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产品生产和供应国,但在国际稀土贸易中只是被动接受国外厂商操纵的价格,国内宝贵的稀土产品被贱卖,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经济、资源和环境代价。造成我国稀土产品出口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稀土供求关系失衡、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竞争无序、行业管理缺位和国外势力操纵。要争夺稀土产品出口定价权,必须加强对稀土供求的管理、提高稀土产业的集中度、加大稀土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国内稀土期货市场、整顿国内稀土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要素比价扭曲的现实,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及相关比较利益扭曲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能源机会成本与环境容量资源成本两个层次构建估算体系。研究表明,我国在此类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发生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和比较利益扭曲。环境代价内部化是矫正扭曲的根本途径,但由于我国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定价权,且出口额对出口价格的弹性大多为负,此举将导致矫正扭曲与获取贸易利得的两难。权衡结果表明,环境代价内部化虽可实现比较利益的净增长,但这一宏观最优抉择会在微观层面遭遇阻滞,故其路径选择应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实施此类措施的内生激励,方可化解两难,从而经济且可持续地矫正扭曲。  相似文献   

3.
我国1998年开始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并逐步降低稀土出口退税。2006年起,我国对稀土的贸易政策由促进出口为主转变为严格的出口管理,措施包括对稀土出口产品分类征收关税、禁止部分稀土产品出口、逐步紧缩出口配额等。出口管理措施对控制稀土的出口起到了一定作用,推动了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以美日欧为代表的进口方的资源需求利益。  相似文献   

4.
协调贸易与发展的温尼伯原则促进WTO将环境措施融入了多边贸易体系之中。2001年WTO多哈部长级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就贸易与环境议题进行谈判,力图实现贸易、环境与发展“三赢”的局面。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必须实施贸易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协议,支持环境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倡集约化经营战略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技术型产品,替代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内部化环境成本,促进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实施绿色产品战略,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以实现贸易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传统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其在低、中、高端各类产业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世界各国产业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近年来,世界稀土需求量一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而中国几乎以占全球23%的稀土储备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成为稀土贸易大国,但在交易价格上却未能获得与贸易大国相匹配的竞争优势,甚至因为交易条件和管理政策等原因频繁遭遇诉讼并败诉,付出了沉重代价。本文以为,中国在稀土贸易中话语权微弱  相似文献   

6.
国际稀土市场新格局与中国稀土产业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围绕中国稀土产业外部环境问题及自身发展战略展开。依据权威文献、法律和案例解读及对西方稀土企业股权和战略性长协合约、关联交易情报等的追踪分析,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采用完全稀土矿加工进口替代,是基于其国际规则优势地位,以"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增加本国"社会福利"为考量。然而,国际稀土新格局已超出"经济收益"范畴,西方国家协同推进替代生产加工国多元化,是降低"中间冶炼环节"对中国依存度的政治考虑;针对全球稀土整条产业链进行布局,全面加强其稀土"上游"资源战略整合和"下游"技术应用控制,形成从稀土资源直接投资到下游技术限制节节围堵局面。为此,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稀土生产、出口和产业链布局的战略选择。关于中美贸易冲突中中国是否应该使用"稀土牌"问题,文章在讨论部分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桂林  王雪 《商业研究》2005,(17):34-36
从环境与贸易的相互影响可以看出,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成本未能内部化而非自由贸易的影响。所以要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产权界定实现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对于产权难以界定的环境资源,由政府制定适当的环境政策、标准加以解决;对于相当一部分全球性的或跨境转移的环境问题,则通过国际合作加以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关系,从而促进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对稀土出口采取征收出口关税、出口配额措施、限制稀土出口企业资质三项管制措施被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裁定违规,中国援引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中的(b)、(g)两项的抗辩失之勉强。面对稀土出口争讼案败诉的倒逼,中国政府应该停止被裁定为违反义务的出口管制措施,深度调整稀土产业政策,通过加强环保执法促使稀土开采和生产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提升稀土行业自治水平,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在此基础上大胆面对和利用国际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中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2015,(28):252-253
目前中国稀土出口面临诸多问题,例如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开发方式粗放,走私严重等。15年我国正式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制,年内还将取消稀土关税。在这一"新常态"下,我国稀土行业应该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提高中国稀土资源利用率,以便更好的发展我国稀土产品出口贸易、提高我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1)
环境资源的稀缺、公众健康生活的要求,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必要性。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自身发展两方面来实现,并且会在企业的战略投资决策、产品结构的设计、企业目标、宏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贸易大国、贸易小国的贸易效应是不同的:贸易小国环境成本内在化会导致其出口减少,而贸易大国环境成本内在化则可能导致其出口增加。由于我国钢材等高耗能产品出口处于贸易大国地位,因此仅仅依靠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关税政策不足以控制出口,还必须与出口许可政策等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我国稀土无序、过度开采,加上工艺落后等导致稀土价格背离价值、严重扭曲。基于外部性理论,分析了我国稀土价格的扭曲局面;研究认为,稀土价格之所以出现扭曲,是因为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开采造成的环境成本并未体现在产品成本中,由此造成稀土的私挖乱采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研究发现,解决我国稀土价格扭曲,关键在于将外部成本内部化,让市场价格充分体现稀土资源的真实价格。  相似文献   

13.
稀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采取了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等措施来防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出口。首先分析了我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现状,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出口管制措施对出口量、出口价格和价格贸易指数的影响。而国内稀土资源的保护不能仅限于出口环节,对此,从开采到消费各环节综合考虑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我国的稀土资源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直是资源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在战略资源大量流失的同时,也付出j,高昂的环境代价。进入“十一五”,国家埘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关税频频进行调整,在相关政策的步步紧逼下,中国资源流失逐渐放缓,资源型行业在阵痛中走一L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文化产品出口是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之一。全球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2007—2019年我国对109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产品出口数据以及出口对象的数字经济发展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各类型文化产品出口都有促进作用,对与中国文化亲近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来说这一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产品出口效率和出口贸易潜力与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同中国的邻近程度正相关;进口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文化产品出口的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针对不同进口国(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文化产品出口战略提供了理论及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产权界定实现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将环境问题与贸易问题关联来改善环境污染,就是利用贸易合作的丰厚利益来维系环境合作的脆弱结构。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的关联中更应立足于贸易合作,并着眼未来,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环境管制标准,推动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APEC+OECD"环境产品清单为基础,通过分析2003~2013年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发现11年间中国环境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以及出口市场稳定。在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环境产品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分析了中国环境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境产品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中国环境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源泉,而结构效应和交叉效应对出口贸易增长贡献较小。因此,中国应尽快制定和实施新的环境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原有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增强中国环境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纵向关联市场的博弈模型,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研究中国战略性资源产品出口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对战略性资源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时,随着出口关税下降,政府可以使用宽松的竞争政策替代出口关税政策,减少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当政府对战略性资源产品征收环境税时,随着环境政策强度上升,政府可以使用严格的竞争政策,增加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当战略性资源产品市场容量越小或者其生产对环境的损害越小,竞争政策替代出口政策(或者环境政策)越容易。在当前稀土等战略性资源产品出口关税逐步取消和环境政策执行不力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使用宽松的产业竞争政策符合稀土等战略性资源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实施竞争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未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产业应该逐步实施较为严格的竞争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应对稀土贸易诉讼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稀土资源的贸易已成为国家战略问题。根据出发重点分析中、美、日出现"稀土之争"的原因及中国应如何"主动应诉",才能达到既保持国际市场稀土合理供应,又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双赢战略。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研究方法测算我国出口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利用SDA与LMDI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解为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分析直接排放系数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出要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避免出口资源类产品,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维持大宗贸易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通过建立合理的碳排放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