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2018年,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以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在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水管理创新、水治理提升上下功夫,初步实现"波宁河畅安渊惠明州、库连湖通碧水润雨城"的水利现代化愿景。一、大力构建联网联调、空间均衡的供水保障体系一是实施联网联调供水,做到区域均衡。建立水资源"二次分配"理念,打破地域界限,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工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03月05日,宁波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宁波市"五水共治"保供水的重点项目,被纳入《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当前,宁波市已建有白溪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26座、小型水库379座。这些水源工程分散于全市各地,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随着市域人口的增加和市域空间结构的调整升级,根据测算,到2020年该市每年需水量将超  相似文献   

3.
针对宁波市西线水库群联网供水系统的特点和工程实际,建立了水库群联合供水模拟模型。该模型以系统年总供水量最大为目标,以水量平衡、输水能力、供水保证率等为约束,采用基于规则且考虑供水权重系数的模拟法求解。利用该模型对宁波市西线水库群联合供水系统进行可供水量分析,为该市水库群联网供水系统局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宁波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以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为契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亮点。打造一个全域"联网水库"。为解决水资源禀赋差的问题,宁波市于2014年启动实施了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创建"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格局,实现了水资源的余缺调剂。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宁波市已有10座大中型水库以隧道管网联通,形成了一座库容近10亿m3的"大水库",极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水资源空间均衡。建成一套水旱灾害智慧防御体系。经过多年努力,目  相似文献   

5.
利用MIKE HYDRO模型搭建浙江沿海某区域水库群联网联调水资源配置模型,综合考虑现有工程、规划工程及经济投资效益等因素,给出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较优方案。选取区域人口密集、工业经济发达,但近年用水矛盾逐渐突出,用水关系也发生改变。成果可用于指导研究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可为沿海其他地区水资源联网联调、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借鉴,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岛地区水资源年际径流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特别是近20年来台风发生频次急剧增加使得大量雨洪资源因缺少水库存蓄而流失,进一步加剧海岛水资源供给短缺。为提高海岛水资源供给能力,推动各地区采取修建地下水库等工程措施,以舟山岛开挖式地下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下空间储蓄台风期雨洪资源,将地表水与地下水库连成整体。基于网络流模型重点分析地下水库选址、地表水库群联网联调等相关影响因素,利用25座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联合调度,为解决台汛期间雨洪资源丰富但储蓄空间缺少问题提供新思路。并通过2106号和2114号台风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实证分析,比较地下水库利用前后水资源存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台风期间不仅增加地下水库总蓄水量2 644.1万m3,还为地表水库增加总蓄水量2 523.2万m3,表明利用地表-地下水库联网联调技术解决舟山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实际生产中的水库群实时联合供水调度,存在供水水库的选择及供水水量分配等问题。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供水次序和供水区间约束的水库群实时联合调度方法,并以宁波市象山县中型水库群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高,并可获得较好的调度成果,充分发挥了水库群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维护河流健康基础上,为协调澽水河流域生态用水要求、提升水资源供给侧的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建立库群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实现水库群长系列优化调度,对比分析联调系统内各水库供水能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对考虑生态流量保障下的水库群联合调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多年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推行"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通过大力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工程建设,基本形成"多源供给、联网联调"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截至2015年年底共建成小(2)型以上水库4 334座,其中大型水库33座,中型水库156座,小型水库4 145座。但目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给能力不足,仍然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徽省全椒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工程调节能力不足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降雨量、蒸发量、水资源量、水质四个方面统计分析水资源状况,从水利工程现有供水量、经济社会现有用水量和用水效率等方面调查分析水资源利用情况,综合分析出不同保证率的供需水量及缺水量。结果表明,50%平水年份需水量26287万m3,可供水量34652万m3,能满足供水需要;75%枯水年份需水量31262万m3,可供水量22738万m3,缺水量8524万m3,缺水率27.3%;95%特枯年份,需水量35999万m3,可供水量22047万m3,缺水口径较大,缺水量13952万m3,缺水率38.8%。通过开源节流提高现有水源工程供水水平、实施库站联网工程实行库站联合调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等措施可以在提高保证率前提下有效降低用水缺口,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优化水库群各水库之间逐时段供水配置,本文依据逐步计算法原理,在优化水库群调控限制线基础上,基于供配水准则,探索构建水库群联合供配水调控模型。应用实例表明,调控模型在水库群水库供水分配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研究可为水库群水资源优化调控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年平均降雨量1 500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62 m~3,分别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77.5%和84.6%,是宁波市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有23.4万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2008年起,象山县大力开展水源工程、联网供水、镇村联网、村内管网改造、水质检测中心等建设,截至2015年规模化水厂供水覆盖率达98.4%,经受住了每年的旱情考验。但  相似文献   

13.
梯级水库群均衡配置问题是一个非线性、多维的优化问题,为提升梯级水库群整体效益,更合理的运用资源,研究考虑供水能力的梯级水库群资源多维均衡配置方法。通过极端随机森林模型挖掘梯级水库群配置信息,考虑不同水库供水能力决策变量与供水能力决策因子的回归关系,采用梯级水库输入变量选择方法优选供水能力决策因子,利用径向基函数构建梯级水库群配置规则;以配置期内梯级水库群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对配置规则实施多目标逐次优化,获取最优梯级水库群配置规则集,实现梯级水库群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大渡口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配置,模拟结果显示该种方法可同时提升梯级水库群的供水与发电能量,实现梯级水库群整体效益最优。无论是以供水能力还是以发电能力为主要目标,该方法优选的供水能力决策因子都可有效调节汛期与非汛期的水资源利用方法,提升梯级水库群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该文概述了晋江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针对流域水库群供水能力进行丰、平、枯期水量分析,提出水库群串、并联联合供水调度方案,通过该流域第二特旱年(2008.11—2009.3)实施库群联合供水调度运用实例,说明联合供水调度方案实施保障了晋江下游地区供水安全,确保了泉州经济社会安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旱涝频发下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基于某时段可供水量是否满足用户层理想需水量,提出旱涝交替下年内水资源优化调控方法。以驮英灌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通过2030规划水平年驮英灌区供水侧供水能力分析及需水侧水资源需求预测,分析远期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研究年内尺度的水资源优化调控方案。结果表明,规划水平年总缺水1 692万m3,年缺水率较调控前降低37.7%,生活用水得到充分保证,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局面。研究成果可为驮英灌区旱涝交替水资源优化调控提供决策方案,且该方法可供旱涝频发区域水资源优化调控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属于资源性与工程性缺水地区。研究区域供水工程线路,旨在实现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充分挖掘已有水利工程的供水潜力,提高区域供水保障程度,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首先采用比选法从施工条件、运行管理、供水安全、水质影响、技术难度5个方面对榆林市黄河近期供水工程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采用9级标度法得到B-A、C-B判别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榆林市黄河近期供水方案。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由大泉引黄给米脂、子洲、绥德工业区供水线路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配不均.在介绍长江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水体污染日益加重,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水增长快,用水浪费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资源统一管理薄弱,公众参与意识不强.针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情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长江流域不同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治淮》2021,(9)
正佛子岭水库群位于大别山区,包括佛子岭水库、白莲崖水库和磨子潭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兼有发电、水产、航运和城乡供水等功能。该水库群肩负着下游区域及淮河干流的重要防洪任务,也承担着淠史杭灌区农业灌溉和六安、合肥城乡供水任务。随着合肥经济圈的快速扩大和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用水结构和用水需求发生了一定变化,水资源供需关系日趋紧张。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规范用水秩序,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针对佛子岭水库群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为下游区域供水安全保障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晋江流域遭遇严重干旱、连续干旱的自然灾害,如何挖掘晋江流域上游大中型水库有限水资源,开展水库群供水联合调度,最大程度满足泉州市区及晋江下游应急供水,提出晋江流域水库群联合供水科学调度的一些思路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调度规则的水库群供水能力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水库群供水风险指标体系的复杂结构和层次特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用水户各风险指标的权重,以供水风险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探讨水库群供水能力与风险分析的一般框架。即主要由以下4部分构成:(1)来水、用水资料的随机模拟生成;(2)水库群供水风险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3)聚合水库调度图与共同供水任务分配过程的优化;(4)共同供水任务分配规则的拟定。通过调整主要用水户的需水额度,分析水库群供水量与供水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允许风险范围内的水库群供水能力。以中国北方某并联供水水库群为例,对调度规则控制下水库群供水能力与相应风险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框架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