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US-FNA)甲状腺结节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88例接受US-FNA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36个结节),根据标本背景的血液成分、细胞数目、存留组织框架及细胞破坏程度将其分为诊断优越组(n=325)和非诊断优越组(n=111),比较其超声特征,主要包括结节最大径、形态、边界、回声、钙化及血供,分析影响US-FNA标本质量的因素。结果 组间甲状腺结节最大径、内部钙化及Adler血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状腺结节最大径及钙化为US-FNA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P=0.010、0.002)。结论 超声所见甲状腺结节最大径及钙化为其US-FNA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赖艳芳  林晓婷  曹慧娟  刘珊珊  程森 《骨科》2023,14(3):270-27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创伤病人术后加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肢创伤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50例,采用L3/4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60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病人舒适满意度、术中恶心呕吐情况,以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术前舒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术中麻黄碱使用量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T1、T2时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1、T2时的SBP显著低于观察组,T2时的DBP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创伤病人中,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其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舒适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pHCC患者,其中24例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冷冻组)、28例接受CT引导下微波消融(微波组),比较2组消融后1个月疗效,分析组间及组内消融前1日与消融后4周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的差异。结果 消融后1个月,冷冻组客观缓解率(87.50%)与微波组(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消融前1日,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后4周,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均较消融前1日升高(P均<0.001)、CD8+ T淋巴细胞占比较消融前1日降低(P均<0.001)。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pHCC近期疗效确切且相当,前者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热消融肺结节联合术中即时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或热消融肺结节患者的资料,共373个病灶。其中102例(102个病灶)仅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单纯活检组),132例(174个病灶)仅接受CT引导下热消融(单纯消融组),97例(97个病灶)接受CT引导下热消融联合术中即时活检(消融联合活检组)。计算技术成功率,记录并发症;评价活检标本病理诊断阳性率(所取组织标本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判定为阳性)及基因检测标本质量。结果 对331例均顺利完成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331/331)。单纯活检组术后6例(6/102,5.88%)咯血,单纯消融组及消融联合活检组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咯血。单纯活检组5例、单纯消融组11例、消融联合活检组13例发生气胸,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均予CT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单纯活检组活检组织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3.53%(75/102),消融联合活检组为82.47%(80/9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消融联合活检组共16例接受基因检测分析,活检组织标本均达到质控合格标准。结论 CT引导下热消融肺结节联合术中活检可行,可降低出血发生风险,且能满足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75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低风险(T1N0M0)PTM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分别于1、3、6、12、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行躯体健康总评(PCS)、心理健康总评(MCS)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7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消融过程中4例出现短暂声嘶,2 h内恢复;15例自觉放射性耳根痛、颈部疼痛等,消融后立即缓解。术后24个月时治疗有效率100%(75/75),病灶消失率93.33%(70/75),无局部复发病例。术后1、3个月病灶最大径和体积均较术前增加,术后6、12、24个月病灶均较术前缩小(P均<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PC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MCS得分及SF-36总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 经皮消融治疗低风险PTMC安全、有效,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宋峰  徐粤新  马姗姗  杜晓宣 《骨科》2019,10(5):452-456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C5神经根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的病人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选择性C5神经根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神经阻滞后实施全身麻醉,均采取相同的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及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6、9、12 h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屈肘、屈腕肌力评分,术后30 min膈肌麻痹程度、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静息VAS评分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膈肌麻痹程度显著降低(P<0.05),屈肘、屈腕肌力显著增高(P<0.05),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病人满意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 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选择性C5神经根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均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但选择性神经阻滞对病人的膈肌麻痹程度、屈肘及屈腕肌力影响小,能显著降低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更有利于病人术后功能锻炼,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石灿  彭松  梁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11):1359-1366
背景与目的 甲状腺结节是一临床常见病。其中恶性结节具有较高转移风险,正确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查方法均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通过探讨能谱CT及其联合多种因素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病例,分析良恶性结节患者的人口学因素、影像资料、能谱数据以及甲状腺功能检验结果,筛选其中有差异的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151例患者,男46例,女105例,共计224枚结节,其中良性组结节61枚,恶性组结节163枚。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间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包括年龄(P<0.001)、甲状腺球蛋白(Tg)(P<0.00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P=0.003)和降钙素(P=0.017);良恶性结节形态学与能谱参数中方面有明显差异的指标包括边界(P<0.001)、钙化(P=0.03)、囊变(P<0.001)、水含量变化率(RCWC)(P=0.002)。多项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性显示,无囊变、RCWC、Tg、年龄均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均P<0.05)。能谱CT单独诊断(能谱参数和影像学特征)的灵敏度为55.7%,特异度为94.4%,准确度为91.0%,AUC为0.783;能谱CT联合Tg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0.9%,准确度为80.9%,AUC为0.850;能谱CT联合Tg与年龄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4.6%,准确度为84.7%,AUC为0.905。结论 能谱CT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能谱CT所获得的RCWC与影像学特征联合Tg检测并结合患者年龄考虑,对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胸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滞所需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术后镇痛情况,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首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时间、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以及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拔管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多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低于对照组,首次PCIA按压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SBP、D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腰椎手术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提升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主要方法,其缺点是取材不足,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粗针穿刺活检术(CNB)可弥补FNAC的不足,但其缺点是增加了疼痛和创伤。因此,本研究比较FNAC与CNB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诊断效能及各自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1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55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并依次行FNAC与CNB,穿刺1周内行患侧甲状腺切除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术前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及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以术后常规病理为金标准,分析FNAC及CNB诊断效能。结果 总体上,FNAC与CNB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8.7% vs. 91.4%,P=0.283;90.6% vs. 97.4%,P=0.226;85.3% vs. 89.1%,P=0.058);对滤泡性肿瘤的良恶性判别,CNB优于FNAC(P=0.024)。当结节直径≤2.0 cm时,FNAC与CNB诊断效能基本无差异;当结节直径>2.0 cm时,CNB的敏感度明显高于FNAC(95.0% vs. 79.2%,P<0.001),联合二者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至99.2%。对于钙化结节、囊性变结节、富血供结节的诊断,CNB的敏感度与准确率均高于FNAC(91.0% vs. 88.7%、91.0% vs. 84.8%、92.8% vs. 85.1%;93.2% vs. 88.8%、91.7% vs. 84.8%、93.3% vs. 85.2%),除对钙化结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缺乏血供结节的诊断,FNAC的敏感度与准确率均高于CNB(92.7% vs. 90.2%,P=0.004;96.2% vs. 90.5%,P=0.005)。结论 CNB与FNAC对直径≤2.0 cm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相当,但CNB在滤泡性肿瘤的判别方面有一定优势。CNB对直径>2.0 cm、钙化结节、富血供及囊性或囊实性结节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优于FNAC,对具备上述特征的结节联合FNAC与CNB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PTMC患者,病灶均单发,最大径≤1.0 cm,距相邻甲状腺被膜最短距离≤2 mm。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及有无复发、转移。结果 141个病灶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术后5例(5/141,3.55%)因喉返神经损伤出现轻微发音异常,术后3~6个月自行恢复。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9~64个月,期间97例(97/141,68.79%)病灶完全消失、44例(44/141,31.21%)病灶明显缩小;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PTM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微波消融和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0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微波消融术治疗44例53个结节(消融组),外科手术治疗56例60个结节(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结节消退率,观察结节体积随时间变化趋势,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消融组治疗后1、3、6、12个月结节消退率分别为54.55%、72.73%、95.45%、95.45%,手术组均为100%,治疗后1、3个月结节消退率消融组低于手术组(P均0.001),治疗后6、12个月结节消退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245)。消融组术后结节体积随时间呈下降趋势,6个月前结节体积缩小幅度较大,6个月后结节体积缩小幅度降低。消融组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19),血肿、感染、声音嘶哑、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t=-8.499,P=0.001)。结论微波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能保证疗效,且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结节后患者体温及炎性指标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93例接受MWA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60枚结节)。测量消融前及消融后30 min、12 h、24 h及48 h时腋下体温;于消融前及消融后24 h检测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2、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93例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消融时间60~862 s,平均(259.11±209.85)s。消融前后各时间点腋下体温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4,P=0.820)。消融后24 h,患者WBC、IL-6、IL-8、TNF均高于消融前(P均<0.05),消融前后NEU%、ESR、CRP、IL-1、I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WA治疗甲状腺结节可引起部分炎性因子改变,但程度较轻,术后患者体温轻微波动。  相似文献   

13.
改良液体隔离法微波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液体隔离法微波消融治疗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SHPT患者,其中41例采用改良液体隔离法(观察组),41例采用传统液体隔离法(对照组),对比2组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术前及术后7天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iPTH变化率及钙水平,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恢复率。结果2组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术前与术后7天血清iPTH水平、iPTH变化率及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4.63%(6/41),低于对照组(43.90%,18/41,P=0.004)。术后6个月,观察组6例(6/6,100%)喉返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对照组13例(13/18,72.22%)恢复(P=0.003)。结论改良液体隔离法微波消融可有效治疗SHPT,并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类固醇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类固醇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CSS)和肩部活动范围。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和4周后VAS和CSS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均0.01);2周和4周后肩部前屈、外展、内旋和外旋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增加(P均0.01),且除治疗2周后外旋活动范围外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3、6个月,研究组疼痛症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类固醇注射可提高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B)对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US-FNAB检查的689例患者736个甲状腺结节,超声测量结节最大径,并将其分为<5mm、5~10mm、>10mm组;对结节US-FNAB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736个结节中,细胞学诊断恶性132个,可疑恶性61个,良性476个,不满意44个,不确定23个。经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恶性结节208个,良性结节528个。恶性结节最大径小于良性结节(P<0.001)。5~10mm组结节的细胞学阳性率和实际恶性率均大于<5mm组及>10mm组(P均<0.05)。US-FNAB细胞学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7.02%(181/208),特异度97.73%(516/528),准确率94.70%(697/736)。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US-FNAB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S-FNAB是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有效手段,对不同大小结节都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和实时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对可疑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中定性困难的84例共105个可疑甲状腺结节,均同时接受实时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将弹性评分结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与最终证实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05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病变68个(68/105,64.76%),恶性病变37个(37/105,35.24%)。常规超声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为72.97%(27/37),特异度为30.88%(21/68),准确率为45.71%(48/105)。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敏感度为75.68%(28/37),特异度为88.24%(60/68),准确率为83.81%(88/105)。细针穿刺细胞学与常规超声联合实时弹性成像结果比较,特异度、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过程中均存在局限性,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于可疑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及对照组(n=55),分别给予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及单纯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32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临床有效率为80.00%(44/55),疾病控制率92.73%(51/55);对照组CR 9例、PR 24例、SD 10例、PD 12例,临床有效率为60.00%(33/55),疾病控制率78.18%(43/5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气胸、咯血、胸痛、发热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腹泻、皮疹、肝功能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