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叶酸浓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在河北省某县产检、分娩的490名18~45岁孕妇及其新生儿纳入研究。孕妇均于孕20周前纳入并采集静脉血,收集基本情况及叶酸补充剂服用情况;分娩时收集新生儿性别、分娩孕周、出生体重等基本信息。测定孕妇血清叶酸值,以孕妇血清叶酸四分位数为切点,将孕妇分为4组,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4组孕妇血清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孕妇年龄为(27.9±4.1)岁,血清叶酸P50(P25,P75)为12.3(9.0,14.5)ng/mL;叶酸检测时间为孕(13.7±2.6)周;49.3%(242/490)的新生儿为男性,婴儿分娩孕周为(39.1±1.0)周,出生体重为(3403±425)g。4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408±456)、(3405±450)、(3427±418)和(3374±378)g。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发现,血清叶酸浓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叶酸值9.0 ng/mL (β=32.24,P=0.55),血清叶酸值9.0~12.2 ng/mL(β=18.01,P=0.74),血清叶酸值12.3~14.4 ng/mL(β=42.27,P=0.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血清叶酸9.0~12.4 ng/mL的孕妇,血清叶酸≥14.5 ng/mL可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P=0.02,OR=0.08,95%CI 0.01~0.61),但是血清叶酸浓度与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血清叶酸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不存在显著关联,但较高浓度叶酸可以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孕妇孕期烧香对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的影响,为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在医院产科门诊和住院部收集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妇佛香和蚊香焚烧暴露与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4 038对母婴。与无佛香暴露者相比,高频烧佛香的孕妇胎盘重量降低5.43 g(95%CI:- 9.94~- 0.91)。与无蚊香暴露者相比,蚊香暴露为高频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56.76 g(95%CI:- 110.31~- 3.22)。结论 孕妇孕期应减少室内烧香暴露,避免其引起的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性。方法于2018年6—10月选取佛山市某区妇幼保健院154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20周前尿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铬水平,并根据其浓度三分位数将孕妇分为尿铬低、中和高暴露组,分娩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等出生指标,分析母体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结果孕妇孕早期尿铬均数为1.58μg/g肌酐(范围:0.42~4.83μg/g cr),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173,P0.05)、头围均呈负相关(r=-0.170,P0.05)。将新生儿按性别分层后,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r=-0.299,P0.05)和出生头围(r=-0.253,P0.05)也均呈负相关,未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男性新生儿出生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是新生儿出生体重(OR=0.584,95%CI:0.359~0.952)和出生胸围(OR=0.618 95%CI:0.389~0.983)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相对较高,孕早期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且这种关联在女性新生儿中更加明显。孕早期尿铬可能与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性。方法于2018年6—10月选取佛山市某区妇幼保健院154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20周前尿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铬水平,并根据其浓度三分位数将孕妇分为尿铬低、中和高暴露组,分娩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等出生指标,分析母体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结果孕妇孕早期尿铬均数为1.58μg/g肌酐(范围:0.42~4.83μg/g cr),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173,P<0.05)、头围均呈负相关(r=-0.170,P<0.05)。将新生儿按性别分层后,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r=-0.299,P<0.05)和出生头围(r=-0.253,P<0.05)也均呈负相关,未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男性新生儿出生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是新生儿出生体重(OR=0.584,95%CI:0.359~0.952)和出生胸围(OR=0.61895%CI:0.389~0.983)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相对较高,孕早期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且这种关联在女性新生儿中更加明显。孕早期尿铬可能与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8年3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 437名孕妇及其婴儿资料,根据母亲身高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57.0、157.1~161.0以及 161.0 cm),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OR值及95%CI。结果研究对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6%、6.3%、3.6%和16.5%。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母亲身高每增加1 cm,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4.7%(OR=0.953,95%CI=0.939~0.968)和6.8%(OR=0.932,95%CI=0.922~0.942),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11.6%(OR=1.116,95%CI=1.094~1.139)。相对于身高≤157.0 cm组,身高 161.0 cm组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18.5%(OR=0.815,95%CI=0.677~0.980)、40.2%(OR=0.598,95%CI=0.492~0.726)和51.6%(OR=0.484,95%CI=0.426~0.551),而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207.0%(OR=3.070,95%CI=2.348~4.013)。结论身高较矮的孕妇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身高较高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妇幼保健人员宜加强孕期监测,以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孕妇妊娠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胎盘及新生儿发育情况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2016—2017年在广州市开展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收集孕妇及其胎盘和胎儿信息。运用分位数g计算(Qg-comp)模型估计大气污染混合物暴露对胎盘生长发育指标(重量、体积和胎盘体重比)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联合效应,探索暴露敏感窗口及敏感人群。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胎盘重量、胎盘体积、胎盘体重比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524.10±66.50)g、(730.10±186.40)cm3、16.94%±3.40%和(3 154.07±448.41)g。孕早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胎盘重量(β=-5.34 g,95%CI:-9.64 g~-1.04 g)、胎盘体积(β=-13.16 cm3,95%CI:-24.73 cm3~-1.60 cm3)呈负相关,但是孕晚期复合暴露与胎盘重量(β=7.76 g,95%CI:1.78 g~13.73 g)和胎盘体重比(β=0.50%,95%CI:0.20%~0.80%)呈正相关。分层分析结...  相似文献   

7.
唐仪  李诗兰 《营养学报》1989,11(3):222-226
本文对185名正常初产孕妇的血清叶酸水平、缺乏情况以及与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叶酸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孕中期、末期与早期相比,血清叶酸浓度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别。血清叶酸低于3ng/ml人数所占百分比由早期8.5%、中期9.7%至末期升至31.3%,三期共计31例,占总观察人数的16.8%。 对127名孕妇妊娠末期叶酸水平与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按婴儿出生体重分三组,母亲叶酸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另对30名婴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g的母亲,于产后24小时内取血测血清叶酸,结果与上述三种不同出生体重组母亲血清叶酸浓度亦无明显差别。本次研究未观察到孕期血清叶酸水平与婴儿出生体重之间有相关。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医学论坛报》1995年8月24日载Tamkins报告称,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如给血浆锌水平低的孕妇补充锌,则其婴儿出生体重及头围均得到增加。 Alabama大学Goldenberg医师将妊娠19周后600名孕妇随机分为每日补充锌25mg组及安慰剂组。研究结果显示,补锌组婴儿出生体重比安慰剂组的婴儿平均重126g,婴儿头围长0.4cm (JAMA1995,274:463)。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铊暴露与出生结局关联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纳入的3 236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中的铊浓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研究铊暴露与出生结局关联的相关性。结果 孕妇孕早、中期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中铊浓度分别为61.7(50.8~77.0)、60.3(50.8~75.2)和38.5(33.6~44.1)ng/L。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外周血铊浓度与新生儿出生头围呈负相关(β=-0.41,95%CI:-0.76~-0.06);脐血中铊浓度与新生儿出生身长呈负相关(β=-0.65,95%CI:-1.25~-0.05);而孕中期外周血铊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性别差异分析显示:孕早期外周血铊浓度与女婴出生头围呈负相关(β=-0.53,95%CI:-1.05~-0.01);脐血中铊浓度与女婴出生体重(β=-277.08,95%CI:-485.13~-69.03)、身长(β=-1.39,95%CI:-2.26~-0.53)呈负相关;孕早期和孕中期外周血及脐血中铊浓度与男婴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铊暴露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孕早期外周血铊浓度与女婴出生头围呈负相关,脐血中铊浓度与女婴出生体重、身长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 943名孕妇,纳入出生队列,分析不同孕前BMI分组下的孕期增重状况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过低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RR=3.043,95%CI=1.104~8.387);孕前体重正常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RR=1.987,95%CI=1.146~3.444;RR=3.657,95%CI=1.905~7.021),孕期增重过度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RR=0.343,95%CI=0.180~0.652)。结论不同孕前BMI分组的孕期增重状况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联,保持适宜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合理增重对改善出生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队列研究基础之上应用中国妇女体质指数(BMI)标准研究孕前超重/肥胖的妇女与婴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市2011年6月—2013年6月76 709名孕妇的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妇女孕前BMI和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体重妇女相比,消瘦妇女顺产的比例较高(OR=1.25, 95%CI=1.20~1.30),超重/肥胖妇女顺产的比例较低(OR=0.52,95%CI=0.48~0.56)。超重/肥胖妇女剖腹产较多(OR=1.94, 95%CI=1.80~2.08),消瘦妇女剖腹产较少(OR=0.80, 95%CI=0.77~0.83)。消瘦妇女阴道手术产比例较高(OR=1.33, 95%CI=1.02~1.73),超重和肥胖妇女阴道手术产较少(OR=0.56, 95%CI=0.32~0.96)。不同BMI组与Apgar评分(1 min)7及Apgar评分(5 min)7和新生儿窒息关联没有显著性意义。与正常体重妇女相比,超重/肥胖妇女孩子早产的比例较高(OR=1.29, 95%CI=1.14~1.46),消瘦妇女与早产也呈正相关(OR=1.37,95%CI=1.24~1.51)超重/肥胖妇女与生产巨大儿也有阳性相关(OR=2.36, 95%CI=2.15~2.59);消瘦妇女与生产巨大儿呈负相关(OR=0.51,95%CI=0.46~0.56)。不同BMI组与低出生体重的关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中国成人BMI标准,孕前超重/肥胖对顺产、剖宫产、早产及巨大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孕妇被动吸烟与低出生体重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孕妇孕早期和不同孕期被动吸烟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Meta分析方法分析孕妇被动吸烟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对NCBI、OVID-MEDLINE、CNKI、VIP以及CBM数据库进行检索(截止日期为2008年4月),结果报告合并OR值及95%CI。结果共获得26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20篇,病例对照研究6篇。总体分析,孕妇被动吸烟的合并效应值OR=1.65(95%CI:1.39~1.97);调整合并效应值OR=1.60(95%CI:1.25~2.05);最低和最高暴露量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OR=1.53(95%CI:1.14~2.04)和OR=2.53(95%CI:1.46~4.36);孕早期暴露的合并效应值OR=1.12(95%CI:0.82~1.5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被动吸烟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孕中晚期可能是被动吸烟效应的敏感期;被动吸烟的阈值是否存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浆硒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中具有孕早期(≤20 w)血样且于孕24~28 w完成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纳入时通过问卷收集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血浆硒、锰、铜等20种元素浓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孕早期血浆硒水平与GDM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388名孕妇,其中222人(9.3%)被诊断为GDM。孕早期孕妇血浆硒浓度均值±标准差为(51.9±11.5)μg/L,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0.8(44.6-58.3)μg/L。孕早期血浆硒水平与GDM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最高四分位相比,血浆硒水平最低四分位OR值(95%CI)为2.06(1.35-3.14);以血浆硒水平<45μg/L作为孕妇硒缺乏的标准,与硒不缺乏组(≥45μg/L)相比,硒缺乏组OR值(95%CI)为1.88(1.37-2.59)。结论 孕早期硒营养缺乏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及新生儿793例;收集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情况(包括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指标;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制定的孕期增重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孕期增重水平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结果 793例孕妇孕期增重5~34 kg,平均(14.01±4.32)kg;孕期增重不足227例(28.6%),增重适宜321例(40.5%),增重过多245例(30.9%);孕期增重不足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孕周、体重均低于其他两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OR=2.93,95%CI:1.16~6.26)、新生儿窒息(OR=3.86,95%CI:1.36~10.98)的发生风险;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巨大儿发生风险(OR=4.51,95%CI:1.23~16.57)增加相关。结论深圳地区孕妇孕期增重不足与过多比例相对较高,孕期增重异常与不良新生儿出生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孕妇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分析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来自天津某妇产医院80名孕妇尿液,采用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孕妇尿中3种邻苯二甲酸单酯的含量;以问卷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Es含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含量的P50为67.06μg/g cr,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含量的P50为28.51μg/g cr,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含量的P50为9.95μg/g cr。3种PAEs单酯中,孕妇体内MEP含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较低有关(P<0.05),其OR(95%CI)为2.724(1.376~5.396)。结论本次调查的孕妇体内检出了PAEs,尿液中较高的MEP含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有关。应减少孕妇PAEs暴露,保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父亲2型糖尿病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查找国内外报道父亲2型糖尿病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篇,均为队列研究,父亲2型糖尿病组纳入总人数为20 260人,父亲无糖尿病组为207 39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患2型糖尿病组与父亲无糖尿病组相比,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降低均数差为-89.05g(95%CI:-147.66~30.44,P=0.003)。结论:父亲2型糖尿病可能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性, 并探究孕妇孕前及孕中体重动态变化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及巨大儿的影响。   方法   收集中国孕产妇队列·协和纳入的孕早期孕妇孕前体重, 并随访至分娩后, 收集分娩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将孕妇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肥胖组, 将GWG分为适宜、不足及过多组。采用多因素多分类(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孕前BMI及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结果   孕前BMI及GWG与子代出生体重相关(均有P < 0.05)。孕前超重/肥胖(OR=2.339, 95% CI:1.674~2.282, P < 0.001)、GWG过多(OR=1.398, 95% CI:1.188~1.978, P=0.048)显示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GWG不足(OR=1.479, 95% CI:1.461~1.679, P=0.035)显示为LBW的危险因素, GWG过多会降低LBW的发生风险(OR=0.428, 95% CI:0.225~0.817, P=0.010)。低BMI-GWG不足(OR=1.335, 95% CI:1.048~2.319, P=0.048)是LBW的危险因素; 正常BMI-GWG过多(OR=1.088, 95% CI:1.016~1.675, P=0.038)和超重/肥胖-GWG过多(OR=1.498, 95% CI:1.244~2.017, P=0.046)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孕前BMI及GWG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 提示女性应合理控制孕前及孕中体重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定量评价健康孕妇孕期补锌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死亡的影响,为孕妇合理补锌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WOK、SCOPUS和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关于孕妇孕期补充锌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死亡关系的随机对照试验原始研究数据,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15篇,包括14篇英文文献和1篇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期补锌对出生体重影响的MD=18.13(95%CI=-26.72~62.99),对出生身长影响的MD=-0.10(95%CI=-0.24~0.03),对出生头围影响的MD=-0.04(95%CI=-0.13~0.05),对早产影响的相对危险度RR=0.84(95%CI=0.74~0.96),对低出生体重影响的RR=0.85(95%CI=0.66~1.11),对围生期死亡影响的RR=1.27(95%CI=0.68~2.38);孕期干预组单独补充锌对出生体重影响的MD=-30.73(95%CI=-86.82~25.35),对早产影响的RR=0.89(95%CI=0.71~1.11),对低出生体重影响的RR=0.77(95%CI=0.44~1.37);而含锌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联合补充对出生体重影响的MD=38.13(95%CI=-20.60~96.85),对出生身长影响的MD=-0.08(95%CI=-0.24~0.08),对出生头围影响的MD=-0.02(95%CI=-0.18~0.13),对早产影响的RR=0.78(95%CI=0.64~0.95),对低出生体重影响的RR=0.80(95%CI=0.51~1.26)。结论孕期单独补充锌可降低早产的发生,但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死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尿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2017年1—5月,于上海市某妇幼保健院选取248名待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尿样,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检测孕妇尿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B)、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PB)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rPB)浓度,并分析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孕妇尿中MePB、EtPB和PrPB检出率分别为100%,93.5%(232/248)和97.6%(242/248),浓度的中位值分别为0.68、0.38和0.11μg/L。孕妇尿中MePB与新生儿出生体重(g)呈正相关[β=97(95%CI:14~179)],经性别分层后,MePB仅与男性新生儿体重呈正向关联[β=154(95%CI:20~288)]。结论本次调查的孕妇普遍暴露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婴儿出生体重情况,出生体重对剖宫产率的影响,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5—2010年6月30日常山县活产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结果: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94.64士441.31)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349.96±440.04)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231.57±439.99)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大于女婴平均出生体重(P〈0.01);低体重儿发生率3.07%,巨大儿发生率6.35%;各年度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婴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山县婴儿出生体重在总体上是良好的,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出生体重。但是要继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重视孕期营养指导,监测孕妇体重增长,控制胎儿体重在适宜范围,及时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减少低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努力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