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杕于1878年12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份中国天主教报纸》益闻录》,后来改名为《格致益闻汇报》、《汇报》,直到1911年8月,历时33年之久,从未间断。这不但是研究清末中国天主教历史的一份有用资料,对  相似文献   

2.
傅宁 《新闻爱好者》2003,(10):40-41
一中国最早的报刊调查和统计似乎应该是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英人李提摩太在《中国各报馆始末》中的记载:“故前有耶稣教会派人查考中国各报始末,去年已经布列,除京报,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由此算来,应该是1894年。此时距1815年8月5日,第一个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问世已81年。而且,这次统计的主要是报刊数量、种类和刊期,并没有涉及发行量和阅报人的信息。最早开始阅报人调查的应是《浙江潮》1903年4月17日第三期刊出的《杭城报纸销数表》。从这份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各报在杭州的发行数字和阅报人…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一读者(我是当月总编室夜班值班主任),我认为,《烈火真情——武警九江支队官兵扑救庐山大火纪实》一文(刊《解放军报》2004年4月16日一版).是本报近一段时间来一篇为数不多的好通讯。  相似文献   

4.
从《崇祯历书》到《西洋新法历书》1644年3月,李自成军进入北京,崇份帝自缢。李自成旋为吴三桂与满清联军所败。5月1日,清军进入北京,大明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此时北京城中的耶稣会主汤若望面临重大抉择:怎样才能在此政权变局中保持、乃至发展在华的传教事业?与一些继续同南明政权打交道的耶稣会士不同,汤若望很快抱定了与清政权全面合作的宗旨。谁能想到,修成十年后仍不得颁行、堪称命途多外的《崇份历书入此时却成了二帝恩赐的礼物——成为汤若望献给迫切需要一部新历法来表征天命转移、“乾坤再造”的清政权的一份进见厚礼。汤…  相似文献   

5.
宋楠 《青年记者》2005,(7):17-18
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战代表刊物——《抗战》三日刊,是由邹韬奋先生于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由抗战三日刊社发行,每三日发行一期,16开本,第1号为每份两张,零售1分;第2号起改为每份3张,零售2分。从第7号起,由于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压制,曾被迫改名为《抵抗》,到第28号起,又恢复了《抗战》。该刊在上海沦陷后从第30期迁往汉口,及至次年7月3日,《抗战》三日刊共出版86期,随即它与《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后迁往重庆,到1941年2月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6.
《觉悟》、《学灯》、《晨报付刊》和《京报付刊》被称为五四时期的四大付刊,在新文化运动和现代思想史上都有很大影响,兹将四大付刊的创刊、终刊等情况作一简单介绍:《觉悟》是民国日报付刊,已见最早一期是1919年6月16日,该刊从创刊时起就在思想文化战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由恽代英等同志担任主编后,表现了高度的战斗性.但1926年起,《民间日报》为国民党右派控制,《觉悟》付刊的内容也跟着超变化.该刊1931年12月31日终刊.《学灯》是时事新报付刊,创刊于1918年3月4日.  相似文献   

7.
傅仕彬 《新闻界》2001,(4):45-45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春天,《自贡日报》迎来了它的50周岁华诞。1951年3月3日,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头,建国后四川地区创刊最早的一家城市党委机关报——《新自贡报》正式创刊。半个世纪以来,《自贡日报》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1951年初,中共自贡市委决定将《自贡工人》报和《自贡通报》合并创办市委机关报,并定名为《新自贡报》。《新自贡报》创刊初期为三日刊,4开4版。1958年10月1日改名为《自贡日报》,刊期为周六刊,1959年11月23日起改为周7刊。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自贡日报》改为周3刊并更名为《自贡…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07,(10):F0002-F0002,I0001
经过50年的发展,株洲日报社目前拥有“两报一网”,即《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株洲网》。日、晚两报均为周七刊彩报。日报系中共株洲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周一至周五为对开8版,周六、周日为对开4版。晚报系其子报,创刊于2000年6月1日,周一至周五为四开16版,周六为四开8版,星期天专刊为四开16版。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6):130-130
容与堂刊忠义水浒传(全六册)16开定价:980元2019年9月出版本书将明万历年间容与堂刊本《水浒传》按照原貌影印,制成精装小全开六册出版。容与堂本《水浒传》是当时比较流行且保存较早  相似文献   

10.
《通川日报》扩为对开大报本刊讯《通川日报》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11省新闻出版局核准同意,已于1995年7月五日由四开小报周七刊扩版为对开大报周四刊过渡,1996年元月1日已正式出版对开大报周六刊了。《通川日报》现是中共达对1地委机关报.创刊于1...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查阅《民国珍稀短刊断刊》,在云南卷第四册发现南菁小学于民国二十二年六月一日出版的校刊《菁园》创刊号。此刊仅发行了创刊号,但由于登载了南菁小学创办过程,较完整地保存了南菁小学创办资料,成为研究民国时期云南初等教育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2.
贺辞一束     
同根生 ,相呼应。共发展 ,齐进步。———祝贺《津图学刊》创刊 2 0周年《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2 0 0 3年 6月 11日《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辑部贺信《津图学刊》编辑部 :欣闻贵刊 2 0周年华诞 ,谨致兄弟期刊的衷心祝贺 !2 0年来 ,贵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握时代需求 ,为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 ,可歌可贺。我刊与贵刊同龄 ,贵刊的宝贵经验值得我刊学习 ,希望两刊今后加强联系 ,共创佳绩。《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执行主编许俊达暨全体同仁敬贺2 0 0 3年 5月 1日《当代图书馆》编辑部贺信《津图学刊》编辑部 ,尊敬的同仁 :欣闻…  相似文献   

13.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市报人》2009,(8):I0001-I0001
1959年5月1日,《雅安报》正式创刊,1992年2月1日复刊,经过半月刊,周一刊,周二刊,周三刊,周五刊的递进式发展,《雅安报》1999年1月1日更名为《雅安日报》;  相似文献   

15.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18日,湖州 前几天,我在学校图书馆查看《仪顾堂集》,今天又去浙江省图书馆查看。我发现徐桢基先生搞错了。他说《仪顾堂集》初版二十集,同治六年在高州刊印。同治十三年在福州以十六册重刊。其实,《仪顾堂集》前后有四个版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的春天,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也是一个注定要被写进攀钢历史的日子———1982年4月10日,《攀钢日报》的前身———《攀钢通讯》诞生了。从此,在攀西裂谷这块热土上,就多了一张快速成长的企业报———1984年,《攀钢通讯》更名为《攀钢报》,正式作为攀钢党委的机关报出版发行;1985年至1988年,《攀钢报》实现“三级跳”,从周刊、周二刊、周三刊发展为周四刊;1991年,《攀钢报》更名为《攀钢日报》,并于1992年11月获准使用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1999年,《攀钢日报》周末版更名…  相似文献   

18.
《晋绥日报》(前身系《抗战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抗战日报》于1940年9月18日创刊,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终刊。共出版二千一百七十一期。该报是四开四版铅印报纸,曾出三日刊、间日刊,从1944年9月18日起改为日刊。  相似文献   

19.
正《宜城日报》起于1984年10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共宣城地委机关报——《宣州报》。1989年1月1日《宣州报》更书为《皖东南报》。1989年10月8日《皖东南报·星期刊》创刊。1996年1月1日《皖东南报》扩版成《皖东南日报》。2001年1月1日宣城撤地设市,《皖东南日报》更名为《宜城日报》,出版对开大报。2005年起,陆续创办《宜州专刊》、《今日广德》、《今日郎溪》三个地方版。2006年11月9日《双休刊》更名为每周三期、每期16版的《皖南晨刊》。2014年,主办市委外宣杂志《新宣城》。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在抗战时期的办报活动,人们会想到《抗敌三日刊》。它是军区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后改名为《子弟兵报》,读者对象最初是边区战士,1940年前后为军队排级以上干部。但在这一时期,军区政治部还主编了一份《子弟兵》副刊,于1941年4月17日在《晋察冀日报》上与读者见面,截止到1943年9月15日,共发刊88期,刊登文章485篇,插图21幅,诗歌16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