older granites and metamorphic rocks, form the reservoir sandstones of the Ossu-Izombe oilfield, Imo State, Nigeria. These sandstones accumulated as part of a deltaic deposit.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deltaic facies consists, from base to top, of a progradational sequence (prodelta and delta front), an aggradational unit (delta plain, marsh and interdistributary bay), and an overlying transgressive shallow marine interval. This sequence was penetrated by nearly all of the 15 wells drilled in the area. Reservoir sandstones are present within the distributary mouth bars, point bars, braided stream deposits, and the shallow marine interval.
Thin section studies, electric-log analyses, and data from modern deltas have aided in establishing the environments of deposition of these sandstone bodies. The princip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1) the basal C sandstone represents distributary mouth bar sands deposited at water depths of about 10 m; (2) the intermediate B group consist of point bar and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tone deposits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3) the A-2 sandstone tops the deltaic cycle as a product of braided streams; and (4) a shallow marine deposit, the A-1.1 and A-1 sandstones, occurs at the top of the deltaic cycle.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统延长组长 101 期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河流相中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三角洲相中辫状水下分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沉积均发育砂岩。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各沉积微相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及辫状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盆地东部的曲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认为盆地内长 101 期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较发育,辫状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沉积岩相、微相特征及其与古地理背景关系,依据露头微相观测、岩心微相描述、成像测井岩相刻画、构造演化恢复、沉积因素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岩相古地理总体受南天山、温宿凸起、库鲁克塔格山物源三重控制,其中克拉苏—依奇克里克冲断带西段的巴什基奇克组主要源于南天山物源,塔北隆起西部的巴什基奇克组主要源于温宿凸起物源,塔北隆起中东部的巴什基奇克组主要源于库鲁克塔格山物源,秋里塔格冲断带为3物源交汇区,乌什凹陷受南天山物源和温宿凸起物源双重控制;克拉苏—依奇克里克冲断带西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细砂岩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粉—细砂岩2类典型微相砂岩,砂体总体叠置连片展布,残余厚度150~260 m;塔北隆起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细砂岩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细—粉砂岩沉积为主,夹河口坝粉—细砂岩,砂体总体呈厚层连片展布,残余厚度100~300 m. 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满坳富砂”为库车坳陷油气战略突破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砂岩油藏沉积相带分布及其引发的储层非均质性已经成为制约油藏滚动勘探和开发生产的瓶颈。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和分布。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以及湖底扇主沟道、主沟堤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为最主要的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砂体为该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三叠系长2油层组砂岩成岩演化特征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盐池―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砂岩由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组成,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中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含量分别为32.6%、38.9%和8.0%,岩屑以变质岩屑和火成岩屑为主,占岩屑总量的87.5%)。指出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的晚期,RO为0.8%,温度在70~90℃之间,成岩组构特征受酸性成岩环境控制;长石类易溶颗粒普遍发生溶蚀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发育;孔隙类型组成中原生粒间孔隙所占比例多在30%~45%之间,粒间和粒内溶孔占40%~55%。在对砂岩各种组分含量统计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认为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原生孔隙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而由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占初始孔隙度比例较小(<10%)。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在研究区划分出了5种沉积―成岩相带,其中有利的高孔高渗储层(孔隙度>14%,渗透率>5×10-3μm2)分布区主要由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次生溶孔相前锋带、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绿泥石粘土膜胶结次生溶孔相前锋带和台型三角洲前缘―绿泥石粘土膜胶结原生孔相主体以及坡型三角洲前缘―次生溶孔相主体组成。  相似文献   

17.
当砂岩为单层砂体或多层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砂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砂体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砂体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砂体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砂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砂体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砂体及其叠置砂体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技术方法,结合储层物性、沉积相等资料,对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储层预测地质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须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钙屑砂岩等富含岩屑的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中等;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差,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控制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沉积微相、埋藏早期和溶蚀期砂体所处的古构造位置以及(主要是下亚段)裂缝发育情况。据此建立了该区须四段储层预测地质模型:须四上亚段储层预测地质模型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埋藏早期古构造高位置;须四段下亚段储层预测地质模型为砂岩含量高的辫状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溶蚀期古构造高位置+裂缝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