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估脉压变异度(PPV)在全麻手术中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45例,常规麻醉诱导后补液治疗,以补液后心指数(CI)增加≥15%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将两组患者补液前(T1)、补液后(T2)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重脉压(P_(dic))、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指数(SVI)、心指数(CI)、脉压变异度(PPV)和收缩/舒张最大压力梯度(dp/d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补液治疗后有反应者25例,无反应者20例。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后SBP、DBP、SVI、CI、dp/dt明显升高,HR、PPV明显下降(均P0.05);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755~0.965,P0.01),以PPV≥12.96%为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4%,特异性为70%。结论:在全麻手术中,PPV可以准确预测容量反应,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同时,有效精确地指导术中补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不同月龄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纳入≤1岁VSD共339例,分为小月龄组(L组,月龄<6个月)和大月龄组(H组,月龄≥6个月)。入室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后,使用Mostcare监测仪在切皮前(T1)、开心包(T2)、停机时(T3)、拔除主动脉插管后(T4)和术毕离室前(T5)监测心率(HR)、收缩压(Sys P)、舒张压(Dia P)、重脉压(Dic P)、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心动周期效率(CCE)、脉压变异度(PPV)、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max)、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计算相应时间点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结果:全组各点比较,CCE、CI、SVI在T3显著低于术中其他各点(P<0.05),PPV、SVRI在T3显著高于其他各点(P<0.01)。L组CCE在T4、T5显著低于H组(P<0.05),L组CI在T3、T4、T5显著高于H组(P<0.01),L组PPV、SVI在T4、T5显著高于H组(P<0.01),L组IS在T1、T2、T3、T4、T5显著高于H组(P<0.05)。结论:339例婴儿VSD修补术中,PRAM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全组在停机时最为低下,改良超滤后明显改善。大婴儿组更积极的扩容治疗,是循环能量效应改善更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避免放射线及对比剂的损伤,扩展超声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应用范围,在经股动脉封堵VSD的基础上,探讨使用单纯超声引导下进行经颈静脉V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10至2015-04,入选先天性膜周型VSD患者12例,年龄1.2~3.5岁,平均(2.4±0.8)岁,体质量7~15 kg,平均(11.6±2.6)kg,VSD直径3.5~6.0 mm,平均(4.8±0.7)mm。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行VSD封堵术,封堵后以超声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3、6个月在门诊随访。结果:9例患者成功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完成经颈静脉VSD介入封堵术。1例患者因导丝未能通过VSD,改为经股动脉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导管未能沿导丝通过VSD,改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残余分流大于2 mm,改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手术时间为53~89 min,平均(67.2±12.5)min。对称型VSD封堵器直径6~8 mm,平均(7.0±0.9)mm。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2例。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5 d,平均(3.6±0.7)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9±2.1)个月,随访1个月时2例患者微量残余分流消失,患者均未出现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反流、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途径封堵低龄VSD患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使用放射线和对比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90岁以上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他们在血压和血糖方面的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90岁以上患者145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分为动脉闭塞组75例,非动脉闭塞组70例。2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生化。结果动脉闭塞组高血压、超重或肥胖、体质量指数、服用降糖药物、降压药物比例明显高于非动脉闭塞组[88.0%vs 74.3%,48.0%vs30.0%,(24.0±3.6)kg/m2 vs(22.3±3.9)kg/m2,54.1%vs 28.0%,86.4%vs 69.2%,P0.05]。动脉闭塞组24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明显高于非动脉闭塞组[(133.5±15.7)mm Hg vs(127.5±14.1)mm Hg,(133.4±15.9)mm Hg vs(127.0±14.2)mm Hg,(69.5±14.4)mm Hg vs(63.7±10.6)mm Hg,1mm Hg=0.133kPa,P0.05,P0.01]。结论 90岁以上人群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建议90岁以上人群仍需要积极控制血压以及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3例CABG围术期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IABP置入的时机、适应证、IABP辅助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预后等。结果 63例患者中,术前置入IABP者6例,术中36例,术后21例。IABP辅助时间16~196(85.5±33.8)h,均未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IABP置入后4 h,患者的桡动脉平均压[(62.7±10.1)mm Hg比(53.6±11.7)mm Hg]、尿量[(0.83±0.22)ml/(kg·h)比(0.28±0.13)ml/(kg·h)]较置入前显著上升(均P0.05),心率[(96±16)次/min比(103±17)次/min]、中心静脉压[(10.2±2.1)mm Hg比(14.5±2.3)mm Hg]、多巴胺用量[(6.5±0.4)μg/(kg·min)比(7.6±0.6)μg/(kg·min)]、肾上腺素用量[(0.050±0.016)μg/(kg·min)比(0.074±0.010)μg/(kg·min)]较置入前显著下降(均P0.05)。入住ICU时间4~30(13.2±3.8)d,58例康复出院,5例临床死亡,死亡率为7.9%。随访58例患者12个月,存活率为100%。结论在CABG围术期使用IABP辅助安全有效,能够快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胸腔镜心脏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施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50例。分别于术后即刻、6h、12h、18h及24h抽取动静脉血气,计算P(cv-a)C02,根据P(cv-a)C02平均值将患者分为A组(Pcv-a CO2≤6mm Hg,1mm Hg=0.133k Pa)和B组(Pcv-a CO2﹥6mm H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EF、乳酸、呼吸机应用时间及监护室滞留时间。结果:A组较B组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分别为:0.043和0.039),A组与B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EF、乳酸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cv-a)C02可作为评估胸腔镜心脏手术后患者组织灌注与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与七氟烷麻醉诱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矫治术的1~5岁患儿32例,体质量(12.1±3.1)kg,随机分为静脉组(SM组)和吸入组(S组)。肌注氯胺酮待患儿入睡后,穿刺动脉置管,建立监测。SM组依次给予咪达唑仑-哌库溴铵-舒芬太尼,5分钟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S组吸入七氟烷,并予哌库溴铵,维持吸入呼末浓度2.0 MAC,5分钟气管插管。使用Mostcare监测仪记录肌注氯胺酮后(T0)、麻醉诱导用药后1分钟(T1)、2分钟(T2)、5分钟(T3)、插管后1分钟(T4)、2分钟(T5)、5分钟(T6)和10分钟(T7)的HR、SBP、DBP、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心排血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和心动周期效率(CCE)。结果:肌注氯胺酮到诱导后5分钟时间段(T0~T3):静脉组HR明显下降(P<0.01),吸入组HR先下降后上升(P<0.01);两组SBP、DBP、CI、SVI、dp/dt及CCE均明显下降(P<0.01)。CCE组别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诱导后5分钟到插管后,10分钟时间段(T3~T7):两组HR、SBP、DBP及dp/dt插管后先上升后下降(P<0.01),CI、SVI上升(P<0.01),SVRI下降(P<0.01)。两组CCE比较,静脉组高于吸入组(P<0.05)。结论:1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吸入七氟烷的麻醉诱导方法,均能满足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麻醉诱导要求,均可维持dp/dt、CI于正常范围,是安全可靠的诱导用药。2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对循环功能影响更轻,可能更适合循环功能低下的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价吸入一氧化氮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早期肺动脉高压(PAH)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取吸入一氧化氮(i NO)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的56例TCPC术后,早期合并PAH患儿的临床资料,PAH的诊断标准为:1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13mm Hg(1mm Hg=0.133k Pa);2术后早期循环不稳、中心静脉压(CVP)≥15mm Hg或跨肺压差(TPG,即中心静脉压与左心房压的压力差值)≥10mm Hg。男性3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3.3±23.9)m,平均体质量(17.5±4.1)kg,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14.7±1.5)mm 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63.1±6.3)%,术前经皮氧饱和度(79.2±7.3)%,术前血红蛋白含量(180.1±24.6)g/L。分别记录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24小时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NO2)、高铁血红蛋白(Met Hb)含量、血小板及肝肾功能。结果:56例TCPC术后早期合并PAH患儿经i NO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后,循环逐步稳定,容量需求、胶体入量及血管活性药评分减少,CVP从(15.2±3.2)mm Hg降至(11.2±2.2)mm Hg,TPG从(10.8±2.5)mm Hg降至(5.8±1.8)mm Hg,氧合指数从(203±77)mm Hg升至(278±90)mm Hg。i NO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期间,NO2浓度均<1ppm,平均0.3(0.1,0.5)ppm;Met Hb均在3%以下,平均(1.5±0.5)%,均属于安全范围;无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及明显不良反应的表现。结论:吸入一氧化氮联合西地那非在TCPC术后早期PAH患儿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监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改良体-肺动脉(m BT)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容量治疗或强心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28例择期行m BT分流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诊断法洛四联症19例,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6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3例,月龄2~24个月,中位月龄10.6(6.2,18.9)个月,体质量(10.5±5.1)kg,Nakata指数平均(125±41)mm~2/m~2。在切皮前(T0)、切心包1 min(T1)、部分阻断肺动脉1 min和10 min(T2、T3)、部分阻主动脉后(T4)、人工血管开放通血1 min和10 min(T5、T6)、术毕(T7),记录循环周期效率(CCE)、心排血指数(CI)、心每搏指数(SVI)、收缩压(SBP)、重脉压与舒张压差值(Pdic-a)、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_(max))、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脉压变异度(PPV)。结果:各时间点dp/dt_(max)的平均值均>1.0 mm Hg/ms(1mm Hg=0.133k Pa)。人工血管通血前(T0-T4),T3点CCE、CI、SVI均处于最低点,其中CCE_(T3)明显低于CCE_(T0-T1)(P均<0.05),CI_(T3)明显低于CI_(T0-T2)(P均<0.01),SVI_(T3)明显低于SVI_(T0-T2)(P<0.01,P<0.01和P<0.05);Pdic-a_(T4)处于最低点,显著低于Pdic-a_(T0-1)(P<0.01和P<0.05);SVRI_(T3)处于最高点,明显高于SVRI_(T0)(P<0.01)。人工血管通血后(T5-T7),T5点CCE、CI、SVI、Pdic-a均处于最低点,其中CCE_(T5)明显低于CCE_(T7)(P<0.05),CI_(T5)明显低于CI_(T6-T7)(P均<0.05),SVI_(T5)明显低于SVI_(T6-T7)(P均<0.05),Pdic-aT5明显低于Pdic-aT6-7(P<0.01);PPVT5明显高于PPVT6-T7(P<0.01)。在T6和T7点,PPV与Pdic-a呈显著负相关(r=-0.51,r=-0.53,P均<0.01)。结论:m BT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护重点,在人工血管通血前以强心为主,应用正性肌力药维护心功能,在人工血管通血后通过扩容维护有效循环血容量。通过CCE、CI、SVI、dp/dt_(max)、PPV、Pdic-a等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精准判断液体治疗和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的权重,从而积极防治患儿术中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经皮INOUE球囊扩张成形术(PBPV)的经验,评价其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共对14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INOUE球囊行PBPV治疗,男性10例,女性4例;手术年龄3~78岁;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右心室收缩压(RVSP)由术前75~176mm Hg,平均(120.4±27.3)mm Hg(1mm Hg=0.133k Pa)降为术后19~75mm Hg,平均(45.6±18.3)mm Hg。肺动脉收缩压(PASP)由术前14~26mm Hg,平均(18.9±4.1)mm Hg,升为术后16~30mm Hg,平均(20.6±4.6)mm Hg。肺动脉跨瓣压差(TPG)由术前57~132mm Hg,平均(91.7±27.1)mm Hg,降为术后0~50mm Hg,平均(21.8±18.6)mm Hg。术后体检杂音均明显减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INOUE球囊行PBPV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作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