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二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二例杨慎启李娟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呕吐后破裂,是极少见的胸部急症,临床上常因误诊而贻误治疗时机。我们遇到2例,且均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现总结报告如下。例1男,39岁。因暴饮暴食后剧烈呕吐、上腹部疼痛,伴胸闷、气急、面色苍白6小时来诊。体...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肿瘤的早期难以得到诊断,大多数患者在肿瘤的中晚期才获得确诊[1].晚期的原发性肝癌常常伴有身体其他地方的转移,其中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2].肿瘤的自发性破裂出血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可以因为急性失血而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本文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外伤史而发生的脾脏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临床较少见。此病例为自发性脾动脉瘤破裂出血,确诊后给予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恢复良好。临床医生应关注此类疾病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尽量抢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其不仅侵袭人体呼吸系统,还损伤人体多个器官系统。现已有证据显示SARS-CoV-2与自发性脾破裂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本文认识到SARS-CoV-2相关性自发性脾破裂发生的可能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和诊治方案,避免临床上对其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肝癌(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其严重并发症,约占HCC死因的10%,发生率为2.5%~20%。因出血和肿瘤双重因素影响致使临床处理十分困难,以往多行肝动脉结扎或急诊肝切除治疗,但存在疗效不确切或较高的病死率。本研究对16例HCC破裂大出血病人及时实施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0):2417-2419
正脾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外伤,但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也可以在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发生,称为非创伤性脾破裂或自发性脾破裂~([1])。自发性脾破裂是非常罕见的,通常被报道为继发于一些潜在的疾病。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急性脑梗塞合并脾梗死继发脾破裂患者,讨论脾破裂发生的可能原因,以期为临床安全诊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胶原蛋白基因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颅内动脉与体内其他部位的动脉相比,最显著的组织学特点是缺乏外弹性层,早已明确动脉壁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动脉壁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关系密切。ECM是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稳定的大分子复合物,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相似文献   

8.
气胸为胸外科急症,分为外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在自发性气胸内又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指肺脏实质或脏层胸膜在无外源性或介入性因素影响以及无基础性肺疾病条件下,自行发生破裂,引起气体在胸膜腔蓄积,其形成原因多为胸膜下肺大疱破裂。此外,在原有肺疾病基础上自发性气胸也比较多见,随着结核,AIDS的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局部异常改变而出现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大多是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才被发现。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指颅内血管上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其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和眼动脉[1]。相对于单发性颅内动脉瘤,其破裂  相似文献   

10.
孟晓明 《山东医药》2009,49(50):59-60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急诊肝动脉插管,注入明胶海绵、碘油或弹簧钢圈行TAE32例(TAE组),行肝切除术11例(切除组),肝动脉结扎术27例(结扎组)。观察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压、Hb和生存时间。结果TAE组均止血成功,术后24h血压、Hb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87.5%,均高于切除组结扎组的72.7%、37.0%(P均〈0.05)。结论TAE是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有效、安全的手段;对不能手术全切的肝癌患者,疗效优于其他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食管破裂(附9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为Boerhaave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患。该病临床罕见,易误诊误治,其病死率高达11%~100%。我们共收治9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7例治愈,2例死亡,现报告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9例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1~64岁,平均32.5岁。9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资料见附表。讨论自发性食管破裂最常见的原因是剧烈呕吐。呕吐时腹内压力突然增加,致食管内压急剧上升,引起食管薄弱处和结构异常部位破裂穿孔。自发性食管破裂多发生在邻近取上的下段食管,且为纵形,破裂长度以0.5~15cm不等.自发性食管破裂最常见的症…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食管破裂7例误诊分析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250031)闫召华许孝新霍裕民金树文自发性食管破裂比较少见,加之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1986~1998年,我院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9例,初诊误诊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例均为男性,年龄2...  相似文献   

13.
疟疾患者不论由何种疟原虫感染,均有脾肿大为特征。脾肿大在急性感染时可达500克;如果反复发作,还可能倍增。然而,非创伤性或自发性脾破裂尚属罕见。文献上有关间日疟患者自发性脾破裂的报道,只有少数几例,据认为疟疾急性期脾脏迅速肿大,是间日疟时脾破裂的高危因素。本文所报道的致命性脾破裂病例,就作者所知,是在英国第1例由于卵形疟原虫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治疗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226200)张宝初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肝癌破裂)是肝癌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外报告,肝癌破裂占同期住院病例8%~14.5%,国内为4.85%~25.7%,我所为6.5%。肝癌破裂发病突然,病情凶险,...  相似文献   

15.
对自发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认为自发性膈肌破裂是一种少见的胸部急症,误诊率高,应引起重视。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老年支气管哮喘和气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实质或脏层胸膜破裂而引起的胸膜腔内空气积聚。如肺泡破裂,气体进入围绕肺泡的间质,沿支气管周围间质进入纵隔,则形成纵隔气肿。通常自发性气胸分为两类: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发生于无显著基础肺疾病者,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SSP),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例肝细胞癌破裂进行了临床研究。其中12例为自发性破裂,另8例破裂的原因或诱发因素是内窥镜、排便、注射阿霉紊等。初发症状为突然发生的疼痛、休克和肌紧张、肠梗阻、呕吐及发热。对5例病人进行动脉插管栓塞,其中2例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系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多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叉部,破裂后可以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不良。其病因迄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IA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因素与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预后,对2001年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手术35例,死亡3例,随访2个月2例,均正常生活,随访3个月-1年28例,术后GOS分级;Ⅴ级21例,Ⅳ级3例,Ⅲ级3例。死于自发性脑干出血1例,2例失访,另未手术5例,其中术前动脉瘤破裂死亡。再出血行栓塞治疗术后植物状态各1例,自动出院3例。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后应尽早手术。早期手术的优点在于防止动脉再次破裂出血和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除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外,脑梗塞和脑积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癌破裂组和非破裂组患者肝脏标本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破裂组患者的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FcR)及补体受体3(CR3)表达量明显低于非破裂组,其吞噬HBeAg/1免疫复合物能力亦显著低于非破裂组。结论肝脏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导致血管壁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受损及小动脉脆性病变,可能与肝癌自发性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