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监护室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危冠心病行CABG且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间将其分为:术前置入组(n=48)和术中、术后置入组(n=8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花费、住院死亡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术前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搭桥的桥血管数目及是否行体外循环患者比例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45.3±22.1)h vs.(76.1±25.3)h]、机械通气时间[(48.8±16.2)h vs.(71.3±29.3)h]及ICU停留时间[(65.2±15.2)h vs.(98.2±19.6)h]均明显短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P0.05),且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平均住院花费[(13.2±7.8)万元vs.(18.6±9.2)万元]明显低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入IAB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术后置入IABP患者(8.3%vs.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拟行CABG,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是安全和有效的,其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且具有相对较少的住院花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应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围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和临床指标,以及心脏功能的变化;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进行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围术期血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术后有轻度升高,术后24 h达到最高峰,术后168 h恢复到手术前水平。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cTnI及CK-M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2)术后即刻、术后2、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以及右室做功指数(RVSW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者与未采用IABP者术后CI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IABP放置后,CI逐步下降,平均动脉压上升,尿量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减少。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对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不良影响小,与体外循环手术相比,结合IABP更可提高其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线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CO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9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72例急性CO中毒所致心肌损伤患者(心肌损伤组)的病历资料,另分析同期体检的64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资料。比较2组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 TnⅠ)水平,比较心肌损伤组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和未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上述指标,分析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与血清c TnⅠ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损伤组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水平和血清c TnⅠ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损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1.63%;2组患者治疗3d后血浆NT-pro BNP、血NLR和血清c TnⅠ水平低于入院后1h内(P均0.05),治疗7d后低于治疗3d后(P均0.05);且与未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1h内、治疗3d后和治疗7d后的血浆NT-pro BNP、血NLR和血清c TnⅠ水平更高(P均0.05);各时间点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水平分别与血清c TnⅠ水平呈正相关(NT-pro BNP的r值:0.825,0.807,0.795,NLR的r值:0.726,0.713,0.702,P均0.05)。结论:急性CO中毒所致心肌损伤患者基线血浆NT-pro BNP、血NLR水平和血清c TnⅠ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NT-pro BNP、血NLR与血清c TnⅠ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心肌损伤并发心力衰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而明确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PCI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目的探讨术前NL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72 h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50例,根据NLR三分位数分为NLR2.22者50例(A组)、2.22≤NLR≤3.84者50例(B组)、NLR3.84者50例(C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药物使用情况及PCI术后不同时间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每搏输出量(SV)];术前NLR与AMI患者PCI术后72 h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3组患者男性比例、体质指数(BMI)、合并症、吸烟率、Killip分级、Hb、PLT、TC、TG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年龄大于A组,WBC、hs-CRP高于A组,HDL-C、LVEF低于A组(P0.05);C组患者年龄大于B组,WBC、hs-CRP高于B组,HDL-C、LVEF低于B组(P0.05)。(2)3组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时间与方法在HR、SBP、DBP、CO、CI及SV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HR、SBP、DBP、CO、CI及SV上主效应显著(P0.05)。PCI术后1、3、6、12、24、48、72 h,B组和C组患者SBP、DBP高于A组,C组患者SBP、DBP高于B组(P0.05)。PCI术后0.5、1、3、6、12、24、48、72 h,B组和C组患者CO、SV小于A组,CI低于A组(P0.05);C组患者CO小于B组,CI低于B组(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与AMI患者PCI术后72 h内SBP(r=0.425)、DBP(r=0.465)呈正相关,与AMI患者PCI术后72 h内CO(r=-0.280)、CI(r=-0.378)、SV(r=-0.451)呈负相关(P0.05)。结论术前NLR与AMI患者PCI术后72 h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AMI患者PCI术后72 h内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肝素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ACS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8例与B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A组患者术前予以比伐卢定治疗,B组患者术前予以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术后1 h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药前、用药后5 min、手术完毕即刻、停药后30 min、停药后2 h活化凝血时间(ACT),用药前、术后1 d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术后1 h两组患者PT、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ACT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ACT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ACT上主效应显著(P0.05);A组患者用药后5 min、手术完毕即刻ACT长于B组,停药后2 h ACT短于B组(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患者BNP、hs-CRP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与肝素比较,比伐卢定在高危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BNP、hs-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的患者40例,女性14例,男性26例。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机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PB-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组),每组各20例。于术前一天、术后12 h、24 h、36 h采集血浆标本,检测脑钠肽(BNP)含量。结果两组术后12h、24 h、36 h较术前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OPCABG组相比,CPB-CABG组术后12 h[(138.0±42.6)pg/m L vs.(266.0±52.1)pg/m L]、24 h[(258.0±38.3)pg/m L vs.(488.0±56.7)pg/m L]以及36 h[(186.0±43.6)pg/m L vs.(356.0±47.1)pg/m L]BN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非体外循环较体外循环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脑钠肽 (BNP)的水平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1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90例、女性52例;年龄41~86(61.02±8.16)岁。于围手术期不同时段测定NLR、BNP,比较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的NLR、BNP变化差异,分析NLR、BNP与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获得单独或联合检测时ROC曲线下面积,分析NLR、BNP及联合检测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结果 术前NLR、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NLR r= -0.486,BNP r=-0.508,P<0.05),与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呈正相关(NLR r=0.256~0.592,BNP r=0.276~0.612,P<0.05)。NLR预测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新发房颤、肾功能不全、术后ICU停留时间>5 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24、0.724、0.795和0.811;BNP预测以上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730、0.801和0.816;联合(NLR+BNP)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8、0.790、0.863和0.864。结论 NLR、BNP水平能准确反映CABG患者术前的心功能状态,与CABG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优于单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 196例.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4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组:92例,术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IABP.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率、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结果 术后A、B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7%和27.2%,P<0.025;IABP使用时间(51.36±31.28)h和(91.08±40.55)h,P=0.016;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72.41±39.56)h和(98.66±48.27)h,P=0.036;呼吸机使用时间(28.39±15.73)h和(86.34±30.08)h,P=0.001;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58.65±30.56)h和(96.53±32.70)h,P=0.023.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术后死亡率下降,IABP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IABP辅助时间,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改善高危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聚停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与肌钙蛋白Ⅰ(c Tn I)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患者CPR后即刻、3、12、24 h血清BNP与c Tn I水平,根据血清BNP水平分为3组,A组:血清BNP水平一直200 pg/m L,B组:CPR后即刻血清BNP200 pg/m L,3h和12~24 h血清BNP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200 pg/m L;C组:CPR后3 h和12~24 h血清BNP水平升高,但12~24 h较3 h时降低。随访患者6个月后的死亡情况。结果:B和C组CPR后12~24 h c Tn I水平较3 h高(P0.05)。B组CPR后12~24 h c Tn I水平较A组和C组高(均P0.05),C组高于A组(P0.05)。A组和C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高于B组(均P0.01)。结论:血清BNP与c Tn I联合检测能较好地预测CPR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明确高尿酸是否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及瓣膜术后患者早期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了2018年1月至6月,北京安贞医院CABG术及瓣膜术患者共1 242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以及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术前相关检验指标的差异;术中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体外循环时间等的差异;术后24 h LVEF、72 h BNP水平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高尿酸组患者322例,尿酸正常组患者920例,结果显示:高尿酸与术后24 h LVEF、72 h BNP水平、术后IABP及CRRT置入、术后肌酐水平以及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CABG术以及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LVEF下降,以及BNP升高相关,是心外术后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肺癌根治手术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拟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SPSS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切皮时给予0.8μg/kg的右美托咪定输注,之后以0.3μg/kg维持至术毕)、B组(切皮时给予0.8μg/kg的右美托咪定输注,之后以0.5μg/kg维持至术毕)、C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40例,三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均一致。结果术后72h,B组的MMSE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的MMSE评分高于C组(P0.05);术后72h,B组的POCD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的POCD发生率低于C组(P0.05);术前,A、B、C三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SOD、MD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周,B组的TNF-α、IL-6、MDA的水平低于A组和C组(P0.05),SOD水平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的TNF-α、IL-6、MDA的水平低于C组(P0.05),A组的SOD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0.8μg/kg的右美托咪定输注及0.5μg/kg维持剂量有利于减轻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降低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丰煤矿医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均于12 h内行PCI,根据发病至PCI时间分为A组(发病至PCI时间3 h,n=32)、B组(3 h≤发病至PCI时间6 h,n=31)和C组(6 h≤发病至PCI时间12 h,n=27)。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心肌改善情况[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恢复时间、肌酸激酶(CK)恢复时间]。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C组(P0.05)。A组、B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LVEF高于B组、C组,B组患者术后LVEF高于C组(P0.05);A组患者CK-MB恢复正常时间、CK恢复正常时间短于B组、C组,B组患者CK-MB恢复正常时间、CK恢复正常时间短于C组(P0.05)。结论 PCI时机对AMI患者有一定影响,超早期(发病至PCI时间3 h)及早期(3 h≤发病至PCI时间6 h)PCI治疗AMI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更有效地降低心脏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且超早期PCI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联合检测在心肺复苏(CPR)成功后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脏骤停CPR成功的患者共102例,分别检测其CPR后即刻、12 h、24~48 h的血清GDF-15水平,并根据血清GDF-15水平升高时间分为3组,A组(31例):CPR后即刻、12 h和24~48 h血清GDF-15水平一直1200 ng/L;B组(35例):CPR后12 h和24~48 h血清GDF-15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1200 ng/L;C组(36例):CPR后12 h和24~48 h血清GDF-15水平持续升高,但24~48 h较12 h时降低。同时检测3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NT-pro 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组患者CPR后6个月的死亡情况。结果:血清GDF-15和NT-pro BNP具有交互作用(P0.05),即NT-pro BNP表达水平随着血清GDF-15水平变化而变化;血清GDF-15与LVEF呈负相关(r=-0.530,P0.001)。血清GDF-15水平高表达者(1800 ng/L)、血清NTpro BNP水平高表达者(400 pg/ml)死亡率均高于血清GDF-15、NT-pro BNP水平低表达者(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低于A组及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DF-15与NT-pro BNP联合检测能较好地预测CPR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对54例高危CABG患者应用IABP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预防性应用组与术中及术后循环状态不稳定情况下应用组的总体病死率、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术前预防性应用组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均显著低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结论: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8):724-727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0年1月本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术前合并血液透析接受CABG治疗的病例资料。其中68例接受常规体外循环停跳CABG治疗(on-pump组),5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off-pump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和早期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off-pump组比较,on-pump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均延长,用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增多,肺部感染发生率上升(均P0.05)。低心排、IABP辅助和30 d病死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是冠心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PKP进行治疗。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组,其中骨折7 d内手术者41例(A组),骨折8~14 d内手术者43例(B组),骨折15 d以上手术者44例(C组)。比较3组术前、术后患椎矢状面指数(VSI)、模拟视觉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折椎体压缩率、Cobb角改善程度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后2 w及术后1年,A组VSI、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明显优于B、C两组(P0.05),同时B组亦明显优于C组(P0.05);A组术后2 w的ODI、VAS评分均明显优于B、C两组(P0.05),同时B组亦明显优于C组(P0.05);3组术后1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渗漏率均低于A、C组,且A组低于C组。结论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行PKP治疗,除止痛效果较好、预后质量优良之外,亦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功能及进行椎体后凸畸形的矫正,特别是在骨折8~14 d内,此阶段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三组均行双侧TAP阻滞用药,A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B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记录患者开始手术后划皮前(T0)、划皮后5 min(T1)、划皮后10 min(T2)、划皮后60 min(T3)、划皮后90 min(T4)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并于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和BCS舒适度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镇静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T0、T1时点B组患者MAP值低于A、C组,且A组MAP值低于C组(均P0.05),T2、T3、T4时点三组患者MA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均低于A、C两组,其中A组患者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药量低于C组(均P0.05);A、B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术后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B组,术后2h及6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A、C两组,其中A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C组(均P0.05)。结论 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下的超声引导TAP阻滞不仅可以降低老年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引起的血压波动,还可减少术中的麻醉药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静效果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行急诊PCI术后的STEMI患者,根据入院患者血糖水平及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将患者分为3组,A组(58例):血糖7.0 mmol/L(无糖尿病病史);B组(65例):血糖为7.0~11.1 mmol/L(无糖尿病病史以及应激性血糖升高);C组(57例):血糖≥11.1mmol/L(有糖尿病病史)。观察3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主要包括B型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功能Killip分级。结果血糖升高组B组及C组较A组患者BNP水平升高(P0.05),LVEF降低(P0.05),心功能Killip≥2级的比例升高(P0.05);C组较B组患者BNP水平升高(P0.05),LVEF降低(P0.05)。结论入院血糖水平升高对行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心功能下降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00例,于入住ICU即刻、术后24、48、72 h比较血淀粉酶水平,并分析与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血淀粉酶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18例(血淀粉酶≥500μ/d L)、B组38例(150μ/d L≤血淀粉酶500μ/d L)、C组34例(血淀粉酶150μ/d L),比较3组间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治时间、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比较3组间糖尿病病史、酗酒史、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淀粉酶变化与WBC、CRP呈正相关性,与PCT无直线关系;A组肾功能不全、院内感染、MODS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A组ICU留滞时间、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与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有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提示预后不佳,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可能是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7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患者,术前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超声心动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分别于术前,术后5h、24h、72h及7d静脉取血测定血浆BNP水平,分析围手术期BNP的变化趋势,并与心功能分级、LVEF、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等多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术前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29,P=0.00);与术前心肌梗死呈正相关(r=0.47,P=0.00);与LVEF呈负相关(r=-0.61,P=0.00)。血浆BNP术后5h开始上升,24h显著升高,72h达峰并开始下降,至7d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术前及术后血浆BNP水平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均呈正相关(r=0.394,P=0.001,r=0.26,P=0.031);而术后BNP水平与CK-MB、TnI等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反映CABG患者心功能状态。术后早期血浆BNP升高,一周时开始下降。BNP可以作为CABG围手术期心功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