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VEGF、TNF-α、IL-1β、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及观察组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血清中VEGF、TNF-α、IL-1β、CA125水平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水平与VEGF、TNF-α、IL-1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TNF-α、IL-1β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6.588、-45.027、-26.487、-111.105,P0.001);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的血清VEGF、TNF-α、IL-1β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38.815、-7.697、-9.905、-21.326,P0.00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VEGF、TNF-α、IL-1β水平明显正相关(r=0.489、0.512、0.538,P=0.023、0.015、0.002);CA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45.63、35.18,CA125联合VEGF、TNF-α、IL-1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分别为65.32、55.86。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VEGF、TNF-α、IL-1β、CA125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ER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R、VEGF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内膜中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异常,从而调控VEGF的表达,使异位内膜组织易产生新生血管,为异位内膜的生长提供血供。  相似文献   

3.
姚军  钟萍  阳华  朱春江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06-4907
目的:探讨血清IL-6、TNF-α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6例EMS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6、TNF-α和VEGF水平。结果:EMS组血清IL-6、TNF-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MSⅢ~Ⅳ期患者血清IL-6、TNF-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复发组血清IL-6、TNF-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IL-6、TNF-α和VEGF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2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子宫内膜进行AQP1、VEGF的表达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QP1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质中表达,VEGF主要在微血管内皮及间质细胞质中表达。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半定量免疫组化评分(HSCORE)值均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增殖期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增殖期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AQP1、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4,P<0.01;r=0.749,P<0.01);AQP1和VEGF在对照组内膜的表达则均无相关性。结论:AQP1、VEGF在异位内膜细胞高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AQP1与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03-30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0例分为两组,其中轻度组(Ⅰ期、Ⅱ期)300例,重度组(Ⅲ期、Ⅳ期)100例,选择同期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CA125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治疗,3个月后复查CA125和细胞因子,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轻度组、重度组患者CA125、IL-6、IL-8、TNF-α、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3个月,CA125、IL-6、IL-8、TNF-α、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CA125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A125和细胞因子不仅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还可用于治疗效果和复发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相关因子1(XAF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6月~2008年4月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65例(研究组),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对照组),均刮取子宫内膜,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XIAP和XAF1的表达;ELISA检测两组患者腹水中TNF-α浓度。结果:①对照组分泌期细胞凋亡率(7.38±0.76%)高于增生期(4.66±1.14%)(P<0.05);研究组在位和异位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细胞凋亡率均无周期变化,异位内膜低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内膜(P<0.05)。②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中XIAP的表达,增生期均高于分泌期(P<0.05),在研究组异位内膜中表达无周期变化。③XAF1的表达,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组织中分泌期XAF1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研究组异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XAF1的表达无差异(P>0.05)。④研究组和对照组增生期与分泌期腹水中TNF-α浓度无差异(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⑤XIAP与XAF1表达呈负相关,XAF1的表达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EMT中凋亡抑制因子表达增强,凋亡促进因子表达减弱,可能对异位内膜种植起促进作用,但TNF-α水平升高通过增强XAF1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异位内膜的无限制生长,使其表现为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糖类抗原CA125(CA12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至6月顺义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两组,每组25例;将轻症组和重症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体检的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与CA125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EMAb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2.776,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8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78、4.116、3.895,均P<0.05);重症组患者的TNF-α、IL-8和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t值分别为2.789、3.554、2.698,均P<0.05).结论 检测血清细胞因子与CA125水平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李卫红  谭文举  李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29-4032
目的:探讨蠲痛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和腹腔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0[以及异位内膜ICAM-1表达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自体移植建立EMS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蠲痛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丹那唑组6组,持续用药28天,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含量以及S-P法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腹腔液和血清IL-1β、TNF-α含量以及异位内膜ICAM-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蠲痛饮能显著减低内异症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IL-1β、TNF-α含量和减少异位内膜组织ICAM-1表达(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细胞因子IL-1β,TNF-α以及异位内膜ICAM-1异常表达有关.蠲痛饮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改善全身和局部免疫水平,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黏附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3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在位内膜VEG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VEGF的阳性表达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柯妍  沙青  严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603-4605
目的: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患者(包括3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子宫腺肌症)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15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ki-67的表达情况,以增殖指数为统计指标。结果:卵巢EMS和子宫腺肌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ki-67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子宫内膜和EMS组在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的ki-67表达在增生期均显著高于分泌期,EMS异位内膜增殖指数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异位内膜ki-67增殖指数在增殖期低于在位内膜,但在分泌期则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EMS异位内膜腺体Ⅰ~Ⅱ期时的ki-67表达高于Ⅲ、Ⅳ期(P<0.05),但在位内膜的ki-67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增殖指数反映了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活性,EMS异位内膜细胞持续增殖活跃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旭  何援利 《现代医院》2012,12(8):17-1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计数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VD。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HIF-1α、VEGF、MVD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组织(p<0.01);HIF-1α与VEGF、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06,p=0.000;r=0.777,p=0.000);VEGF与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00)。结论 HIF-1α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对该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HIF-1α与VEGF可能共同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alpha(ERα)、雌激素受体beta(ER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及其对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40例、异位内膜40例、同期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ERα、ERβ和MMP-1的表达。结果:MMP-1和ERα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中的表达分别呈高表达和低表达状态,与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异位内膜中ERβ的表达明显高于ERα;MMP-1和ERβ的表达存在相关性;ERα、ERβ和MMP-1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1和ERβ可能共同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在异位内膜中ERβ/ERα比例的变化可能提示局部激素受体微环境的改变在子宫腺肌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EGF及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35例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VEGF和nm2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达82.5%,显著高于在位内膜(62.8%)及正常内膜(36.67%);且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为42.5%,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在位内膜(77.14%)及正常内膜(93.33%);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无相关(γ=-0.136,P>0.05)。结论:VEGF与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00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宫颈良性组(55例)和宫颈癌组(45例),另选取同期我院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清TNF-α、IL-6、CA125、CEA、MMP-9、VEGF水平,并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的血清TNF-α、IL-6、CA125、CEA、MMP-9、VEGF水平最高,其次为宫颈良性组,对照组水平最低(P<0.05)。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6、CA125、CEA、MMP-9、VEGF水平与宫颈癌呈正相关(r=0.953、0.933、0.899、0.854、0.926、0.937,P<0.05)。结论血清TNF-α、IL-6、CA125、CEA、MMP-9、VEGF在诊断宫颈癌中具有重要价值,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α2-HS-糖蛋白(AHSG)基因突变及芳香酶P45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的表达。方法:以50例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评分>40)及62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α2-HS-糖蛋白(AHSG)基因突变。取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及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为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内膜组织腺细胞中芳香酶P450的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组织化学评分)。结果: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AHSG基因的三种基因型野生型(wide-type,W)、杂合型(wide-mutation,WM)、突变型(mutate-type,M)各占44%;46%、10%,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1%、25.8%、3.2%。将突变型与杂合型合并与野生型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317,P=0.004),其OR为3.111(95%CI为1.422~6.805),携带变异基因的患病风险率高。AHSG*1、AHSG*2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8.723,P=0.003),携带AHSG*2等位基因患病危险度高,OR为2.561(95%CI为1.358~4.831)。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在位子宫内膜腺胞芳香酶P450的表达为(2.1±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为(0.9±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腺胞芳香酶P450的表达为(1.5±1.0)分,显著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SG*2基因可使患Ⅳ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遗传易感性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腺细胞芳香酶P450表达增加,可促进异位病灶的生长,表达不同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雌激素调节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宫腔镜诊断为IUA的患者60例(重度粘连组28例、中度粘连组32例)及非宫腔粘连患者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18、TNF-α及VEGF在观察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度粘连组子宫内膜中IL-18、TNF-α及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中度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粘连组中IL-18、TNF-α及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粘连组VEGF与IL-18、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度粘连组VEGF与IL-18、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VEGF与IL-18、TNF-α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L-18、TNF-α及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曲银娥  杨梅  王毅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39-2841
目的:探讨MMP-2、VEGF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影响,为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方法:SP法检测76例异位内膜、64例在位内膜及72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MMP-2的表达。结果:①MMP-2表达异位内膜组强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增生期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分泌期各组内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正常内膜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高于增生期,而异位内膜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均呈高表达状态。②VEGF表达强度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依次减弱;增生期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分泌期异位和在位内膜强于对照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均较弱。③VEGF与MMP-2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MMP-2、VE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COX-2和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标本为研究组,30例非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对照组内膜和子宫平滑肌层中COX-2和VEGF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COX-2mRNA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在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内膜,研究组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高于原位内膜(P<0.01)。增殖期和分泌期二者在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泌期二者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内膜的表达均高于增殖期(P<0.05)。COX-2和VEGF蛋白表达存在线性相关(r=0.787,0.562,P<0.01)。RT-PCR检测表明,COX-2mRNA在研究组腺肌病病灶存在高表达,对照组肌层和内膜不存在COX-2mRNA表达。比较对照组正常肌层,腺肌病病灶中VEGF165和VEGF121呈现高表达(P<0.01)。结论:COX-2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