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胆囊的超声诊断,了解口服避孕药对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对正常妇女及口服避孕药妇女进行禁食后和脂餐后胆囊大小的测量。结果 对照组和服药组相比,胆囊容积和排空无显著改变。结论 口服避孕药妇女对胆囊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口服避孕药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如果正确服用,避孕效果可达99.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发展,口服避孕药除了能节制生育,还对妇科疾病有一定疗效。预防盆腔感染据临床观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盆腔感染的发病率与未服用者相比要低50%,服用1年以上者低70%。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能使宫颈管的黏液增厚变稠,从而有效地防止细菌自阴道侵入子宫腔内。口服避孕药还可以降低子宫和输卵管的收缩功能,进一步阻止细菌从子宫腔向输卵管扩散。预防乳腺良性病变口服避孕药可防止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纤维瘤的发生。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的孕激素对上述疾病有预防作用,而且服药时间越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尽管大多数妇女喜欢以放置节育环来避孕,但采取口服避孕药物来避孕的妇女仍有一定的比例。那么,这些妇女由于不同部位的感染需使用抗菌药物时,由于抗菌药物与口服避孕药存在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避孕的失败。因此,我们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这些在口服避孕药物期间,口服抗菌药而导致避孕失败的病例加以汇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s,IUD)一次放入宫腔,可避孕多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和经济的可逆节育方法,临床推广应用已有30余年,全世界有八千余万妇女使用。IUD拥有非常高的使用有效率(高于口服避孕药和自然避孕法),它对大多数妇女都安全有效,包括不能或不愿采用激素避孕法(口服避孕药,皮埋或注射)的妇女,并且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  相似文献   

5.
甾体避孕药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每月口服一次减少了天天服药的麻烦,已被已婚妇女所接受。目前世界上已有1.5亿妇女服用,临床效果可靠。但是这些避孕药物对机体的某些影响,如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肝功能、血液凝固以及后代遗传等至今国内外医学界都在进行研究。长效避孕药远期并发高血压症是临床上较少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久之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发病率.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服用长效口服避孕药并发高血压症40例加以临床浅析。  相似文献   

6.
口服避孕药是一种简便安全、效果良好的避孕方式。但是,口服避孕药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黄体酮加上微量雌激素制成的,长期服用,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妇女体内一些维生素的缺乏或不足,影响育龄妇女的健康。所以女性在口服避孕药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补充几种营养素。  相似文献   

7.
自口服避孕药问世以来,目前全世界约有8000多万妇女应用它,在近10年来,国内外在开发新避孕药的同时,对剂型和用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基本上已作到了品种多样,类型齐备。目前大多数关于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研究证实了避孕药为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30多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下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成效更为显著。现代化的避孕方法为降低人口出生率作出了重大贡献,半数进人育龄的已婚妇女已采用了避孕方法,绝大多数应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都有极好的避孕效果,对身体和健康方面亦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服用3种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敏定偶、左旋18-甲基炔诺酮(18-甲),拟探讨3种口服避孕药对骨代谢的影响,阐明何种药物更适合于调整月经周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方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服用3种药物,进行人工月经周期。结果:血清前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醇在妈富隆组和敏定偶组服药后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妈富隆和敏定偶对骨代谢的影响相似,而且要优于18-甲。提示我们经常短期应用激素类口服避孕药的青年女子应该慎重,以免产生积累性负面效应,18-甲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口服避孕药是西方妇女控制生育的方式,我国育龄妇女在控制生育过程中,使用的是避孕套以及节育环等方式,很少使用口服避孕药,主要因为国内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效率低,育龄妇女避孕药服用意识较低。对此需要制定有效的的解决措施,提高避孕率。  相似文献   

10.
美国Stampfer等人于1976年曾对119061名年龄为30~35岁的妇女进行研究,了解有关应用口服避孕药对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无影响的问题。这些妇女既往均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卒中等病史。连续追踪观察8年,其中有484 096人-年从未有应用过口服避孕药,415 488人-年既往曾应用过口服避孕药,22 376人-年则有近期应用口服避孕药。结果观察到在此期间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新病例485例,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塞380例,因冠状动脉疾病致死者  相似文献   

11.
口服避孕药是一种简便安全、效果良好的避孕方式。但是,口服避孕药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黄体酮加上微量雌激素制成的,长期服用,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妇女体内一些维生素的缺乏或不足,影响育龄妇女的健康。所以女性在口服避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建立社区三级结核病控制网的实施效果。方法 建立三级结核病控制网前,了解肺结核病人对现行结核病防治机构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的意见和建议。选择广州市白云区结核病患病率高的街道为试点工作区。建立以区结核病防治机构为指导、街道办事处督导、居民委员会落实服药点的三级结核病控制网。观察病人的治愈率、规则治疗率、2个月痰菌转阴率和失败率,并与同期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专业管治下的越秀区及广州市总体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交通不方便和工作不方便是肺结核病人认为在结核病防治机构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药难以依从的主要原因,病人希望能设立方便的服药点。三级结核病控制网管治下结核病病人治愈率95%,规则治疗率100%,2个月痰菌转阴率97%,失败率2%。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越秀区和广州市总体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三级结核病控制网设立社区服药点,可监督病人服药,方便了病人服药和就诊,强化结核病督导管理,提高了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成年妇女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妇科检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普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女病,提高妇女健康素质。方法:凡来我院体检的妇女,均由医务人员填写“妇女健康检查卡片”。结果:1036例妇女中,患病人数为600例,妇女患病率为57.92%。结论: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妇女常见疾病,对妇女的健康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不定期出血是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应用期间女性停药的常见原因。不定期出血的充分告知以及必要的预防和治疗, 能够提高女性口服避孕药的依从性。但目前关于不定期出血的机制尚不明确, 且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新发或持续性不定期出血妇女, 排除妇科疾病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作者指出,患者服用了利福平或广谱抗菌药物,就不宜采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如患有结核病的妇女,在应用口服避孕药的同时又服用了利福平,因利福平会加速炔雌醇和孕激素的代谢,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显著降低,以致影响避孕效果。在应用口服避孕药的同时又应用四环素、氯霉素、新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呋喃妥英等药物,这些药物会阻碍炔雌醇的再吸收,导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出129名青年成人(男67人,女62人),询问其服药、抽烟、自觉身体健康状况和进食情况。于休息30分钟后测定血压、身高与体重关系,以Broca氏指数表达之。上午空腹采血作凝血检查。本组O型与非O型男性分别为35%和65%,女性为31%和69%,10日内用水杨酸者男性中占27%,女性中占44%,41%的妇女口服避孕药。有抽烟习惯者男性中有36%(平均16支),女性42%(平均13支)。采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成年妇女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妇科检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普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大多数妇女病,提高妇女身体素质。方法:凡来我院查体的妇女,均由医务人员填写“妇女健康检查卡片”。结果:714例妇女中,患病人数为260例,妇女患病率为36.41%。结论: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妇女常见疾病,对妇女的健康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改善服药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自拟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调查表,由笔者对受试对象逐项询问填写。结果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完全依从35例(43.7%),部分依从33例(41.3%),不依从12例(15%),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护理质量、护患关系、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症状、自知力与服药依从性关系密切。结论医务人员优质服务、伙伴式护患关系、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围绝经期妇女避孕方法 的研究进展,围绝经期妇女可采用多种避孕方法 ,包括口服避孕药、输卵管结扎、宫内节育器,屏障避孕、避孕针和皮下埋植.最近一些新的避孕方法 高效、副作用小,如每月注射的长效避孕针、阴道环和透皮贴剂等.围绝经期采用不同的方法 避孕各有利弊,根据个体需要选择恰当的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20.
娜尔丝:我刚刚结婚,和丈夫约好暂时不要孩子,并打算使用口服避孕药来避孕。听说,口服避孕药不仅有副作用,还有一些禁忌症。请问,口服避孕药有何禁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