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微泵持续湿化气道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微泵持续湿化气道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彩萍  卢卫宁  陈小君  谭翱  谭宇敏 《护理研究》2009,23(34):3143-3144
[目的]探讨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气管切开10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采用麻醉科使用的止痛泵持续气管内滴药,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一次性注射器行气管内滴药间断湿化,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痰痂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9.61%,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5%,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5.77%;对照组痰液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44.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0%,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9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止痛泵定量持续气管内滴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实用、省时省力的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气管切开10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采用麻醉科使用的止痛泵持续气管内滴药,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一次性注射器行气管内滴药间断湿化,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痰痴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9.61%,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5%,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5.77%;对照组疫液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44.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0%,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9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止痛泵定量持续气管内滴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实用、省时省力的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雾化吸入、自控镇痛泵持续气管内滴入及人工鼻三种气道湿化方式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为规范喉癌患者术后早期气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120例行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分别采取间歇雾化吸入、自控镇痛泵持续气管内滴入及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三组术后1周气道湿化效果、日吸痰次数、气道并发症及舒适度情况。结果:间歇雾化吸入组舒适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间歇雾化吸入组和自控镇痛泵持续气管内滴入组的日吸痰次数少于人工鼻组(P0.05),三组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术后早期采用间歇雾化吸入能够达到气道湿化满意状态,减少刺激性咳嗽及痰痂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精密持续气道湿化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密持续气道湿化法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例喉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精密持续气道湿化法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的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精密持续气道湿化法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不易吸净、气道黏膜出血、下呼吸道感染等方面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精密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患者感觉舒适,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减轻护理工作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喉部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加温持续(湿化液温度35~38℃)湿化气道,对照组48例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室温为20~22℃,并连续观察.结果治疗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可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2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儿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入住PICU行气管切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儿日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时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日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肺部感染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缩短气管切开周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式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和所需护理人力的情况。方法:将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气管切开病人应用输液式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湿化;对照组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比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并统计其护理操作消耗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为病人气管内滴药护理操作人平均每天所需的时间,实验组为10min,对照组为96min。结论:输液式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