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检查胆道梗阻性疾病6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CP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诊断标准,观察MSCT、MRCP以及MSCT+MRCP对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和影像特征。结果 60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MSCT诊断准确率为81.67%,MRCP诊断准确率为83.33%,MSCT+MRCP诊断准确率为96.67%。MSCT+MRCP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SCT、MRCP单独诊断的准确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MSCT、MRCP单独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与MRCP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MPR)、曲面重建(CPR)与低场磁共振胆管胰管成像(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胆道梗阻,并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薄层平扫及多期薄层增强扫描,同时用MRCP技术检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定位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薄层平扫+多期薄层增强扫描结合三维胆系重建,与MRCP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在定性诊断方面,对良性病变尤其是对阴性结石MRCP有更多的检出和确诊率。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率高,CT造影增强提高了胆管癌及小的胰腺肿瘤分辨率,是诊断胆道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而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更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MPR)、曲面重建(CPR)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31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16排螺旋CT腹部扫描检查,同时行MRCP、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多平面、曲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重建,与低场MRCP、MRI检查结果对比,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对于胆道梗阻,在定位诊断方面,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多平面、曲面成像与低场MRCP+MRI无明显差异;在定性诊断方面,对于良陛病变尤其是对结石的诊断,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胰胆管多平面、曲面成像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梗阻的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5例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其中肝外胆道结石21例,慢性胰头炎2例,恶性胆道梗阻42例。使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47例。使用1.5T超导MRI扫描仪检查18例,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横断和冠状面成像,MRCP使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技术。结果47例中MSCT显示轻度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3例,中度12例,重度32例,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准确率为97.9%,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7.2%。18例MRCP胆胰管显示满意,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9%。结论MSCT与MRI检查可以对肝外胆道梗阻作出早期诊断,特别以MRCP能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的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磁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结果 MRCP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为98%,定性准确率为84%。结论低场MRCP结合MRI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T)和螺旋CT(SCT)检查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影像学检查且被确诊的68例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MRIT和SCT两种检查方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定性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T和SCT在胆道梗阻性疾病发病部位诊断方面准确率均达到100. 00%,两种检查间无显著差异。MRIT检查对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及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总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SCT检查(P 0. 05);两种检查方式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CT和MRIT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均具有较高准确率,相比SCT,MRIT在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尤其是胆管结石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例经超声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MSCT平扫及薄层增强扫描,并以MPR技术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沿胆总管走行方向斜位重建,然后与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进行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定位诊断超声为89.05%,MSCT MPR及MRCP均为100%;病因诊断超声为80.1%,MSCT MPR为97.0%,MRCP为92.0%.结论 MSCT M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定位诊断能力高于超声,与MRCP相同;病因诊断能力明显高于超声,略高于MRCP.MSCT MPR技术可以显示胆管腔内的肿物,结石等病变形态,显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行MRCP检查,同时对比US、CT、直接胰胆管造影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评价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影像学对比研究.结果 52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胰胆管显示满意,其效果类似于直接胰胆管造影图像.MRCP可显示各种良恶性胆道梗阻性病变影像学特征,对梗阻程度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4%.结论 MRCP成像技术为重T2WI扫描,检查成功率高,胰胆管显示清晰,对各种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广泛,与常规MRI结合能提高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道梗阻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65例胆道梗阻病变患者,均行CT、MRI+MRCP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结果。结果:CT对胆道梗阻病变准确定性55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 62%(55/65),MRI+MRCP对胆道梗阻病变准确定性59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 77%(59/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T+MRI+MRCP对胆道梗阻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8. 46%(64/65),高于CT诊断84. 62%(5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CT联合MRI+MRCP可提高胆道梗阻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1)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均为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为100%,MSCT结果显示98例患者为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为98%,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层螺旋CT显示情况分析:对于冠状动脉1~3级分支MSCT均能够清晰显示,但在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效果较差。结论:MSCT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1~3级和4级部分分支,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结合临床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 (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1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MRCP检查结果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准确率达 90 % ,对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准确率为 82 % ,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准确率为 85 %。结论 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正确率 ,可部分代替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当中的实际效果,应用价值以及优缺点。方法:由同一专业医师使用1. 5T磁共振成像和4排多层螺旋CT对患病儿童进行检查。结果:在心外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中,磁共振的准确率为96. 5%,多层螺旋CT准确率为91. 2%;在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中,磁共振准确率为85. 6%,多层螺旋CT为90. 5%。结论:这两种技术对于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都极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MSCTCP)与MRCP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临床疑诊胆道梗阻行腹部螺旋CT及MRCP检查的136例病人,两位医生采用单盲法分别对其N-MSCTCP及MRCP图像作出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以ERCP、手术及病理结果为标准,对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种诊断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均为100%。在定性诊断上,MRCP诊断胆道结石准确率高于N-MSCTC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2种方法相近,但N-MSCTCP显示转移灶更清晰、准确。N-MSCTCP对炎性狭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RCP对显示胆道结石有明显优势,而N-MSCTCP诊断炎性狭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20排螺旋CT、MRI及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20年7月8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采用320排螺旋CT检查、MRI检查、MRCP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①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②MRI+MRCP,CT+MRI+MRCP的诊断效能(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结果:①CT检查: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0.49%;MRI检查: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5.37%;MRCP检查: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76.83%;三种检查方法的定位诊断符合率均为100%,MRI的定性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但组间差异(P 1=0.2382,P 2=0.0726)均无统计学意义;②MRI+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90.24%;CT+MRI+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95.12%;三项检查联合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任意单项检查,P 3=0.0041,P 4=0.0352,P 5=0.0007,有统计学意义;亦高于MRI+MRCP,但无统计学意义(P 6=0.2303),同时与金标准比较接近,P 7=0.1288,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MRI、MRCP在单独使用时均有一定局限性,而联合应用则可以获得更为精准、可靠的诊断依据,有利于医生凭此制定符合患者个体情况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81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行64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检查,同时行MRCP、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利用曲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曲面重建,与MRCP、MRI检查结果对比,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对于胆道梗阻:在定位诊断方面,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与MRCP+MRI无明显差异;在定性诊断方面,对于良性病变尤其是对结石的诊断,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CT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肝内、外恶性胆道梗阻的超声、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超声、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结果对照。结果本组58例患者恶性胆道梗阻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5%,定性诊断率为90%;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定性诊断率为83%。结论超声对恶性胆道梗阻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优于CT,是一种有效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超声(US)、CT三种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对胆胰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接受三种检查患者62例,以手术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定位诊断的准确率:MRCP与CT为100%,US为87.1%;定性诊断的准确率:MRCP为87.1%,CT为69.4%,US为51.6%;每两种检查方法间比较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MRCP在诊断胆胰系梗阻性疾病中较CT及U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将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16排螺旋CT检查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具体诊断结果与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46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检查后,输尿管结核及腰大肌陈旧性血肿各1例(2.17%),输尿管狭窄与单纯肾盂积水各2例(4.35%),神经源性膀胱3例(6.52%),输尿管占位5例(10.87%),肾结石10例(21.74%),输尿管结石22例(47.83%);34例患者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后,无显影5例,一侧显影13例,显影出现延迟16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能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早期主动脉夹层(AD)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结果证实为AD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TTE检查。统计对比MSCT、TTE单一与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5.65%(44/46),高于TTE 71.74%(33/46)、MSCT80.43%(3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382、P=0.009);MSCT、TTE单一与联合检查De Bakey I型诊断率均较高,而TTE对De BakeyⅢ诊断率最低。结论:MSCT联合TTE检查可提高早期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CP检查,其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RCP能显示肝内和肝外不同程度扩张的胆管,并能显示梗阻部位和梗阻端形态.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为84%.结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