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于不同时期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对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40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于创伤后7天内行玻璃体切割术,70例患者于创伤后10~14天行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视网膜复位和眼球保留成功率,评价疗效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14天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7天内手术水平(91.43%)(P0.05),患眼功能痊愈率(85.71%)显著高于7天内手术水平(70.00%),未治愈率(2.86%)显著低于7天内手术水平(12.86%)(P0.05);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5.71%)显著低于7天内手术水平(35.71%)(P0.05)。结论对于低感染风险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而言,于10~14天实施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视力恢复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方法对46例严重眼球穿通伤患者实施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进行指标统计,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时间3个月~3年,观察视力变化、视网膜及眼球情况。结果 46只眼中有30只眼(65.3%)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内异物全部清除,视网膜复位率77.7%,眼球萎缩5只眼(10.8%)。结论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显微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包括开放创口修补、前房成形、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及视网膜复位,治疗复杂性眼外伤1429眼。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1249眼(87.4%),视力无提高者180眼(12.6%)。三联及三联以上手术803眼(56.2%),其中术中视网膜脱离复位率100%,眼内异物摘除成功率100%。结论 采用显微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能同时处理多个合并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痛苦,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昕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90-291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内异物的疗效。方法:对26例(27眼)眼球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内异物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并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内光凝或冷凝术,必要时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共摘除25眼异物(92.30%),术后6个月功能痊愈20例,解剖痊愈5例,未愈2例。结论:眼球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内异物早期联合性手术,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和保持眼球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乳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4-11间116例(共137眼)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白内障超乳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临床治疗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4~24个月,137眼中112眼(81.75%)视力改善,其中66眼(48.18%)视力提高2行,30眼(24.59%)出现角膜水肿。48眼(39.34%)出现前房反应。33眼(27.05%)出现一过性高眼压。5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7例发生视网膜脱落,其中3例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余患者术后2周恢复正常。结论白内障超乳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效果肯定,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将2013-09—2016-12间收治的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比较2组LogMAR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LogMAR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可提高视力,促进黄斑裂孔闭合,保持视网膜长期复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术中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眼压变化、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一次性手术16眼(76.19%)视网膜解剖复位,5眼二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眼压升高,后趋于稳定,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6例白内障加重。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网膜复位率高,可有效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复杂性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回顾18例复杂性眼外伤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5例(83.3%),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随访6~12个月,无1例眼球萎缩表现,效果满意。结论玻璃体切割可去除出血,恢复光学通路的透明,又可除去纤维细胞增生的支架,有效的终止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过程,能使大多数患者极大地保存眼球功能,有利于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眼科收治的59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以硅油填充+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的围手术期干预。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天与术后6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观察其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后1天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视网膜解剖复位58例,占比98.31%;59例患者中,未见发生角膜水肿、高眼压、前房炎症反应和硅油乳化。结论对硅油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干预,有利于视网膜解剖复位和视力恢复,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的舒适性。方法将63例(63眼)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35例(35眼)和观察组28例(28眼)。对照组术后俯卧位2周;观察组术后俯卧3d,术后第4天开始采取面部朝下自由体位。均于术后1周出院(对照组在家继续俯卧位1周),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愈合率及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度评分及睡眠状况评分观察组在第4天、第7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适当缩短俯卧位时间不会影响疗效,且可有效改善睡眠、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对2006-03~2009-03连续行玻璃体切割术107例(135眼)PDR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随访4~22个月,末次随访时视力范围为眼前指数~0.3。其中眼前指数~0.05的46只眼,0.06~0.1的48只眼,0.1~0.3的14只眼,与手术前相比,除1只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网膜均复位。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合理掌握手术时机与适应证对治疗结果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球内异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24例眼后段金属球内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手术23例,Ⅱ期手术1例。随访3~6个月,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异物取出率、视网膜复位等情况,对上述资料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异物取出成功率100%;24例中视力提高20例,占83.33%;眼压及炎症反应控制良好;发生术后PVR者4例,其中3例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至末次随访除1例为硅油依赖眼,其余23例视网膜在位情况均良好。结论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球内异物,尤其Ⅰ期手术应用该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不同分期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43只眼)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Ⅳ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Ⅴ期及Ⅵ期患者,Ⅴ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均高于Ⅵ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玻璃体再次出血等并发症6例(13.95%),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和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14.
严重眼外伤常致眼的结构破坏.伴随玻璃体视网膜损伤.引起视功能不同程度损害。临床常规早期进行急诊清创缝合创口,联合抗感染、止血剂等治疗。对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常选择Ⅱ期伤后10天左右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20例伴有玻璃体视网膜损伤的严重眼外伤患者。为控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笔者对该组患者在伤后早期(72小时内)实施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经临床随访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行视网膜裂孔定位、经外路巩膜冷凝、外放液、巩膜外加硅胶块和环扎带;术后观察裂孔定位准确率,术前术后视力情况,视网膜复位率和并发症等. 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裂孔定位准确率达100%;视力提高16眼,不变3眼,下降2眼.最佳矫正视力在0.30以上为13眼;视网膜一次复位率达90.9%(20/22);再次外路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除有1例巩膜缝针穿透意外放液,1例裂孔周围视网膜出血外,其他病例排液顺利,所有病例手术显微镜下巩膜冷凝反应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浑浊也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在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具有裂孔定位准确率高,冷凝程度容易观察,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一次复位率高,微创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出院时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例术后出现短暂的眼压升高,1例发生无菌性眼内炎,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控制。提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控制血糖、血压,做好特殊体位、术眼护理,预防眼压升高、眼内炎等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20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出院时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例术后出现短暂的眼压升高,1例发生无菌性眼内炎,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控制.提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控制血糖、血压,做好特殊体位、术眼护理,预防眼压升高、眼内炎等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涛  陈钢锋 《浙江创伤外科》2013,(6):808-810,822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视盘牵拉(VPT)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存在VPT的患者298例382只眼,设为VPT患眼;无VPT214眼,设为对照眼。对V胛患眼实施PPV。分别于术前对V胛患眼和对照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经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OCT)、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视野等眼科相关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时分别对VPT患眼进行复查,分析各组间BCVA、盘沿视网膜厚度、VEP(P100潜伏期、振幅)、视野改变的情况。结果VPT患眼视盘区域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大片增殖膜,玻璃体腔混浊,视盘隆起视杯变浅或消失等。术前VPT患眼组BCVA、P100潜伏期、盘沿视网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眼组,P—VEP振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1.25,P〈0.05或P〈0.01)。术后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清晰,视盘牵拉解除,视神经纤维贴附,视盘生理凹陷形态逐渐恢复,视网膜脱离者均复位,视野检查生理盲点扩大或向心性缩小情况改善.视力较术前均有2行以上的提高。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临近两时点比较,BCVA、P100潜伏期、盘沿视网膜厚度均逐渐降低.P—VEP振幅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9~9.11,P〈O.05或P〈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玻璃体视盘牵拉综合征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早期PPV可有效解除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牵拉,恢复视神经的形态和功能,对患者视野、视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玻璃体视盘牵拉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显微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异物合并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眼外伤是常见致盲原因之一,可合并限内异物存留、感染性眼内炎、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改变,以往传统分次手术治疗,常常引起视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眼球萎缩。应用显微玻璃体手术一次性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治疗22例(22眼),不仅保存了眼球,并且获得有用的视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22例(22眼)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其中男性19例(19眼),女性3例(3眼),年龄最大46岁,最小16岁,平均32岁。22例患者为眼球穿破伤,巩膜穿通6例,角膜周边部…  相似文献   

20.
对66例(66眼)复杂性眼球外伤患者行以玻璃体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结果66眼按计划完成手术,术后1眼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及玻璃体积血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1眼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共行3次玻璃体切除术。出院视力检查45眼视力有明显提高,13眼视力基本不变,6眼视力下降,2例幼儿视力检查不合作。提出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指导和术后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