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妙文教授治疗心衰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妙文教授认为,治疗心衰应衷中参西,在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节优势的同时,积极吸取循证医学的最新成果。金师临床喜用益阴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心衰,立意在于标本兼治,修复心体,纠正心用耗竭不支状态,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金师认为心衰一旦起病,宜终身治疗。  相似文献   

2.
总结解建国教授治疗心衰经验。解教授认为心衰虽以气阳不足为本,但由于阴阳互根,阳虚阴亏,阴阳两虚是心衰的主要病机,强调对难治性心衰应重视脾胃的治疗,要抓住正虚为本,邪盛为标的纲领。提出益气升阳,调节阴阳平衡;补气健脾,补益后天;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毛以林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毛教授对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研究深入并具有独到见解,认为慢性心衰的病机以宗气虚、肾阳虚二者最为关键,并以此作为治疗心衰的切入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下面简称充血性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脏器瘀血和水肿,而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所以充血性心衰的瘀血和水肿常与心气不足,帅血无力有关。因此,益气活血药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中心环节。一瘀血是充血性心衰的主要病理改变瘀血是祖国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说,它是人体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陆曙教授治疗心衰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长期跟师侍诊,整理资料,结合典型病案分析陆曙教授治疗心衰病临证思路。结果:陆曙教授认为心衰病的病理本质为本虚标实,临床治疗时主张分期论治,辨清标本缓急。结论:陆曙教授采用分期论治心衰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临床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中医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临床优势显著。徐浩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气虚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心衰病之“虚”当为胸中大气下陷,除补气外,尚应“下者举之”,应用升陷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徐浩教授应用升陷汤治疗慢性心衰的辨证要点为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尤甚,并根据临证情况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脾肾着手论述心衰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提出治法治则。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气阳亏虚为本,痰饮、瘀血为标,病位在心,与脾、肾密切相关。"补肾启枢"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通过补肾启枢、扶正祛邪,调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减少发病。本文旨在论述补肾启枢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认为补肾启枢治疗心衰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死因,中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益气活血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活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学术互补性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医对心力衰竭 (心衰 )的认识 ,从 80年代末以来 ,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观念认为心衰是血液动力障碍所致 ,目前人们知道血液动力障碍只不过是心衰的后果 ,而心衰的本质是神经内分泌参与造成的心脏超负荷综合征。这种观念的革命 ,使心衰的治疗决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而这种崭新的治疗方法又得到了循证医学的有力支持。面临西医在心衰治疗领域的迅猛发展 ,我们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既感到可喜 ,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在继承学习中医整体观的同时 ,还应看到西医的眼光已经从局部向整体、从微观向宏观进行扩展。他们近年来在心衰方面…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运用切脉针灸治疗心衰的经验并进行分析研究。俞云教授认为心衰病情危重、病机复杂,而通过切脉可快速诊察心衰病之阴阳虚实,从而指导针刺,并对急性心衰及慢性心衰的不同病机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俞师治疗心衰以切脉为重,切人迎、寸口、太溪、扶阳四部脉,并根据脉象大小辨别病机,从而指导针刺穴位,以及介绍俞师治疗心衰常用穴位,旨在提高中医诊疗心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衰为临床难治慢性疾病,危害极大。"血不利则为水"是《金匮要略》中关于瘀血为病的重要论述,对多种瘀血为害的疾病的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慢性心衰发病中,瘀血病理因素贯穿全程,认为化瘀是防治慢性心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葛汝青  李卫星 《光明中医》2016,(18):2645-2647
介绍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衰为本,瘀血水饮为实,提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基本治法。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导师治疗本病最常用以下三法:益气温阳,佐以活血法;益气养阴,佐以活血法;温阳利水,佐以活血法。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名中医马连珍主任,深入研究古籍及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治疗慢性心衰以温通心肾、活血、利水法为主,兼顾五脏,并研制出通补心宝方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伴贫血经验。基于"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王行宽教授认为慢性心衰伴贫血的病机为形精不足,瘀水互结,"形气不足,精血亏虚"是构成慢性心衰伴贫血的发病之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水饮、瘀血停滞构成慢性心衰伴贫血的发病之标,采用参芪左归汤为基本方治疗慢性心衰伴贫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医介入慢性心衰的治疗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名家经验及方药研究4个方面,对温补法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慢性心衰治疗中温补法的地位应冠于众法之首,益气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而在没有明显禁忌证的前提下应尽早加用温阳、补阳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衰(CHF)是心血管疾病及各系统疾病的终末表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与神经内分泌失调关系较大,尤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激活为主,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西医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诊治的角度论证了慢性心衰RAS系统的激活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并且从中西医治疗方面探索慢性心衰的实质,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宋婷婷  方素清  姜凯  马驩  张艳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30-2231
慢性心衰(CHF)是心血管疾病及各系统疾病的终末表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与神经内分泌失调关系较大。尤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激活为主,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西医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诊治的角度论证了慢性心衰RAS系统的激活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并且从中西医治疗方面探索慢性心衰的实质,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慢性心衰中医病名病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慢性心衰中医多归属于"心悸、喘证、胸痹、水肿"等病名范畴内。根据慢性心衰相关临床表现,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证,以心气阳虚为主,血瘀水停痰湿内阻为标。通过文献和临床观察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以心气虚为主,心血瘀滞,水湿内停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为主要治法,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其发病率高,预后严重,是造成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医典籍中无心衰病名,根据其症状,慢性心衰多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现代中医总体认为心衰的病因病机为心气、心阳亏虚,血脉瘀滞,最终导致水饮内停。治疗以益气温阳、  相似文献   

20.
浅谈肺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年来 ,人们研究和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 ) ,多认为心是疾病发生的本源 ,瘀血闭阻是发病的病机 ,活血化瘀应贯彻治疗的始终 ,也有不少医家论证了脾肾对心衰的影响。但是人们忽视了肺在心衰中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 :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 ,甚者气急喘促 ,不能平卧 ,咳嗽 ,咳痰或痰中带血 ,心悸怔忡 ,语音低微 ,面色虚浮 ,口唇紫绀 ,双下肢浮肿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脉细数 ,或微弱 ,或结代。中医学认为 ,心主血 ,肺主气 ,血在脉道中运行 ,必赖肺气的推动 ,正所谓“气行则血行”。所以 ,在正常情况下 ,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