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产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白腐菌Trametesversicolor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培养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g/L,氯化铵1.2g/L,KH2PO42g/L,MgSO4·7H2O0.5g/L,CaCl2·2H2O0.1g/L,VB10.001g/L,Tween802g/L,微量元素混合液7mL/L,愈创木酚0.015mmol/L,CuSO4·5H2O60μmol/L,pH3.5;最佳发酵条件为:在25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量(Φ8mm)2块,25℃,150r/min振荡培养10d时,漆酶活力达到862U/L,约是优化前的4倍。  相似文献   

2.
漆酶高产菌的筛选及产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愈创木酚初筛平板从干枯的木头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YBC-L3(以下简称L3),在含有愈创木酚的PDA平板上生长时菌落周边出现明显的铁红色变色圈.通过对L3发酵产漆酶的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麦芽糖 12 g/L, 豆粕 6 g/L,CuSO4 0.5 g/L,KH2PO4 1 g/L,Na2HPO4 0.2 g/L,MgSO4 ·7H2O 0.5 g/L,MnSO4 0.034 g/L, 愈创木酚0.8 mmol/L,吐温-80 0.5g/L;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V/V),装液量80 mL/250 mL, 起始pH 4,转速200 r/min,温度30 ℃,以DMP为底物在第8天时酶活可达60 130 U/L,比优化前提高42倍.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葡萄糖,MgSO4.7H2O,MnSO4.H2O。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确定这3种重要因素的最适质量浓度范围。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确定康宁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97 g/L,乳清粉7 g/L,玉米浆干粉13 g/L,(NH4)2SO4 4 g/L,KH2PO4 8 g/L,MgSO.4 7H2O 0.56 g/L,CaCl.2 2H2O 0.6 g/L,FeSO.4 7H2O 2.5 mg/L,ZnSO4.7H2O 0.7 mg/L,CoCl.2 6H2O 1.9 mg/L,MnSO.4 H2O 4.07 mg/L,吐温-80 1.5 mL/L,在此培养基下发酵酶活为0.233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5.7%。  相似文献   

4.
对蜜环菌(Amillariella mellea)产漆酶的发酵条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蜜环菌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玉米粉30g/L,豆粕12g/L,微量元素混合液40mL/L,C/N2.5,吐温801g/L,木屑0.01g/L,CuSO4·5H2O0.05mmol/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5.0,培养基装量为250mL三角瓶中35mL培养液,25℃条件下振荡培养(180r/min)18d。  相似文献   

5.
以2,3-丁二醇得率作为考察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和4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研究木糖、氮源、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对2,3-丁二醇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浓度组合为:木糖为83.4 g/L、酵母粉为20.3 g/L、KH2PO4为10 g/L、K2HPO4为7.2 g/L(、NH4)2SO4 2 g/L、柠檬酸钠4 g/L、MgSO4.7H2O 0.05 g/L、MnSO4.7H2O为0.005 g/L、ZnSO4.7H2O 0.01 g/L、FeSO4.7H2O0.005 g/L、CaCl2 0.057 g/L。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2,3-丁二醇得率达0.348 g/g,与初始条件相比,提高了16%;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拟合一致。  相似文献   

6.
对三色革裥菌(Lenzites tricolor)漆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6.0.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木素类似物以及初始pH值对该菌产胞外漆酶的影响.得到最佳培养基为:淀粉20g/L,牛肉蛋白胨2.0g/L,Na2HPO4·12H2O 0.47g/L,KH2PO4 0.45g/L,MgSO4·7H2O 0.5g/L,CaCl2 0.01g/L,MnSO4·4H2O 0.001g/L,FeSO4·7H2O 0.001g/L,ZnSO4·7H2O 0.001g/L,CuSO4·5H2 O 0.001g/L,愈创木酚0.062g/L及VB1 50μg,高压灭菌后pH值约5.0.在此基础上检测了不同培养方式下漆酶活性、菌丝绝干质量、残糖量及pH值变化情况,确定最佳培养方式为母液和发酵液均为静置培养.  相似文献   

7.
金属离子对卤醇脱卤酶发酵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基因工程大肠杆菌为生产菌发酵生产卤醇脱卤酶过程中,某些金属离子对卤醇脱卤的生产有较大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几种典型微量元素的最佳产酶浓度,其次,通过2水平析因实验和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了显著影响因子及其浓度拐点,其分别是ZnSO4.7H2O、CoCl2.6H2O和FeSO4.7H2O。最后,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微量元素的最佳配比为FeSO4.7H2O 11.86g/L,ZnSO4.7H2O 2.0g/L,MnSO4.H2O 1.0g/L,CaCl20.05g/L,CoCl2.6H2O 1.2g/L,CuSO4.5H2O 0.8g/L。与对照生产水平相比,当添加最佳配比金属离子到培养基中后,酶活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8.
对红芝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以1.5∶1甘蔗渣和麦麸为基质,葡萄糖0.5%、硫酸铵5%、CuSO4.5H2O 0.01%、培养基含水率73%;适宜的固态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4.0,接种量20%(V∶W),28℃静置培养8 d,酶活达到最高23803 U/g干曲。  相似文献   

9.
牛肝菌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Plackett Burman设计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牛肝菌 (Boletussp .)ACCC 5 0 3 2 8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 5个关键组成成分酵母膏 (X1)、麦芽糖 (X2 )、(NH4 ) 2 SO4(X3)、FeSO4 (X4 )和CuSO4 ·5H2 O(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 ,在上述自变量取值分别为 :酵母膏 1 4 .2 g/L ,麦芽糖 2 2 .2g/L ,(NH4 ) 2 SO4 2 .7g/L ,FeSO4 66.9mg/L ,CuSO4 1 0 1 .5 9μg/L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75 2 .0 79μg/mL(发酵醪 ) ,此预测可信度不仅被统计分析所验证 ,也被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毕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116-118
以阿维链霉菌GB-156突变菌株,研究了各种有机和无机氮源物质对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粉为最有利于阿维菌素发酵生产的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花生蛋白粉和花生饼粉使阿维菌素B1产量分别提高了334.7%和308.9%;而(NH4)2SO4作为有效的无机氮源,在1.0%的添加浓度下,可以提高阿维菌素B1和阿维菌素总产量的水平,并且得到了较为适合的阿维菌素生产用氮源优化发酵培养基,其组成为可溶性淀粉7%,花生蛋白粉1%,(NH4)2SO40.1%,MnSO4.7H2O0.5%,KCl0.4%,CaCO30.2%,CoCl2.6H2O微量,pH7.0~7.2。  相似文献   

11.
碳氮源对Bacillus sp.B_(53)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 8种不同碳源和 7种不同氮源对Bacillussp B53 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柠檬酸、甘油和硫酸铵是合成聚γ 谷氨酸比较适宜的碳源和氮源 ,前体物质L 谷氨酸的存在是聚谷氨酸高产所必需的。经过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 ,确定最佳碳氮源配比为 :L Glu 2 0 g/L ,CTA 9 86 4g/L ,Glycerol 80 36 g/L ,(NH4) 2 SO47g/L ,其他培养基成分有MgSO4·7H2 O 0 5 g/L ,FeCl3 ·6H2 O 0 0 2 g/L ,K2 HPO41g/L ,CaCl2 ·2H2 O0 2 g/L ,MnSO4·H2 O 0 0 5 g/L。在既定发酵条件下 ,Bacillussp B53 在优化培养基上产生γ PGA 19 12 g/L比基础发酵培养上的 8 87g/L提高了 115 5 6 %。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优化了一株黄色短杆菌HXLl09的发酵培养基以提高L.赖氨酸的产量。在研究葡萄糖、硫酸铵、豆饼水解液、KH2P04·3H20、MgS04·7H20、FeS04·7H20、MnSO4·H2O4+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Design(BBD)建立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HXL109最佳产酸条件为:葡萄糖89.48g/L,豆饼水解液30.77g/L,硫酸铵20.89g/L,KH2P04·3H204.5g/L。在此条件下L.赖氨酸的产量为142.65g门L,与预测值(143.67g/L)吻合度较高。通过发酵对比实验可见,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L-赖氨酸产生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可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选用梅久兰链霉菌(Streptomyces mediolani)K7-2进行培养,利用minitab15软件进行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曲面设计与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乙醇生产的培养基成分中的3个主要效应因子是CMC-Na、尿素和pH,同时得到乙醇产量和各因素间的回归方程,通过计算,最终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是:CMC-Na10.3g/L,尿素0.2g/L、pH7.5、氯化铵10g/L、KH2PO42g/L、MgSO4·7H2O0.3g/L、CaCl20.3mg/L、(NH4)2SO41.4g/L、FeSO4·7H2O5mg/L、MnSO4.H2O1.56mg/L、ZnSO41.4mg/L、CoCl20.2mg/L。按照这个培养基成分培养菌株,发酵后得到的乙醇产量是0.3954g/L,乙醇产率是3.84%.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土壤中筛选高产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的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iturin A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iturin A的菌株,编号为ND,并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产iturin A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豆粕粉120 g/L、酵母浸粉16 g/L、L-谷氨酸钠1 g/L、甘油70 mL/L、MgSO4·7H2O 0.5 g/L、KH2PO4 1.0 g/L,FeSO4·7H2O 0.15 mg/L、MnSO4·H2O 5 mg/L、CuSO4·5H2O 0.16 mg/L;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初始pH值8、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在此最优条件下,菌株ND的iturin A产量为4.76 g/L,是优化前(0.35 g/L)的13.6倍。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豆制品企业鲜豆渣大量堆积腐败变质和低值化利用问题,以纯豆渣为原料、毛霉为发酵菌种进行前发酵,利用食用胶将前发酵后的基料成型再后发酵酿制豆渣腐乳。先通过跟踪检测豆渣腐乳的质构,从瓜尔豆胶、魔芋胶、可得然胶、沙蒿子胶、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钠6种食用胶中筛选适宜的食用胶种类及添加量,再通过跟踪考察在40 ℃、28 ℃、室温条件(25~35 ℃)下后发酵的豆渣腐乳中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氨基酸态氮和总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确定后发酵适宜的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添加0.1%魔芋胶使豆渣腐乳具有较优质构;3种温度下发酵的豆渣腐乳中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3种温度下酿制的豆渣腐乳的粗蛋白含量相差不大,而40 ℃下发酵的豆渣腐乳中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294和0.63075 g/100 g,总酸变化稳定且含量最低,为8.772 g/100 g,产品所需要的成熟时间最短,为35 d,另外,40 ℃下的酯类有12种,含量为55.10%,种类最多含量最高,产品风味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6.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及回归模型,并经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基质豆渣12.28 g,大米粉为7.72g,(NH4)2SO40.20%,MgSO40.23%,KH2PO40.37%,CaCl20.25%,谷氨酸钠0.45%(均为占固体基质的质量分数),初始含水量60%,初始pH值5.5,温度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达到0.417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13.4%。  相似文献   

17.
化学镀铜生产焊丝溶液中各成分的消耗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启武 《金属制品》2009,35(2):24-25
在化学镀铜焊丝生产中实测镀铜层厚度为0.3μm,由此计算出铜的质量分数为0.116%;通过化学镀铜生产中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每生产1t焊丝要消耗4.54kg的CuSO4.5H2O,消耗1.77kg的H2SO4,产生10.09kg的FeSO4.7H2O,当镀液中ρ(Fe2+)≥44.8g/L时就应调整或更换镀液;指出在化学镀铜溶液配方中CuSO4.5H2O的质量浓度为120~140g/L,H2SO4的质量浓度为80~98g/L,并据此设定酸铜比为1.09~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