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番茄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栽培作为对照(CK),设 3个处理,分别为:垄面上开50 cm(T1)、60 cm(T2)和70 cm(T3)宽的暗沟(蚓床)养殖蚯蚓,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垄上不同蚓床宽度套种套养技术均优于对照,可有效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2)从根系生长发育看,T1更有利于促进植株根系生长,T1根系总长、一级分枝数和健康根尖数均最多。其中,根系总长分别较CK、T2、T3增加了0.18%、0.91%和7.74%;一级分枝数分别较CK、T2、T3增加了12.53%、45.42%和18.0%;健康根尖数分别较CK、T2、T3增加了12.53%、45.42%和18.00%。(3)从产量情况看,T2产量最高,T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 0.05),较T1、T3、CK分别增加了23.96%、19.91%和49.34%。(4)从品质提升看,T1更有利于提升番茄品质,T1维生素C和糖酸比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 0.05),其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T2、T3、CK显著增加了22.87%、55.45%和46.40%,糖酸比分别较T2、T3和CK显著增加了23.33%、27.38%和11.08%;T1谷氨基酸与天冬氨酸比值更接近4,C/T值为5.88,分别较CK、T2、T3增加13.70%、5.76%和9.70%。(5)T1土壤有效氮、磷、钾、全量氮、磷、钾、全盐及有机质含量均最高。综合判定,垄上开50 cm宽的暗沟养殖蚯蚓套种番茄(T1)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蚯蚓粪作为基质配料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番茄品种粉印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蚯蚓粪配比基质进行袋式番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3蚯蚓粪+1/3土壤配比的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提升效果最优,可显著提高基质中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含量,促进微生物量氮、碳含量和有效活菌数;株高显著高于对照,茎粗净生长量为10.59 mm,较对照提高249.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14.60%、35.33%、52.13%和18.86%;每667 m2番茄产量较对照提高109.72%,净收益达12 916.21元。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3蚯蚓粪+1/3土壤配比的基质得分最高,是改善基质理化性质、植株生长发育和提升果实品质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麻地膜覆盖栽培对铁把瓜生长发育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地膜覆盖栽培处理(CK)相比,麻地膜(T1)处理可降低土壤固相率和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而PE农用薄膜(T2)处理的影响则相反;T1处理还可以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且效果较T2处理更加显著;两种地膜覆盖处理后的土壤全效养分含量和pH值均低于CK,且二者差异性并不显著。生育期观察发现,T1处理可提前铁把瓜植株的授粉日期和果实采收日期,且与PE处理并无明显差别。与CK相比,T1处理可提高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且较T2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与CK相比,T1处理还可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以及Vc含量。试验表明麻地膜覆盖栽培适用于设施铁把瓜无公害栽培。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草莓科学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草莓品质和产量,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粉玉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菜籽饼(T1)、羊粪(T2)、生物有机肥-藻优菌(T3)处理,以不施肥任何肥料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草莓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不施用底肥CK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191.10%、93.71%、108.99%和333.05%。T2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8.33%和85.67%,草莓折合产量较CK增加了37.81%。综合来看,T2处理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最为显著,其对草莓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也明显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麻地膜对无土栽培辣椒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无地膜土壤栽培(CK)、PE膜土壤栽培(T1)、PE地膜基质栽培(T2)、麻地膜覆盖无土栽培(T3)4种处理下土壤和基质基本理化性状、辣椒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品质、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CK、T1、T2处理,T3处理明显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辣椒可溶性糖和VC含量较CK分别提高21.13%、49.26%。与定植前比较,CK、T1、T2、T3处理的土壤或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中T3处理含量增加最明显。通过分析可知,麻地膜对基质的理化性质提升较为明显,改善了基质电导率以及孔隙度大小,提高了地温,增加了基质中细菌的多样性,降低了真菌丰度,进而有利于加速养分分解,对植物根部环境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有机种植条件下探讨蚯蚓粪肥对番茄产量、抗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有机栽培常规施用的牛粪—菌菇渣相比,蚯蚓粪肥能较好地提高番茄抗病性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蚯蚓粪肥能稳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水溶性盐浓度,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液滴灌量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日光温室土壤栽培番茄的最优营养液滴灌量。【方法】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金鹏一号"为试材,采用槽式栽培的方法,以常规滴灌施肥为对照(CK),共设5个(T1、T2、T3、T4、T5)渐次递增的营养液滴灌量处理,以T3处理营养液(其中N、P2O5、K2O用量分别为610,270,1 069kg/hm2,用水量为7 500L/hm2)为标准,T1、T2、T4、T5处理营养液用量分别为T3处理的50%,70%,130%和150%,测定不同营养液处理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株高、茎粗以及成熟果实内的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及硝酸盐含量,并统计各处理的果实产量。【结果】在植株营养生长期,与CK相比,处理T5茎粗增加1.15mm,株高/茎粗降低,番茄植株长势较好;随营养液滴灌量的增加,T1、T2、T3、T4和T5处理番茄果实的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及果实产量呈递增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5处理果实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61.14%。在测定的果实品质指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硝酸盐的含量均随着营养液滴灌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其中T3处理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T2处理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最低,而T5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均最高,其糖/酸值较CK提高了20.22%。对番茄果实品质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分析表明,T5处理番茄果实品质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结论】6个营养液滴灌量处理中,T5处理(营养液中N、P2O5、K2O用量分别为915,405,1 605kg/hm2,水为11 250L/hm2)效果最佳,不但可促进番茄植株的营养生长,而且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2种液体微生物菌肥在日光温室番茄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番茄为试材,在添加“活粒”和“土康元”2种微生物菌剂的日光温室番茄中,通过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植株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分析2种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的EC值、碱解氮、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K;2个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都高于CK;平均单株产量和平均小区产量均高于CK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果实可溶性糖、Vc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结论]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增强番茄植株长势、提升果实品质、降低土壤盐分浓度,其中,T1处理“活粒”菌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以大果番茄新星101、金宝莱和樱桃番茄凯蒂、夏日阳光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壤栽培相比,营养液栽培和基质栽培均可提高4种番茄的产量,以营养液栽培的增产效果显著,每株产量分别达到2.07、1.38、0.72、0.74 kg,较土壤栽培分别提高107.46%、58.62%、73.04%、120.05%。同时,营养液和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还可增加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以营养液栽培的效果最好,增加幅度达10.95%~64.18%;提高果实硬度,以基质栽培的效果最好;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以营养液栽培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垄距对温室番茄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最佳的垄距提供参考。【方法】以"普罗旺斯"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垄距处理,分别为1.1 (对照CK),1.3,1.5和2.0 m,对应垄宽+沟宽分别为80 cm+30 cm,80 cm+50 cm,80 cm+70 cm,80 cm+120 cm。测定并比较不同栽培垄距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产量、品质及温室主要生态因子指标,筛选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垄距。【结果】随栽培垄距的增大,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光合效率、产量和品质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番茄冠层气温、温室地温和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垄距1.5 m(即垄宽+沟宽为80 cm+70 cm)处理番茄生长势和产量、品质均最佳,产量为90 119.92 kg/hm~2,较对照(CK)提高16.87%;糖酸比为7.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6.47 g/kg,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5.97和3.39 mg/kg,较对照(CK)分别提高54.91%,25.18%,28.12%和7.10%。【结论】适当加宽栽培垄距可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1.5 m(垄宽+沟宽80 cm+70 cm)为温室番茄最适宜的栽培垄距。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不同配方营养液浇灌番茄,以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率为依据,探究番茄优质高产的最佳有机营养液配方。【方法】以"佳西娜"串番茄为供试材料,配制3种有机营养液:配方1.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2∶1∶1,稀释3.93倍;配方2.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1∶2∶1,稀释2.93倍;配方3.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1∶1∶2,稀释2.85倍。试验设置有机基质栽培分别浇灌上述3种配方营养液的T1、T2和T3处理,并以有机基质栽培浇灌山崎营养液为对照1(CK1),以土壤栽培浇灌山崎营养液为对照2(CK2)。于番茄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叶绿素含量;在番茄果实最后一次采收后统计总产量;在盛果期取样测算单果质量及外观品质(果形指数、颜色指数)、口感品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糖酸比)和营养品质(可溶性蛋白、V_C、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番茄红素和硝酸盐含量)相关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番茄各品质指标;分别在番茄一、二、三穗果采收期取样测定果实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计算果实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P_n和T_r呈逐渐降低趋势,但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降幅小,在进入果实膨大期后开始接近或超过CK1和CK2,以T2处理的P_n和T_r最高;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也在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接近或超过CK1和CK2,以T2处理最高。与CK1和CK2相比,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番茄的单果质量较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差异不显著。果形指数、颜色指数和有机酸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有机营养液处理可以促进番茄果实着色;除T2处理外,T1、T3处理的番茄果实硬度和V_C含量均低于CK1和CK2;但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的番茄果实糖酸比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于CK1和CK2,其中T2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2.9%~18.0%及12.7%~52.4%,T3处理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4%~98.7%;另外,有机营养液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T1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比其他处理低14.7%~68.4%,其次是T2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番茄综合品质评价排序为T2T1T3CK1CK2。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番茄一、二、三穗果的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利用率大多高于CK1和CK2,除钾肥利用率以T3处理最高外,果实氮、磷、钾含量及氮、磷肥利用率均以T2处理最高。【结论】综合考虑番茄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T2处理种植效果最好,可获得优质高产有机番茄。  相似文献   

12.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T2、T3、T4和T5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根区地温;在连作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电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H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沟垄覆膜处理土壤电导率提高,pH降低,但差异不显著;除T5外,其他沟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连作马铃薯出苗率,T4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沟垄覆膜处理明显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旨在研究炭基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番茄设施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供试番茄品种为浙粉715,有机肥为水稻秸秆与猪粪堆肥而成,以凹凸棒土-稻壳炭复合材料、稻壳炭、污泥炭为来源,加有机肥混合制成炭基有机肥。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基肥(CK)、常规施肥(CF)、矿物型炭基有机肥(CT1)、稻壳炭基有机肥(CT2)、污泥炭基有机肥(CT3),研究3种炭基有机肥氮替代60%化肥氮对番茄生长、养分含量、品质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增加酶活性,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与CF处理相比,CT1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的pH、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T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CF处理相比,CT2处理更有利于叶绿素的积累,且番茄产量增加14.9%,氮吸收量也显著提高,CT2、CT3处理番茄的VC含量显著提高16.5%和19.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14.7%和12.1%,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36.9%和34.9%,CT1、CT2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14.8%和25.9%。研究表明,CT2稻壳炭基有机肥更适宜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番茄叶绿素含量,提高氮吸收量,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根除设施番茄栽培中的连作障碍,以菇渣、牛粪、蛭石为原料配制成5种不同栽培基质,以土壤为对照(CK),测定了基质理化性质、基质成本、番茄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处理4的基质理化性质符合番茄栽培要求;番茄产量比CK显著增加17.60%,总产量比CK显著增加12.01%,商品率比CK增加4.37个百分点,品质显著改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处理4的基质配方可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种植番茄产量高、品质好,是适宜的设施番茄有机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秸秆资源丰富,是全球生产秸秆最多的国家之一。为实现农业秸秆变废为宝,废弃资源重复利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本试验通过盆栽的方法,研究施用好氧和厌氧发酵固体产物作为基质、厌氧发酵液作为营养液栽培番茄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为番茄秸秆循环利用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厌氧营养液(T1)栽培的番茄品质最好,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CK高20.44%和133.33%,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2)番茄好氧基质栽培(T2)的单株产量最高,较CK高48.26%,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高111.11%,硝酸盐含量较CK低31.86%。总体而言,利用厌氧营养液栽培番茄单株产量较好,品质最高;利用好氧基质栽培番茄单株产量最高、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设施番茄优质高效栽培精准营养液氮素配方,明确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设施番茄产量和风味品质的影响,促进设施番茄果实风味品质提升。本试验采用土壤盆栽+营养液滴灌栽培模式,探讨了CO(NH22-N(酰胺态氮)、NO3--N(硝态氮)和NH4+-N(铵态氮)3种氮素形态及不同比例对番茄光合、产量和风味品质的影响。试验发现,与对照(CK,100%CO(NH22-N)相比较,不同形态氮素配施能够增加番茄叶片SPAD值和光合所用,提高番茄产量;同种氮素替代NO3--N条件下,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随NH4+-N和CO(NH22-N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试验表明,氮素配施还可增加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在同种氮素替代NO3-  相似文献   

17.
减量施肥对越夏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减量施肥对大棚越夏番茄栽培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肥(CK)和3个减量施肥处理(T1、T2和T3)对番茄产量、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3个减肥处理分别为:降低CK磷肥用量50%的处理T1、降低T1处理肥料用量20%和50%的处理T2和T3。结果表明,减肥处理番茄单果质量、产量和养分携出量与CK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减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番茄根冠比、2mm根数、番茄果实还原性糖质量分数和糖酸比,增幅分别为23.8%~27.0%、35.7%~103.6%、9.3%~16.5%和16.4%~25.8%。减肥处理尤其T3处理显著降低收获后表层土壤NO-3-N、速效磷、0~40cm土层土壤速效钾累积量及表层土壤电导率的增幅。因此,在当前农民常规氮磷钾肥施用量下,减少氮磷钾用量不会导致番茄减产,反而具有改善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过量累积的效果。其中在本试验条件下N-P_2O_5-K_2O用量为424.8-222.8-607.3kg/hm~2时,番茄品质和土壤养分累积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水分亏缺对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和糖酸组分的影响,以基质栽培“181”番茄为试验材料,在其一穗果坐果率达到80%时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水分亏缺(T1)、中度水分亏缺(T2)和重度水分亏(T3)处理,CK以90%、75%基质最大田间持水量为灌水上限和下限,T1、T2、T3灌水量分别为CK的80%、60%和40%。通过测定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实色泽和糖酸组分及含量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水分亏缺调控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处理下,番茄单果质量显著降低,坐果后66 d, T3处理较CK下降13.6%;同时,水分亏缺提高果实色泽参数a*值,果皮颜色增加,T2、T3处理可以使番茄提前4 d着色。适度水分亏缺提高了番茄果实整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坐果后58 d各处理均达到最大值,其中T2处理效果最好。一定范围内,随灌水量的减少,果实中柠檬酸、苹果酸的含量增加,轻度水分亏缺可提高有机酸总量,但重度水分亏缺始终抑制有机酸总量。水分亏缺可以提高番茄果实糖酸比,坐果后58 d, T2、T3处理糖酸比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基于新型竹纤维高分子材料的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对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作用,以乐山市井研县5年生杂交柑橘“爱媛38号”为试材,每株沟施竹纤维高分子菌肥0(CK)、100(T1)、200(T2)和300g(T3),探究不同处理下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下柑橘果实单果重增加,株结果量、单株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单果重、株产量和总产量在T2处理下最高,而株结果数在T1处理下最高;菌肥处理组柑橘果实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糖酸比与固酸比均显著高于CK(P<0. 05),其中T1处理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0.98%、29.45%、20.12%,T2处理下果实Vc、还原性糖含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1.40%、23.61%,T3处理下果实固酸比最高,比CK提高了33.78%。综合分析可知,100g.株-1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对井研地区杂交柑橘土壤养分与树体营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杂交柑橘果实提质增产,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应用价值。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并促进柑橘果树汲取养分,使其树体维持较适宜的营养水平,从而促进杂交柑橘果实生长,提高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的生态化栽培基质,以蚯蚓粪、菇渣和粉煤灰等废弃物资源为原料,部分替代草炭,同时添加有机肥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开发了生态化园艺栽培基质,在北京市密云区进行设施番茄生产,筛选出了适于番茄生产的生态栽培基质。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基质相比,利用基质4(草炭∶蚯蚓粪∶有机肥∶土=3∶4∶1∶2)生产的番茄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水分生产效率均表现为最好,定植后50 d,基质4栽培的番茄株高最高(173.8 cm),较对照(CK)提高5.33%,差异显著;最终产量较CK生产的番茄提高29.31%;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Vc含量达到207.8 mg·kg-1,较CK处理高7.8%,差异达显著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1%,较CK提高21.78%,差异极显著;水分生产效率为31.32 kg·m-3,较CK处理高30.71%,达到显著差异。综上,草炭、蚯蚓粪、有机肥和土4种物质混配比例为3∶4∶1∶2的生态化基质适宜北京地区设施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