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内外信息     
《金属制品》2004,30(3)
异型不锈钢微丝的拉拔日本科技工作者通过拉拔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使用钻石模拉拔高尺寸精度的异型不锈钢微丝,并确定得到高质量异型微丝的最佳拉拔条件。试验材料为SUS30 4不锈钢,使用两种剖面的模具———边长4 0 0 μm的正方形和平行边间距为6 0 0 μm的六边形。六边形不锈钢丝的拉拔通过圆-六边模具一道拉拔,正方形模具将不锈钢丝从圆丝拉到高尺寸精度的正方形丝通过一道拉拔非常困难,可以通过椭圆形模具过渡,即经过两道拉拔。拉拔边长4 0 0 μm的异型丝使用 5 2 0 μm或 5 90 μm的不锈钢丝。在拉拔试验中,增加模半角和道次压缩率时…  相似文献   

2.
奥氏体不锈钢丝的磁性与钢中镍的质量分数、热处理的固溶温度和时间、固溶后的拉拔变形量有关,传统的不锈钢丝无磁技术正是基于这3点。针对亚稳定奥氏体不锈钢丝拉拔时有形变马氏体出现,造成钢丝的磁化现象,研制出在线去磁新工艺,并用不同固溶处理工艺的不锈钢丝进行试验,得出钢丝温度为60~80℃时的最佳消磁电流。给出生产示意图,指出生产注意事项。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消除304,301,202,201钢丝拉拔变形时的磁性,但不适合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丝。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信息     
《金属制品》2012,(6):63
<正>拉拔钢丝残余应力的降低钢丝中存在残余应力会明显影响产品强度和疲劳寿命。钢丝拉拔后表面产生拉应力,心部产生压应力,拉应力降低钢丝寿命,因此应改善拉拔条件以降低拉应力。日本的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8.0 mm SUS304退火不锈钢丝,拉拔润滑剂采用特氟龙,多道次拉拔部分压缩率分别  相似文献   

4.
H08Mn2SiA盘条拉拔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超 《金属制品》2001,27(5):29-32
研究化学成分对H0 8Mn2SiA盘条拉拔性能的影响。分析认为 ,H0 8Mn2SiA中w(C) =0 .0 5 %,w(Si) =0 .81%,w(Mn) =1.80 %时焊丝拉拔性能最好。H0 8Mn2Si属双相钢 ,在制订拉拔工艺时前 3道面缩率应较高 ,如 6.5→ 5 .3→ 4 .3→ 3 .8mm时 ,可达 3 3 .5 %、3 4 .2 %、2 1.9%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0Cr17Ni4Cu4Nb不锈钢丝冷拉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Φ10.70mm0Cr17Ni4Cu4Nb(SUS630)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丝冷变形过程中易出现拉拔断裂、拉拔后自裂以及冷变形困难进行工艺分析和探讨,指出钢丝表面状态不佳是影响拉拔的主要原因。通过细晶表面处理技术,拉拔时选择道次压缩率8%~12%,使钢丝表面处于压应力状态;盘条热处理采用(1040±10)℃保温1h加上(630±10)℃保温4h时效,中间去应力退火采用(640±10)℃保温2~4h,成品前去应力退火采用(630±10)℃保温4h时效,生产出的Φ10.70mm直条钢丝平均抗拉强度1030MPa,延伸率16.4%,硬度HRC值为31,满足GB/T1220—2007要求,用户使用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6.
热轧双相钢线材生产制绳钢丝的拉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8mm热轧双相钢线材生产光面制绳钢丝的拉拔工艺,测定了不同拉拔工艺各拉拔道次拉拔后钢丝性能,利用热轧双相钢盘条生产出了高强度的非铅浴淬火型光面制绳钢丝。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由琴钢丝和高碳难拉拔钢丝制成的弹簧低温回火后其圈径是缩小的,而由奥氏体不锈钢丝制成的弹簧其圈径是膨胀的。原因是在回火时,残余应力的消除使钢丝形变而  相似文献   

8.
对单镀Galfan合金镀层钢丝进行了一系列拉拔性能试验 ,研究了单镀Galfan合金镀层钢丝的拉拔和耐蚀性能 ,结果表明单镀Galfan合金镀层钢丝可用于拉拔生产。  相似文献   

9.
钢丝的电塑性拉拔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与传统冷拔技术相比较 ,电塑性拉拔技术能降低不锈钢丝的拉拔力 ,最大降幅大于 5 0 % ,能显著增加拉拔变形量和提高钢丝表面质量 ,减少中间退火次数 ;显著降低T7钢丝的拉拔力 ,提高抗拉强度 ,并使其延伸率稍微增加 ;提高H0 8Mn2SiA焊丝的道次压缩率 ,减少拉拔道次 ,能提高该焊丝的通条性能 ;显著降低普通低碳钢丝的拉拔力 ,改善其拉拔性能。该技术具有节省能源、简化加工工艺等特点 ,可在钢丝传统冷拔设备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信息     
30 4高强度冷拔不锈钢丝的断裂韧性测定30 4不锈钢丝广泛用于弹簧、医疗装置、螺栓、钢丝绳等产品。钢丝绳的强度极限和疲劳性能与钢丝的疲劳和断裂行为直接相关。美国科技工作者研究了 1.1mm 30 4不锈钢制绳钢丝的断裂韧性及减少钢丝轴向残余应力对断裂行为的影响。试验所用A试样为 1.1mm 30 4不锈钢丝 ,其强度极限为 2 0 70MPa ,屈服强度σ0 .2 =1794MPa ,弹性模量E =196 .6GPa ,面缩率为 4 4% ,扭转次数(2 0 3mm)为 5 2次 ;A试样在 4 2 7℃经 6h释放应力热处理后得B试样 ,B试样的强度极限为 2 16 5MPa ,σ0 .2 =2 0 6 9MPa ,E =…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SUS304不锈钢线切割丝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线切割(电极)丝的使用性能要求,选用奥氏体不锈钢SUS304,经过接近于99%的最大变形量的冷拔,生产出性能均匀的高强度(σb≥2350MPa)钢丝。给出了产品的技术条件。分析认为:形变马氏体的出现是奥氏体钢丝经大变形量拉拔得到进一步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党淑娥 《金属制品》1998,24(3):42-44
用SUS304生产出175~40mm不锈钢丝,再制成麻花钉。钢丝生产中用高锰酸钾碱液低温浸泡取代高温碱煮,可显著提高表面质量;固熔处理加热温度控制在1020~1040℃,保温时间20~30min,成品拉拔压缩率控制在17%~20%,其强度为685~930MPa,速度65~75m/min,以消除钢丝铁磁性反应,完全满足制钉钢丝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了硫酸盐制浆中的阴离子对304不锈钢孔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中的氯离子和硫离子具有侵蚀性,可以破坏不锈钢上的钝化膜,促进蚀孔的形成和生长;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抑制不锈钢的腐蚀和蚀孔的形成,当碳酸根离子浓度达到0.094 mol/L、硫酸根离子浓度超过0.014 mol/L时,孔蚀可被明显抑制;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模拟蒸煮液中,304不锈钢的孔蚀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卢家鑫 《金属制品》2007,33(4):38-40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将高强度钢丝的抗拉、混凝土的抗压和钢管的防渗性能有机地结合。介绍PCCP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以及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分析PCCP的结构,说明对钢丝的缠绕要求。从化学成分、组织、钢丝的拉拔、微合金化措施等方面重点阐述PCCP对预应力钢丝的要求。腐蚀分析对比显示,V微合金能提高钢丝强度,避免点蚀和氢脆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周海军  宗永 《金属制品》2011,37(5):49-50,55
采用SUS304生产的Ф1.76 mm高档雨刷用不锈钢丝用量大,但质量难以控制。不锈钢丝技术要求:表面光洁;维氏硬度约400 HV;工字轮头部和尾部的不锈钢丝弹宽变化均不超过2 cm,弹高变化均不超过1 cm;盘载质量不小于350 kg。选用Ф5.5 mm盘条粗拉至Ф2.10 mm,经质量浓度为150~300 g/L的硫酸溶液电解,(400±50)℃预热、(1 100±10)℃固溶处理,收线速度9 m/min,再进一步细拉至Ф1.76 mm。结合优化的生产工艺和适当的设备改造,可以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不锈钢丝。  相似文献   

16.
黄梨华  张纾松 《酿酒科技》2011,(11):79-80,83
通过电化学阻抗法和失重法测量304不锈钢材质酒罐在50℃下,不同浓度HAc溶液清洗过程中的极化曲线,EIS曲线及腐蚀速率,并进行现场清洗试验。结果表明,含10%HAc的除垢清洗剂的综合清洗效果较好,且对不锈钢酒罐表面不会产生明显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丝绳在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同成分的不锈钢丝绳进行海水全浸试验,对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不锈钢丝绳在试验室中海水腐蚀电位稳定时间均为1个月左右,在海水浸泡试验中钢丝绳表面形成钝化膜的时间为2个月左右,316不锈钢丝绳在海水浸泡试验中的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304不锈钢。  相似文献   

18.
周海军  宗永 《金属制品》2011,37(4):79-81
采用盐雾试验检测的Φ0.90 mm1Cr18Ni9不锈钢丝耐腐蚀性能结果和客户加工成弹簧后的检测结果相差很大。为了找到与客户试验结果相匹配的试验方法,采用线性极化法测量阻抗值来检测不锈钢丝耐腐蚀性能。采用三电极体系,试样为工作电极,Pt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的扫描区间为-10~10 mV,扫描速率为0.166 mV/s,对试样进行线性极化曲线测试。经过比对分析:用线性极化法测量阻抗值的测量结果稳定,检测结果和客户的抽检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