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期间收治的15例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的患儿按其病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原因为母亲产前、后有用药史,新生儿有窒息、产伤史,早产儿受寒史,母乳性黄疸。结论通过黄疸延迟消退的原因分析,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2组,实验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行一般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和第3周后疗效。结果随访期间2组内比较,治疗后第3周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均优于治疗第1周,P<0.05;2组间相比,治疗第4周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早期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应当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黄疸是很多疾病的重要症状及体征,黄疸的起因源于胆红素代谢环节的异常,通过对胆红素、尿胆原、粪胆原的分析,可初步对黄疸的性质有一归类,但要对病因作出准确的判定仍有赖于临床医师对病史、体征、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护理和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尽早发现病因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接诊78例中重度HIE患儿所有患儿,其中38例作为干预组,除采用常规HIE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外,还给予视觉、听觉、抚触、按摩等护理干预刺激,其余40例作为对照组,用常规HIE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在3、6、9、12个月龄时测得的DQ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7.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HIE患儿给予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视、听、抚触按摩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是因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故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足月儿60%,早产儿80%。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新生儿严重疾病(如溶血症、败血症)的首发体征,如不重视,就可能延误诊治,如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如不及时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也称核黄疸),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应积极干预,预防核黄疸的发生。蓝光照射是临床降低胆红素常用的、有效的、简单的方法。但有一定副作用如皮疹,腹泻、食欲下降、青铜症等。现我科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培菲康)辅治蓝光照射治疗,不仅副作用减少,而且黄疸减退也加快。我们做如下临床分析,进行统计学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新生儿高疸红互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的总结。结果8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至黄疸占5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62.5%,包括因溶血致黄疸7例,围产因素致黄疸33例,母乳性黄疸10例;感染因互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7.5%,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脓疱疹、败血症等。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及护理方法。方法对县级28例孕晚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诊断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75%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黄疸及其它症状出现较皮肤瘙痒发病率低、发生晚,实验室无法进行血清肝胆酸测定,但肝功能测定、胎儿监护、胎盘功能测定均可进行,经过细心的治疗护理,23例足月产,1例早产,2例胎儿生长受限,2例胎儿宫内窘迫,无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体征和生化异常在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早期确诊本病,积极护理干预,可降低孕产妇及胎婴儿发病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综合疗法,及时的观察病情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结果 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随诊半年留有脑瘫后遗症2例,癫痫1例,死亡2例,治愈63例,治愈率96.4%。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分娩期、出生后、婴儿发生窒息等,致使脑组织发生水肿、坏死、出血、软化为主要病变的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常常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小儿智力及躯体发育障碍,目前为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给予正确的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和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因肢体活动障碍影响术后康复,重者进一步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曾有报道: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LDVT发生[2]。我院在2011年1~6月期间对336例妇科手术病人实施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后早期活动为主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庆华 《化工之友》2007,26(20):16-16
目的研究高危儿筛查与早期干预,以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达到降低儿童残障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在本院2006年出生的新生儿和在门诊体检的6个月内的350例小儿进行了高危儿筛查,对于筛出的异常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按摩、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综合治疗后,盖塞尔测试五大能区的DQ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早期发现发育临界儿和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婴儿脑损伤患病率、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效降低脑瘫、智力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院内转运的520例重症新生儿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转运中暴露出的护理隐患问题,并进行讨论总结。结果所有患儿均能安全转运,未发生1例常见转运并发症及与护理有关的护患纠纷。结论对院内转运的新生儿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7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5例(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95例(常规护理),对2组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的下肢肿胀及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在常规酶诱导剂,口服益生菌,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间断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h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6h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持续照射,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法测定新生儿黄疸检测的价值。方法对耒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区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出生的新生儿150例黄疸患者分别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法、血清胆红素测定法,再对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经皮胆红素仪检测法的准确性。结果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数据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较血清胆红素测定,无创伤,操作简便。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系统HDN最为常见,其中又以O型母亲分娩的A型或B型新生儿发生的HDN最为多见,黄疸为其主要症状,少数病情严重患儿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因此,早期HDN检测,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护理效果,确保母婴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围产期心理护理、控制饮食、感染、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产期精心、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顺利通过分娩期,作好新生儿护理和观察,预防感染,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平安,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就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焦虑和躯体化比较,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优良率(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解除了患者痛苦,有益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对糖尿病血透患者的护理干预会对病患的治疗产生哪些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病患实施进行了血液透析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明显影响了患者的血糖指标和心理评价指标。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地调整糖尿病血透患者的心理,对辅助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163例大肠癌术后出现的各种疼痛、不适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可使大肠癌术后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促进身心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早日康复。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舒适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早期动静脉内瘘使用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00年5月到2002年10月间来我院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15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普通护理,随访8年,对比2组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延长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