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改变术前访视形式,注重护士培训,全面的物品准备以及积极的术中配合,以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能力。结果手术护理工作中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注重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体外循环医师的协作配合,26例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护理中注意经验总结,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流程,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术中密切配合,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电视胸腔镜(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方法,自腔镜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得到应用以来,现在完全电视胸腔镜(全腔镜)下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正逐步扩大,但患者的肥胖给全腔镜心脏手术造成一定困难,有时被迫改行常规切口手术[1].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外周体外循环全腔镜下心脏手术11例,其中肥胖患者3例,我们采取多种方法改善显露,取得了较满意的手术效果,初步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双孔法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6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全腔镜双孔法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颈静脉穿刺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得到术中满意的引流.结果 全组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均得到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无发生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低心排、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例发生卒中,15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伤口感染.结论 胸腔镜下双孔法二尖瓣成形术为新型改良术式,其改变了传统三孔腔镜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减少了一个腔镜孔入路为患者带来的创伤,其实施需手术护士在围术期做好各项准备、术中掌握医生的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巡回护士工作特点,设计工作程序表,实现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化.方法 选择9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其中48例运用自行设计的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实施手术配合,并总结实施经验,同时与传统方法配合的手术48例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率以及手术医师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患者满意率和手术医师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工作程序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实现了手术护理配合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在全胸腔镜下应用Loop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Barlow综合征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7月33例Barlow综合征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经胸腔镜应用Loop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室护士术前熟悉手术方案、步骤,提前备好用物及仪器设备,加强各环节掌控;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食管三维超声检查,加强病情实时监测,做好突发心律失常的应急抢救配合;器械护士配合人工腱索线圈(Loop)制作及缝合植入等手术步骤,落实腔镜设备、器械的使用与维护。结果 本组5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期行左房折叠术,33例手术效果满意,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护理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期间无死亡,无患者接受再次二尖瓣手术。结论 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Barlow综合征病变特点及手术技术最新进展现状,充分备好腔镜器械及Loop技术所需用物,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沉着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救;术中娴熟配合Loop技术的应用。注重系统培训、经验总结,为协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心脏跳动或室颤状态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患者25例,其中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1.8~9.5 h[(3.3±1.6)h],体外循环时间37.0~154.0 min[(96.5±26.9)min],最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胸腔镜下再次瓣膜手术能够在外周体外循环主动脉不阻断技术支持下实施,体外循环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充分的静脉引流和灌注流量,注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许宁惠  曾维渝  程华  黄文霞 《华西医学》2010,(10):1910-1911
目的总结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2006年5月-2008年6月对48例行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治疗及手术护理方法,注重做好术前器械物品的准备、胸腔镜特殊器械的消毒、手术体位的最佳放置和术中护理配合等工作。结果48例患者在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全组手术时间70-260min,平均164min;术中出血100-500mL,平均138mL。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是患者疾病获得治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总结2 000多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巡回护理工作经验,分别从术前访视、术中工作和术后回访方面分析工作的重点,并针对心脏手术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对8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从术前护理准备、器械物品及药物的准备,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的配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78例治愈出院,占97.5%;手术死亡2例,占2.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护士必须具备广泛的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正确处理心脏手术意外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巡回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6月21例新生儿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巡回配合情况。[结果]1例患儿因体外循环后循环无法维持抢救无效死亡,20例患儿术后安全返回心脏重症监护室监护,手术时间2.3h~13.5h,均未出现压疮、电灼伤等不良事件。[结论]巡回护士细心的护理配合是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患者25例,其中2例为第3次心脏手术。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3.3±1.6)h,体外循环时间(96.5±26.9)min,最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后仍室颤者体外电除颤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55.9±114.0)h,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105.3±158.6)h,住院时间(9.5±6.3)d。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胸腔镜下再次房室瓣手术能够避免正中开胸的风险,麻醉处理的重点包括术前评估、单肺通气、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注意心肌保护、避免体循环进气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再次心脏手术患者行心脏不停跳全胸腔镜下三尖瓣补片扩大成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心脏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心脏不停跳全胸腔镜下施行瓣叶扩大成形术。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参与外科讨论,查阅国内外文献,掌握先进手术技术,加强各环节的掌控;其中巡回护士掌握再次心脏手术与全胸腔镜手术的特殊护理,配合麻醉师、体外灌注师进行心脏不停跳处理,加强病情实时监测,掌握突发应急抢救措施;器械护士熟练配合术者三尖瓣补片扩大成形的手术步骤,做好全胸腔镜器械、设备、用物等无菌隔离技术。结果:1例因胸腔严重粘连转正中切口。1例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7.35±7.06)d,出院时心功能均保持Ⅱ级以上。其中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1.4%,近中期效果良好。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注重精准配合,沉着应对突发意外,掌握应急抢救,注重团队协作,落实无菌隔离技术,与医生配合默契,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天津护理》2018,26(1):52
总结41例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注意体位摆放,术中做好腔镜器械的准确传递和保护。手术护士不仅具有正中开胸心脏手术配合的基础,还要熟悉胸腔镜技术及微创等手术过程,熟知镜下胸腔内脏器解剖,才能准确配合术者在内镜二维图像下心脏手术的定向及微小范围内的闭式操作。使手术顺利完成,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总结1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右肾切除及Ⅳ级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护理要点: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做好手术设备和用物的准备,加强小切口胸腔镜下建立体外循环插管的护理配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护理配合、下腔静脉切开取栓及肾切除的护理配合以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经过多学科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手术顺利,于术后第10天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2例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前巡回护士访视患者、做好手术准备;手术期间器械护士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及时、稳妥、正确传递手术器械,巡回护士要关注手术进程,及时供应所需的手术器械;术后2~3 d巡回护士再到病房随访患者.结果:1例因胸腔严重粘连出血较多,及时中转为开胸手术,其余11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精心的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势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食管癌患者19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对照组(9例)和行腋下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游离食管+腹腔镜游离胃+胃食管右胸顶吻合的观察组(10例).比较2组手术结果.结果 2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胸引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兼顾开放手术和纯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7例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强调术前加强宣教及心理辅导;术中固定体位良好,腔镜视野清晰,传递器械准确迅速,掌握直线切割吻合器的使用配合;术后清洁好腔镜器械。做好器械保养的重要性。结果本组手术护理配合到位,无中转开胸,过程顺利。结论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确保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11月我院9例患者施行全胸腔镜下支气管成形术的手术及护理配合过程。结果:9例患者手术在医护的共同努力及配合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中转开胸情况。手术时间平均(2.53±1.92)h,出血量平均(110±80)ml,术后平均住院(11.31±1.42)d。结论: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要求更高的胸外科技术及腔镜操作技术,手术护理配合也愈显重要,掌握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的步骤、方法及配合,是保证护理质量、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12月甲状腺外科收治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收治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分(GPNCS)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GPNCS量表的身体护理、支持、医务人员特征、护理过程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规范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加大网膜填充重建术的护理配合,使手术患者舒适,手术顺利,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1例乳腺癌患者实施的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加大网膜填充重建术进行总结,包括巡回护士的术前的访视;手术体位的摆放及器械护士对各手术步骤的配合等.结果 娴熟的手术护理配合对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加大网膜填充重建术起着关键性作用.结论 做好各种手术护理配合,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