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2004-2012年丽水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监测质量。方法 监测15岁以下AFP病例,由专业人员对病例调查、采便和随访,在省级疾控中心对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省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对每例AFP病例进行最终分类;应用SPSS13.0和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共报告AFP病例81例,按15岁以下儿童数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0/10万,男女之比为1.79∶1;多为单侧下肢麻痹,占80.25%;3次及以上脊灰糖丸疫苗接种史者占87.65%;冬春季发病较多;共分离到4株肠道病毒,阳性率4.94%,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株,脊灰病毒(PV)2株(Ⅰ+Ⅱ型),脊灰病毒阳性率为2.47%,经国家疾控中心参比实验室核实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100%,粪便及时送检率95.10%,病例48 h流调率100%;监测医院漏报率为10.00%。结论 丽水市AFP监测质量较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较高水平,同时应采取措施控制监测漏洞。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就诊及报告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为促进AFP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的就诊及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AFP病例15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2/10万.临床表现最多的是深部腱反射异常、发热和双下肢麻痹(能抵抗外力运动),首次就诊以县、乡两级医院为主,占66.23%,县级以上医院首诊报告率较高,达75.32%,地区级和县级医院是AFP病例报告的主要医院,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2.86%.但仍存在迟报和漏报现象.结论:需强化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监测系统的报告及时性和敏感性,巩固和保持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6-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e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维持全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平顶山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结果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00例。以市为单位,各年度<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1/10万,2009、2010年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80%。以县(市、区)为单位,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仍存在一定问题。各年度AFP病例旬报、主动监测报告完整率均为100%。结论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郑州市2012 - 2017年所监测的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提高医生AFP的诊断水平和AFP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AFP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2 - 2017年郑州市16个市(区县)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 - 2017年这6年中郑州市共报告AFP病例2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1/10万,8月份报告病例最多,达32例;16个市区县中登封市报告病例数最多,达32例;有23个医院参与病例报告,其中报告最多是郑州市儿童医院(69 例);病例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人群,完成免疫者占总病例数的84.96%;实验室监测出PEV和NPEV阳性毒株;临床症状以发热和肌肉疼痛为主,治疗后仍有19.46%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麻痹。结论 郑州市2012 - 2017年AFP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提示该市脊灰防治工作效果良好,但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有待提高,治疗后仍有患者存在麻痹症状,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03-2012年偃师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2003-2012年偃师市所辖监测医院共报告AFP病例3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1/10万,无明显发病季节。24 h个案调查率100.00%,合格标本采集率100.00%,麻痹60 d后及时随访率94.44%,病例均为市级以上医院和疾控中心报告,报告及时率100.00%,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单位无报告病例。结论偃师市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还存在有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惠州市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1994~2005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4~2005年惠州市共报告AFP病例116例,其中2例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其余114例均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每年报告发病率除1994年外均达到1/10万以上;116例病例中,全市县级以上哨点医院报告94例,占81.03%;乡镇医院报告14例,外地医院报告8例。AFP首次就诊48 h内报告率为76.72%,48 h内调查率为100%,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28%。结论惠州市的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系统报告敏感、及时、准确,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杨旭  王旭雯 《现代预防医学》2018,(18):3418-3421
目的 分析无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特征及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锡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2 - 2017年无锡市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从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对AFP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2 - 2017年无锡市共报告AFP病例10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5/10万,监测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100%,14 d内双份粪便合格采集率为97.03%,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6.04%,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100%。初诊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上单位;各月份均有病例且散在分布,4月份最多;病例主要集中在江阴市和宜兴市;发病年龄集中于1~3岁幼儿;男女性别比为1.59∶1;免疫史≥3剂次占97.03%;所有病例最后诊断分类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病例疾病谱分类中单神经炎占第一位;60~75 d随访4.95%有残留麻痹。结论 无锡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应重点关注幼儿阶段儿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继续保持AFP病例的报告敏感性、密切关注异地就医病例是保证无锡市无脊灰状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许昌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为脊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结果、麻痹后就诊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许昌市共报告AFP病例90例,分布在7个县区,各月均有病例报告;0~4岁病例72例占总病例数的80.00%;6例未全程免疫,占总病例数的6.67%;乡村级医疗机构AFP病例第一次就诊报告率42.86%低于县区级84.21%。结论许昌市AFP监测系统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但首诊报告率低,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提高对AFP病例的诊断能力及上报意识;加强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提高脊灰疫苗全程免疫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病例资料,掌握AFP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做好AFP的监测,继续维持广西的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AFP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广西AFP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308例,其中AFP病例269例,非AFP病例39例。269例AFP病例经过实验室检测和省级诊断专家组讨论排除非脊灰病例269例。广西92.04%的县份报告AFP病例,男性多于女性,〈15岁儿童非脊灰报告发病率为2.60/10万,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92.19%,39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55%,脊灰疫苗病毒5例,分离率为1.87%。结论广西仍需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AFP病例残留麻痹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江苏省1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残留麻痹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找早期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4-2009年江苏省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186例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江苏省2004-2009年AFP病例残留麻痹率为12.02%,2007-2009年残留麻痹率较2004-2006年下降50.46%;宿迁县和徐州市AFP残留麻痹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6例残留麻痹AFP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每年4-7月发病数较多,65.59%的病例集中在0~4岁儿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免疫史、粪便标本实验室结果、初始麻痹程度、粪便标本质量和AFP报告单位级别等与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发生有关联.结论 将乡镇卫生机构纳入AFP主动监测医院范围,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脊灰疫苗接种率和儿童就诊及时率,是降低AFP病例残留麻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工作状况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4年全国AFP监测系统共报AFP病例3142例,比199产加40.2%,全国有1297个县报告了AFP病例,占全国总县数的45.1%。其中确诊脊为307例,波及225个县。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发病率为1.1/10万,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0.81/10万,比1993年的0.37/10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剖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的防控成果。方法收集黔东南州2012—201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71例,〈15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4.86/10万;病例以1-4岁为主,占59.15%;免疫史≤3剂次有1例,无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病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为97.18%,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2.96%,合格便采集率为90.1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8.59%;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94.37%。结论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各项监测指标完成良好,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但存在需改进的地方,首诊报告率低,不合格粪便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加大督导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提升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2 - 2018年15岁以下儿童吉兰 - 巴雷综合征(Guillain - Barre syndrome,GBS)的流行病学特征、残留麻痹情况,为其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AFP监测系统的报告信息,对2012 - 2018年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 - 2018年江苏省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2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1/10万,0~4岁组发病率较高(0.48/10万);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和10月;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37/10万、0.27/10万;24.90%的病例60 d后随访仍存在残留麻痹,四肢麻痹、伴有呼吸困难残留麻痹的比例分别达到33.33%、43.75%。结论 江苏省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以低年龄组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夏秋季高发,四肢麻痹、伴有呼吸困难残留麻痹比例较高,应尽早采取措施减少致残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12 - 2019年报告的AFP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2 - 2019年江西省累计报告1 478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3/10万,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2.34/10万)高于女性(1.52/10万),0~4岁居多(56.83%),散居儿童为主(91.27%);赣州市报告发病数最多(287例),新余市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3.16/10万);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92.42%;48 h调查及时率为100%;合格便采集率为93.50%,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8.71%,分离结果14 d内反馈率为100%,未检出脊灰野病毒;随访表75 d及时送达率为95.19%,随访有17.66%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江西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所有监测指标均符合维持无脊灰的要求。继续维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需提高薄弱地区的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对2010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73例,分布在12个盟(市,下同)的46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45.1%(46/102)。〈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64/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8.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6.3%,粪便标本7d内及时送检率98.6%,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92.9%。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监测质量逐年提高,监测系统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山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山东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439例,发病率2.32/10万,接到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4.04%,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1.34%,标本7d内送达率97.04%,实验室7d内进行病毒培养率94.43%,28d内完成病毒分离鉴定率92.58%,麻痹75d内随访表送达率92.03%。结论山东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为我省脊灰防控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2014-2019年AFP病例数据。结果 2014-2019年四川省合计报告AFP病例2154例;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达到国家监测方案要求,<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2/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99.58%,双份合格便采集率为95.40%,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7.54%,随访表75d内及时送达率为94.89%;AFP病例的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比为1.75[DK]∶1,脊灰疫苗接种3剂次及以上占95.64%;AFP病例首诊选择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村级医疗机构分别占14.95%、27.95%、39.79%和17.32%,首诊到医疗机构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天,83.94%的AFP病例首诊即诊断为AFP,省级医疗机构确诊率最高(92.24%);经省级专家会分类诊断1例为VDPV病例,其余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 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达到维持无脊灰状态要求,但需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1995年报告AFP病例33例,经临床学、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诊断,无确诊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15岁以下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35/10万。各区(县)常规报告完整率为100%,及时报告率为93.94%,AFP病例报告特异性为89.19%.AFP病例监测系统其它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