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博 《砖瓦》2022,(3):185-187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育理念,需要站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角度来培养,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将知识融合到实践工作中去应用的学生,通过BTEC教学模式来调整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上帮助我国高校教育实施改革策略。基于当前高校教育中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难点,来探讨BTEC教学模式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美现代城市规划教育教学对比 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规划师的地位举足轻重。高校是培养规划师的摇篮,如何更好地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端人才,是每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都必须深思的问题。相对中国来讲,美国高校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始更早,专业建设更完善,因此,研究与借鉴美国的城市规划教育教学模式,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我国各大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时下社会的发展,加强对我国高校教育的管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要做到高效率的管理就要在了解高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并分析阻碍高校教育水平提升的问题所在,进而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这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对人才创意能力的培养相一致。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相融合,便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来促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9)
文章从高校文科专业考试的现状入手,对我国高校教育考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文科专业考试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建议,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下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以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剖析,在详细分析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结合现状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阶段以双创教育作为教学理念,旨在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因而,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近年来,旅游行业发展火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树立起创新创业的理念,院校需顺应时势培养旅游管理综合性人才。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提出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等途径,来优化双创教育在高校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Z1)
<正>素质教育重视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方面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养为根本目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丰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又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音乐学院素质教育的有效发展,对音乐教学建设和管理研究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5)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挑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创新能力强、技术强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需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和实现既定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总结美国、德国、苏联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我国工程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以及目前的交通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未来桥梁工程师纵向三级人才培养和横向不同桥梁专业人才培养的"多目标"培养思路,并分析了其与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一致性;最后,建立了基于中南大学"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培养"这个纵向链条的桥梁工程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并制定了桥梁工程专业横向课程群,完整构建了三级人才和不同桥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基于多目标的未来桥梁工程师培养。  相似文献   

12.
于涛  申瑾 《工程管理学报》2022,36(4):153-158
为剖析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在数字化转型阶段的不足,找出专业建设改革方向,基于文献计量和问卷调查方法,识别了数字化转型阶段建筑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理论、知识需求清单;利用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探索了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数字化理论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业需求与高校实际教学情况的系统对比,发现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培养方案落后、行业需求重视度不足、产学研割裂、数字化理论授课时长及深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高校工程管理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重视完善培养目标、加强数字化理论学习、加大前沿讲座学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全国各地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众多,培养方案差异大,尤其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大,难评价,社会适应性不佳。基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概念,将“三个面向”导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培养过程的三维结构模型,提出了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土建类研究生论文选题内容和工作要求,对国内外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强土建类研究生过程培养的重点是基础教育和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强化研究生的过程培养。根据国内外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分析,认为科研成果的提炼和写作是土建类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基础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和构建阶段,在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主体培养单位高校条件准备不足,导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合国情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政府、高校、导师团队等多方共同努力。文章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视角,以特色化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等为研究对象,提出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推广多元一体导师团队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及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应对策略,以期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办学功能呈现多样化,以地方普通高校为主体的学校逐渐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近年来,环保行业对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此,采用"2+1+0.5+0.5"的培养模式,从教育教学、师资等方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专业的BIM教育体系已日趋完善,但是给排水等机电类专业的BIM教育起步较晚,用人企业急需BIM机电人才。通过借鉴国内高校BIM教育经验,建立了给排水专业分级BIM课程体系。在原有培养计划中设置BIM应用技术、BIM案例分析等课程,并将BIM技术融入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加入BIM软件操作部分;针对BIM高级人才,在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高培训,使学生掌握主流BIM应用管理软件,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BIM竞赛,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3+1”校外合作企业实践机会。分级BIM课程体系的实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大量BIM机电综合应用型人才,可供给排水专业BIM人才培养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问题尤为突出。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直接、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七大问题,并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教学机制、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的具体举措,以期对高校办学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薛刚 《山西建筑》2001,27(3):104-104,116
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公寓则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学生公寓为例,结合自己的体会,从投资渠道,建设用地,建筑设计管理经营几方面论述了高校基建须在高校的领导下,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提下,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并提出了目前还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