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有昌 《临床荟萃》1999,14(3):128-129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一种心肌缺血状态。1974年Stern和Tzivoni首先报道一组胸痛患者存在SMI。嗣后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国内冯建章等最先应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am,DCG)进行冠心病SMI的研究。但反映在国内文献比较集中的研究资料在1994年后。这些研究对SMI的诊断、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预后与临床意义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无疑对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1 SMI的诊断与分型 1.1 SMI的诊断 根据SMI具有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特征,SMI的诊断主要靠特殊检查,如DCG,运动负荷试验、冠脉造影、核素运动心肌显像等来确定。由于一般医院尚未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军  李国  邵建华 《新医学》2005,36(12):734-735
1 引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 又称无症状性或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相关主观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证据的一过性心肌缺血。它可引起心肌代谢改变、心电活动异常和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由于 SMI不易被患者感知,心肌缺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所以, 必须引起临床医生对SMI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林秀 《护理研究》2011,25(36):3358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又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及其有关症状,是造成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动态心电图(DCG)是目前检测中老年SMI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实用无创、简便准确、可重复、定量等优点。为了探讨老年SMI的特点和护理,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心电监测有缺血性ST段改变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有关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83例心绞痛患者24小时Holter监测到398次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MI 是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83例中有61例发生SMI,占总例数73.49%,SMI 398次占发生心肌缺血总次数75.83%。(2)SMI的发生82.16%与日常活动有关,并且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0时为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情况及心痛定与消心痛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心电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冠心病史SMI、心肌梗死后SMI、心绞痛伴SMI三组,并给予心痛定及消心痛联合治疗。结果无冠心病史SMI组、心肌梗死后SMI组、心绞痛SMI组的ST段缺血下移次数分别减少76.9%、71.0%、73.8%。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时不应仅满足疼痛的缓解,重点是改善SMI,这对冠心病、冠心病意外的防治有一定作用。DCG监测SMI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女性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由于发作表现隐匿,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病程中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心脏意外。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休息和活动时发生心肌缺血的情况,对SMI的诊断具有独到价值,是对SMI最简单的无创性检测方法之一。我院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出102例女性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已被临床重视,预后如何尚无确切认识。本对诊断明确的32例SMI患跟踪随诊24个月,观察了近期后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短暂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功能表现,可伴有各种类型心绞痛或不伴有症状,心电图呈现ST段下移,左室舒张末期压暂时升高,出现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以及局限性冠脉血流障。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很高,发作隐匿,往往被临床忽视,其预后与有痛性缺血发作者类似,因而受到临床重(?) SMI的临床分型,按Cohn意见分为三型。Ⅰ型:完全无自觉症状者;Ⅱ型:心肌梗塞后无症状,但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124例冠心病患心肌缺血阈值(MIT)、MIT的变异度(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IN)。结果:共检出1012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阈是评价冠心病患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1109例干部体检常规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323例,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E)检查,按年龄分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对照组)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23例中SMI有225例(占69.66%),SMI发生率老年组较对照组高,SMI发生时间、诱发因素、频率依赖性老年组与对照纽不同(P<0.05).结论 老年人的SMI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傍晚和夜间,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动态心电图在早期发现SMI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AECG)对无病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34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出现阵次,以及出现心肌缺血时有无相关症状。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351阵次,其中281阵次(80.1%)属SMI,而有症状发作70次(19.9%)。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AECG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SMI)是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1],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普遍存在于各种冠心病中,临床严重性不亚于心绞痛,但因其无症状性易被人们忽视,故其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它可以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冠心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遥控心电监视仪监测心律失常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其临床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利用遥控心电监视仪监测心肌缺血的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但由于目前遥控心电监视仪描记的缺血性心电图难以和普通心电图描记的缺血性心电图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遥控心电监视仪对心肌缺血部位的动态变化的观察。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对1988年从日本引进的DS-1040遥控心电监视仪的电极放置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描记类似普通心电图Ⅰ、Ⅱ、Ⅲ、avR、avL、avF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心脏病发作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因此,SMI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笔者总结分析了我院1997年4月~1999年5月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出,且经冠脉造影等确诊的96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情况,其中无症状76例,有症状20例,并随访5年,旨在对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机制、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动态心电图表现特征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SMI高度疑似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心电图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分析SMI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经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查证实,120例患者中有104例为SMI,动态心电图诊断SMI的准确性度为81.67%,灵敏度为82.69%,特异度为75.00%;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率失常为SMI动态心电图监测下的典型特征,其中频发期前收缩是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形式,分别占54.81%、57.69%。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捕捉到心律和期前收缩变化,可及早发现SMI,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32-4033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8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典型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26例和有症状组62例。分别行心电图及心电向量检查,比较2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组26例患者中,心电图阳性为12例,阳性率46.15%,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阳性为22例,阳性率为84.61%,有显著差异(P<0.01);有症状组62例患者中,心电图阳性为44例,阳性率70.97%,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阳性为59例,阳性率为95.16%,有显著差异(P<0.01)。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能够提高临床上无创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又称隐性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1],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依据,而患者无心绞痛或其他相关症状。因无症状未能引起患者警觉,患者可发生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监护虽能发现SMI,但不能了解SMI对心功能的影响,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心功能状况。SMI心电图监护结合超声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Holter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鸣  童幼良 《临床荟萃》1996,11(14):636-637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近年来已受到临床的关注。由于SMI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患者不易察觉,且难以由一般临床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所发现而延误治疗,但却可以导致不良预后甚至猝死。本文对48例冠心病患者Holter临测到心肌缺血的有关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SMI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 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情况、发作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与预后关系,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30例冠心病人进行24小时Holter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38~80岁,平均61.05岁。缺血性ST段的诊断标准: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J点后80ms)或原有ST段压低者需再压低≥1mm,持续时间≥1分钟,两阵缺血发作间隔>1mm。ST段改变同时受试者有典型心绞  相似文献   

20.
胸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淑惠 《临床医学》2010,30(7):85-87
目的探讨胸痛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将分析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其中217例发生缺血性ST-T改变,占65.2%;出现典型胸痛者126例,占58.1%;不典型胸痛者58例,占26.7%;无症状者33例,占15.2%。共计心肌缺血发作1736阵次,其中伴典型胸痛1076阵次,不典型胸痛402阵次,无症状发作258阵次。217例中发生心律失常172例,心律失常检出率79.3%,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传导异常较少。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占47.7%,房性心律失常次之,占30.2%。检出高危心律失常44例,占心律失常总数的25.6%。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217例中160例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73.7%,以典型胸痛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最高66.3%。结论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但胸痛也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常由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是导致胸痛发生的重要原因。12导联动态心电监测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阳性发现,对于明确胸痛病因,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