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常规处理条件下,对西南岷江地区突发性非多砂高浊水进行了原水特性的分析及絮凝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级絮凝、分级沉淀工艺,先投加PAC,60~120s后投加PAM,对高浊度原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原水浊度为15000NTU时,投加200mg/LPAC、0.4~0.5mg/LPAM,静沉30min后,出水浊度为1.73~2.48NTU。  相似文献   

2.
对投加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黄河原水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确定了PAC适宜的投加位置和投量。结果表明,PAC最佳投加点为混合池,投加PAC使气浮出水浊度提高0.4NTU左右,滤后出水浊度略有升高(<0.1NTU);在絮凝池投加会造成气浮、过滤出水浊度的明显增加;在预氧化前投加PAC较之在混合池投加其有机物去除率略有下降;在混合池投加,当PAC的投加量为10mg/L时,滤后水的CODMn去除率提高15%-20%,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滤后水的色、臭和味等指标可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回用,对某矿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后的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高密度预沉淀+混凝反应+高效沉淀",部分出水采用石英砂滤罐进一步降低浊度后供给工人洗澡用水。首先通过对浊度为802 NTU的原水进行的混凝试验研究确定了2号PAC与PAM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40 mg/L、0.1 mg/L,出水浊度可降为2.3 NTU;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剂投加量以降低水厂的运行费用,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并完成高密度预沉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污泥回流比为原水量的12%时,混凝反应时最佳投药量PAC、PAM分别为80 mg/L、0.1 mg/L,PAC投药量降低了43%,出水浊度可降为2.1 NTU。  相似文献   

4.
处理高氨氮和高有机物原水的混凝剂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受高氨氮、高有机物污染的淀浦河原水为对象,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进行了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使用效果的对比性研究。比较了两者均浊度、色度、UV254、耗氧量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的去浊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5mg/L和30mg/L.在此投加量下,剩余浊度分别降到1.5NTU和1.0NTU以下,UV254去除率均为13.3%,耗氧量去除率分别为33%和35%;当硫酸铝投加量为60mg/L,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40mg/L时,色度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36%和45%。采用最佳投加量时,每吨水使用混凝剂单位成本分别为0.0342元(硫酸铝),0.0456元(聚合氯化铝)。通过技术和经济成本核算结果,认为聚合氯化铝混凝剂更适用于淀浦河原水达到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法的最佳控制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7. 87 m L、助凝剂投加量6. 06 m L、絮凝时间37 min、絮凝转速90 r/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6. 3%、19. 7%、14. 7%。混凝出水再经砂滤后,出水浊度为0. 76 NTU、CODMn为2. 72 mg/L、氨氮为0. 44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长江上游高浊度原水处理工艺设计经验和修编《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91),对川渝地区数座城市的供水企业进行了调研。长江上游干流(含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浊度每年有数十天在1 000 NTU以上,数天在3 000 NTU以上,并有上1万NTU的情况,属多沙高浊度水体。近20年设计的高浊度水给水工程多采用两级混凝沉淀工艺流程,运行效果良好。对多沙高浊度原水给水工程的取水、絮凝、沉淀和排泥的形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针对闽清7.9特大洪灾后受暴雨冲刷的高浊度原水(达1 000NTU以上),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絮凝沉淀+超滤工艺,经净水设备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都能满足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出水浊度为0.1~0.24NTU。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水库原水 ,通过中试试验结合理论分析 ,对SCD自动控制加药技术用于微絮凝过滤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某水库水在一般情况下 (原水浊度小于 2 0NTU) ,流动电流设定值SP应为 - 17 5。  相似文献   

9.
载粉末活性炭(PAC)过滤集PAC吸附与过滤于一体,能够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配水试验结果表明:粒径为1.25-2.5mm,厚度为100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层能够用于载PAC过滤。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PAC载量和混凝剂投加量,当混凝剂T3010和聚氯化铝的投加量分别为0.09mg/L和2.5mg/L,PAC载量为2-3g/L滤料时,载PAC过滤处理浊度为20-40NTU的微污染原水的效果达到最佳,对CODMn和浊度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Z河水作为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载PAC过滤对河水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7%-97.9%、50.9%-63.4%、68.5%-71.4%。  相似文献   

10.
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低浊高藻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安市汤峪水库夏季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提出并采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对该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是将微砂增效与结团絮凝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汤峪水库低浊高藻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且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回流污泥的增效澄清技术.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和CODMn;当微砂投量0.5 g/L时的过程控制参数为PAC投量15mg/L,PAM投量0.4 mg/L,机械搅拌转速8 r/min,上升流速达35 m/h时,藻类去除率可达80%,CODMn去除率达40%,浊度可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1.
以水库春季低浊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增效结团流化床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增效结团流化床工艺处理水库低浊水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系统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而良好的污泥回流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控制上升流速为20m/h时,通过优化得出适宜的工艺参数:混凝剂聚氯化铝(PAC)投量为11 mg/L左右,助凝剂(PAM)投量为0.25~0.30mg/L,污泥回流比为3%,机械搅拌转速为6r/min。在此条件下,出水浊度可控制在1.0NTU以下。  相似文献   

12.
石灰软化法处理地下水源水硬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灰软化法处理某地下水源水硬度,结果表明,当石灰投加量为220mg/L,pH为8.7~8.9时,可使原水硬度和碱度分别由300mg/L和250mg/L降至115mg/L和80mg/L以下,去除率分别为61.7%和68%,沉淀和过滤对硬度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投加石灰后出水浊度明显升高,投加PAC(聚氯化铝)40mg/L,并与常规工艺联用,可使出水浊度稳定降低至0.15~0.65NTU;试验证明"石灰+PAC+常规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硬度和浊度,出水煮沸后不再生成沉淀和悬浮物,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用户使用要求,石灰软化法药耗成本估算为0.246元/m3。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介绍了广东某市自来水厂加药系统同时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与单一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对水厂出水水质的影响效果,以出水浊度及耗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11、12月份的出水水质连续性检测,对比研究水厂增加了PAM投加后出厂水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在PAM投加量与原水的比例为0.15 ppm,PAC投加量与原水的比例为3 ppm的条件下,水厂出水效果较好,且运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4.
徐兵  贺尧基 《给水排水》2007,33(3):7-10
对嘉兴地区主要给水厂近年来应用立体弹性填料、LT型悬浮球填料、YS型悬浮填料、卵石填料等的生物预处理工艺从填料及配套设施、工艺运行参数、运行效果、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弹性填料生物预处理更适用于低浊(50 NTU以下)、低氨氮(1.5 mg/L以下)原水,LT型悬浮球填料生物预处理适用于低中浊(100 NTU以下)、低中氨氮(2.5 mg/L以下)原水,YS型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及"SAF"滤池对低浊、中高氨氮(2.5 mg/L以上)原水有较好的适应性.最后探讨了弹性填料存在的短流、积泥,悬浮填料存在的部分填料流化不均匀,富氧的生物工艺单元内水生动物泛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运河水厂实际生产情况,通过烧杯试验和生产实践研究PAC(聚氯化铝)、PAM(聚丙烯酰胺)投加点对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药剂投加点,可以有效地改善絮凝与助凝效果。通过调整PAC和PAM投加点,沉淀池出水浊度比调整前降低了1NTU左右。  相似文献   

16.
太湖B支流地表水受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体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浓度和藻密度相对较高。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加氯消毒"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铁锰、藻类等物质。采用高锰酸盐(PPC)-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高锰酸盐投量在0.45 mg/L和聚丙烯酰胺投量在0.07 mg/L条件下联用强化混凝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PPC-PAM联用强化混凝对浊度、色度、铁、锰和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90%、73%、92%、99%和38%。PPC在0.3~0.5 mg/L投量和PAM在0.05~0.10 mg/L投量下联用强化混凝生产试验的出厂水浊度、色度、铁、锰等指标,均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