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孕妇的心电图特征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09例围产期预激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期发生心律失常者31例,占28.4%.其中WPW综合征A型5例,B型17例,LGL综合征2例,隐匿性预激综合征7例.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妊娠期间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增加,并以房室旁束(kent束)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可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轻者需终生服药,重者丧失劳力,甚至死亡。我们对1例A型预激综合征成功地进行心内膜与心外膜标测,确定了旁道(副传导束)部位,并手术切断。报道如下。 患者,男,34岁,因心动过速10余年,曾多次发作晕厥,于1990年12月4日入院求治。常规心电图检查呈A型预激综合征(图1)。食道电生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急诊处理和导管消融预激旁道的研究,评价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症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8例经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确诊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过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步直流电复律等急诊复律治疗,随后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消融预激旁道,达到根治或减少心房颤动,减少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风险。结果:28例患者接受药物及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复律成功患者18例,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患者10例,无猝死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一次消融成功者24例,二次消融成功者3例,1例消融失败患者,拒绝再次手术,临床随访。结论: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胺碘酮、普罗帕酮药物复律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治疗的临床急诊处理的有效方法,导管射频消融预激旁道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患者经常会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其中40%~80%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现对我院1993年6月~1995年12月,5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作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麻醉对预激综合征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2例患者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6~  相似文献   

5.
张静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6):428-428
预激综合征由于附加传导束的存在而失去了房室结的保护性传导延缓作用,常伴发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上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当发生房颤时,心室率过快,易发生心肌缺血、心衰[1],若处理不当,易致室颤或猝死。笔者就近几年用乙胺碘呋酮治疗22例预激伴快速房颤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20例,女性2例。年龄17~68岁。均有预激综合征病史。A型预激17例,B型预激5例。初发14例,发作二次以上的18例,其中1例反复发作三年多。有基础心脏病史者12例(其中冠心病10例,高心病2例),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80…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合并持续房颤1例周杏玉马钢总公司医院心电图室(243000)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纤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尤其是持续时间长的房颤,是一种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有着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1岁,工人。既往有反...  相似文献   

7.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120-1120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简称预激,是院前急救时并不罕见的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是由患者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的异常传导束造成的心肌“预先激动”。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房室传导通路(房室束)外,患者的心脏还有先天的附加房室传导束,对此我们称之为“旁路”或“附束”。由于有时旁路的传导绕过了房室结,其速度要比正常传导途径的速度快,所以有时在窦性冲动的电流尚未从正常途径下传之前就从旁路传到了心室,并提前引起了部分心室激动除极。  相似文献   

8.
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断隐型预激综合征二例报告李青,曹宏宇(南昌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330006)预激综合征导致房室折返型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病症。常规心电图很难描记到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左心房食道调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隐型预激综合征有重大...  相似文献   

9.
经食道程控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10例。分析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在心电图上不显示δ波的几种原因,如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和旁道传导速度的关系,旁道存在“失平衡阻力”等。探讨了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的价值。提出旁道不应期如小于270ms,一旦发生心律失常,有导致室颤的危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食道程控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10例。分析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在心电图上不显示波的几种原因,如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和分道传导速度的关系,旁道存在“决平衡阻力”等。探讨了心房调搏诊断隐性Kent氏束预激综合征的价值。提出旁道不应期如小于270ms,一旦发生心律失常,有导致室颤的危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家族性预激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了家族性预激综合征30例,散发性预激综合征36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发病率占预激综合征患者的7.6%.家族性患者多旁道者为20%,散发患者为5%,P=0.001.其它临床及电生理特点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族性预激综合征临床及电生理表现与散发性预激综合征基本相似,但多旁路者较散发患者多见.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心律失常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6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7例中感染性疾病 2 8例 ( 4 1 .8% ) ,围产期缺氧 1 7例( 2 5 .4% ) ,原因不明 1 1例 ( 1 6.4% ) ;心律失常类型 :早搏 42例 ,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 1 4例 ,传导异常 6例 ;67例中 63例存活 ,6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 ,总有效率 89.6% ( 60 /67)。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缺氧及感染为主 ,临床以室上性早搏多见 ,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气促、烦躁、面色苍白、紫绀等非特异性症状。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无须特殊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及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经积极治疗后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间83例高龄伴高血压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其中高血压I期48例、Ⅱ期33例、Ⅲ期2例;EKG表现心肌缺血(ST段压低)21例,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9例,房颤3例,预激综合征3例;束支传导阻滞6例。结果2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停用阿司匹林5、7天后手术,仍然出现手术切口广泛渗血;1例重症胆管炎(ACST)术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没有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及心血管意外造成死亡病例。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患者安全度过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Brugada宽QRS鉴别诊断标准对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6例预激综合征病人6个同步记录胸导联心电图的观察,研究Brugada鉴别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所致宽QRS波群的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激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的QRS均为最大预激图形(QRS≥0.14s)。有多条房室旁路、显著心脏扩大、束支传导阻滞或心肌梗塞的患者均被除外。结果发现:所有76例的QRS图形若按Brugada标准均将误诊为室速,其中在第1步判断为“室速”型QRS者14例(18.4%),第2步判断为“室速”者47例(61.9%),第4步判断为“室速”者15例(19.7%)。因此,作者认为:①该标准不适用于预激所致宽QRS性心动过速(宽QRS心速)与室速的鉴别;②该标准在预激征患者中对经房室旁路下传与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宽QRS心速的鉴别可能有用。  相似文献   

15.
用食管心房调搏及多导联同步记录技术,对207例预激综合征及其心律失常进行电生理检查。伴发心律失常者171例,占82.6%。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所有心律失常的80.4%,心房颤动13.1%,其他6.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本院同期室上速的56.5%,远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4.4%)多见。左侧隐性旁路在室上速中占27.9%,在无预激征表现的室上速中则占39.1%,均居首位。上述情况反映国人室上速的构成的可能与西方国家不同,这些特点提示射频消蚀术在我国预激征心动过速的治疗中可能有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高龄尿毒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诱导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诱导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组在诱导期共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10%,其中心律失常2例,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发生率42.5%,其中心律失常8例,低血压6例,失衡综合征3例,且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给予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诱导期并发症,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发生预激综合征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预激综合征在专业运动员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诊断38例预激综合征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从事项目特点、家族史、临床表现等因素。结果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检出率为3.2%,在各年龄组均可见,男女性别发病无差异,从事耐力项目者多见。无家族遗传病史。其中18.4%合并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多见,房颤次之。无症状预激综合征运动员约占80%。结论 预激综合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反复发作,影响正常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无症状预激综合征发生率高,同样存在一定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猝死率,进行危险分层及合理的防治,以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导联对异常Q波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舒茂琴  柴红  宋治远 《重庆医学》2004,33(11):1703-1704,1706
目的观察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异常Q波出现的规律与内在联系.方法常规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患者124例,其中心肌梗死40例,合并心室肥大42例以及A型预激综合征42例.比较以上患者Wilson导联和头胸导联异常Q波的分布情况.结果头胸导联和Wilson导联的异常Q波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头胸导联对右室梗死、后壁梗死的诊断优于常规导联;左心室肥大和前壁心肌梗死均可在V1-V3导联出现异常Q波,当头胸导联HV3R-HV8R同时存在异常Q波时为前壁心肌梗死,无异常Q波则为左心室肥大所致;头胸导联对A型预激综合征的旁道定位诊断,要结合常规导联才能准确地判断是左前游离壁、左前侧壁房室旁道.而在左后间隔房室旁道的定位上不及常规导联有意义.结论头胸导联对右室和后壁梗死的诊断以及鉴定异常Q波的来源具有重要价值,对A型预激综合征的定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占时0.02s的预激波,P—R和QRS间期正常,可合并ST—T改变,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晕厥,而证实为一种新的预激症候群临床类型的患者,经体表等电位图法推测,其预激起源在心脏后基底部,本质上是Kent束型的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逆传旁路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15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旁路逆向传导阻滞共13例(无逆传旁路组),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共146例(双向传导旁路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特征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双向传导旁路组比较,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年龄更大,存在房颤、晕厥病史者比例更高(P<0.05),而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房室节前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等心内电生理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术放电滴定时间、射线曝光时间均长于双向传导旁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于双向传导旁路组(P<0.05).结论 与双向传导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比较,无逆传旁路患者自发性房颤及晕厥为常见,且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