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压疗法在促进慢性伤口空腔愈合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伤口处理,伤口床肉芽组织达80%以上,渗液量明显较前减少时,利用加压工具如:纱布、绷带、腹带、3 M免缝胶带以及各种自制的加压带等,促进伤口的潜行、窦道及术后裂开伤口快速愈合。结果 120例慢性伤口通过实施加压疗法,颈部、上肢、手部、胸部、腹部、下肢、足部的伤口空腔愈合时间为5~14 d,臀部及骶尾部伤口空腔愈合时间为8~21 d,与二期缝合效果一致。结论加压疗法能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空腔愈合。  相似文献   

2.
湿性愈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与干性愈合相对的治疗伤口愈合的方法,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形成,从而加快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与创面的愈合。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事业现状下,许多外科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均为腹部开口,而腹部切口很容易诱发感染,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腹部切口的感染,加快促进腹部切口的愈合,本文将湿性愈合疗法联合高压氧在腹部感染性切口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腹部感染性切口中湿性愈合疗法联合高压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婴儿腹壁解剖特点,为防止和减少婴儿腹部伤口愈合不良,自制了一种应用于婴儿腹部伤口固定的腹带,以减轻腹壁张力,利于伤口愈合。方法 选用12—15锄宽弹力绷带,尼龙母子扣,缝制成便于固定、解开两便的腹带。结果 经临床近2年245例腹部手术患儿使用,效果满意。结论 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减少院内感染,有效地促进了伤口的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湿性疗法在1例极低体重儿腹部全层裂开切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持续评估患儿一般情况和局部伤口情况,在伤口愈合的不同时期采用相应的湿性疗法进行伤口护理.结果 该例极低体重儿腹部全层裂开的伤口经湿性疗法治疗后获得痊愈,愈合时间仅20d.结论 湿性疗法治疗极低体重儿腹部切口全层裂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合伤口对促进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拉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为脓肿切排引流术后、外伤感染、术后感染裂开等伤口,拉合组换药处理后对伤口进行拉合,对照组换药处理后行二次缝合。并对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疼痛感、伤口愈合满意程度及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满意拉合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感及医疗费用拉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合伤口法对于一些初期由于感染无法缝合的伤口,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敷料对腹部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用湿性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所花的时问和费用。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2组伤口各期的换药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术后愈合不良伤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快、总体费用降低、护理总时数少及患者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模式在P—J综合征患者外科术后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于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外科治疗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P-J综合征患者后进行湿性愈合伤口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开放创面、渗液管理;交互式清创、银敷料控制感染;增加患者舒适度.力Ⅱ强营养支持、促进肉芽生长、创面愈合等湿性愈合模式指导下的伤口护理措施,患者感染伤口愈合时间为:42~60d。结论湿性愈合伤口护理在P—J综合征患者外科治疗术后伤口感染创面处理中,可以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敷料对腹部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用湿性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所花的时间和费用.结果 实验组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2组伤口各期的换药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术后愈合不良伤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具有治愈率高、伤几愈合快、总体费用降低、护理总时数少及患者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能避免引流管被压迫、便于患者下床活动的可移动式多功能腹带。此腹带研制成功后适用于临床腹部术后切口引流管的固定。此腹带在传统腹带的基础上将腹带前侧固定的结构改良为可在腹带左右两侧灵活移动的结构,利于各类型切口的引流,且在腹带左右下缘各增加一颗纽扣,便于患者将引流袋妥善悬挂,不影响其下床的活动,同时此腹带的色彩温馨和不同的型号,符合人性化设计,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促进了伤口的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敷料对腹部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疗效.方法 将42例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所花的时间和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换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术后愈合不良伤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快、总体费用降低、换药次数少及患者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湿性敷料及免缝胶带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伤口敷料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方法。方法对75例99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创面及时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充分引流积液,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的伤口敷料进行换药处理,以创造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性环境,并适时使用免缝胶带粘合伤口促进愈合。结果除了8例患者在伤口明显好转后出院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6~21d伤口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89d,未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论发生切口液化时应及时扩创引流,清除感染坏死的脂肪组织,应用湿性愈合敷料调理伤口愈合环境,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伤口渗液减少至湿润状态时,应用免缝胶带粘合伤口,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避免伤口二期缝合和拆线引起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带固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 2009年1~12月,选择200例腹部切口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腹带同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同时若不需要砂袋加压时,根据病情需要还可取下砂袋继续使用腹带加压切口1~3d.对照组:术后常规砂袋压迫腹部切口4~6 h.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腹部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切口感染及裂开.对照组有1例出现手术切缘渗血,3例出现切口渗液,1例切口裂开.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腹部压迫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结论 腹带固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的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而有效,较常规压迫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压迫止血、减轻疼痛、防止切口崩裂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带固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 2009年1~12月,选择200例腹部切口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腹带同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同时若不需要砂袋加压时,根据病情需要还可取下砂袋继续使用腹带加压切口1~3d.对照组:术后常规砂袋压迫腹部切口4~6 h.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腹部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切口感染及裂开.对照组有1例出现手术切缘渗血,3例出现切口渗液,1例切口裂开.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腹部压迫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结论 腹带固定置砂袋法压腹部切口的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而有效,较常规压迫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压迫止血、减轻疼痛、防止切口崩裂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湿性疗法治疗肿瘤病人难愈性伤口的效果,以期为寻找治疗肿瘤难愈性伤口的最佳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的32例具有难愈性伤口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湿性疗法),对照组B(负压引流技术)和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在基础处理阶段后,A组病人给予系统的湿性疗法,采用的湿性敷料为藻酸盐和水胶体敷料;B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疗法;干预组采用负压联合湿性序贯疗法,根据伤口创面分期动态选择适当的疗法。干预结束后,观察伤口面积缩小率及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75%的时间,随访2个月,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伤口愈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在伤口面积缩小率及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75%的时间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A组伤口愈合率为60%,B组愈合率81.8%,干预组愈合率90.9%,干预组在愈合率上优于湿性疗法组,与负压引流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负压引流联合湿性疗法进行交替序贯治疗,可显著改善肿瘤病人难愈性伤口治疗效果,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湿性愈合疗法联合化疗在乳腺癌癌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乳腺内科住院的105例乳腺癌癌性伤口患者,在化疗同时由造口治疗师应用湿性愈合疗法对癌性伤口进行管理,管理要点包括创面处理、维持渗液平衡、控制疼痛、避免换药出血。结果 72例伤口面积缩小,缩小率达68.57%,所有伤口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湿性愈合疗法联合化疗能够促进乳腺癌癌性伤口面积缩小,改善伤口症状。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伤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伤口裂开各种发病因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本组9例全部裂开急诊二次缝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行切口腹带保护+换药治疗;2例部分裂开行切口腹带保护治疗;1例部分裂开行急诊二次缝合。结果 本组10例急诊二次缝合,其中9例伤口愈合,1例术后10d二次裂开,行伤口腹带保护换药4月后愈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行切口腹带保护+换药治疗,其中1例80d后方愈合,另1例因高龄病重放弃治疗死于全身衰竭。2例部分裂开行切口腹带保护治疗愈合。结论 伤口裂开与机体基础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腹压增高、伤口感染、切口保护不力等因素直接相关。有术后伤口裂开倾向者,围手术期应加强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缝合伤口时预见性增加减张缝合,术后加强伤口有效保护及护理指导。腹部切口一旦发生伤口裂开,只要情况允许均应及时二次缝合,避免切口疝及伤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对mile'8术后会阴部感染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75例mile's术后会阴感染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治疗组应用湿性敷料局部伤口换药及填塞,对照组使用稀碘伏纱条引流及普通敷料换药,比较两组伤口的愈合速度、换药次数及伤口疼痛程度.结果:湿性敷料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换药次数和伤13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敷料治疗mile's术后会阴部感染伤口疗效确切,可帮助促进伤口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正腹部手术后需使用腹带束紧腹部,降低切口张力,缓解术区疼痛,减少术后出血,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切口愈合。此外,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目前,临床使用的腹带用麻布、松紧带、粘胶带制作,材质较薄,束紧腹部效果不理想,患者坐位容易造成上下折皱等引起腹带前侧变形,舒适性差;对于部分术后切口渗血一旦污染腹带前部,需立即更换整条腹带,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正>癌性伤口是指肿瘤患者在期望时间内,创伤部位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无法正常愈合,甚至演变为慢性溃疡、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及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的一类创面,临床一般认为6~8周未愈合的创面即可称为慢性难愈合创面~([1])。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伤口溃烂、脂肪液化、感染等,这些都影响伤口的愈合。湿性疗法是指在伤口湿润环境愈合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敷料和(或)药液保持伤口湿润,给伤口提供一个湿性愈合的环境,以促进愈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郭春兰  田玉凤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328-1330
目的 探讨湿性疗法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放射性难愈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换药室接受治疗的15例放射性难愈合伤口的患者,采用湿性疗法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处理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 15例患者创面愈合快.外观良好,11例伤口在15~29 d内愈合;3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