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和常规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入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的两种方法对宫腔黏连TCRA术后再发粘连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TCRA治疗,术后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评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0例,TCRA术后行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预防性治疗;对照组60例,TCRA术后行常规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入联合戊酸雌二醇口服预防治疗。于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月经干净3~7天后行宫腔镜复查并进行AF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宫腔黏连预防及整体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并进行AFS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AFS评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3,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4个月的AFS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宫腔黏连的累及范围、黏连情况、月经情况及总体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应用对宫腔黏连患者TCRA术后再发粘连的预防效果更佳,对宫腔内组织的无瘢痕愈合及月经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法应用于中度宫腔粘连(IUA)电切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3例中度IUA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组(A组,52例)、Foley球囊组(B组,50例)及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组(C组,61例)。比较3组患者两次宫腔镜术中美国生殖协会(AFS)评分、疗效分级、月经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第2次宫腔镜术中AFS评分C组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01)。第2次宫腔镜术中C组的治愈和好转率显著高于A、B组,无效和加重率显著低于A、B组(P0.05)。第2次宫腔镜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C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22)。第2次术前C组的月经好转率显著高于A、B组,无效率和加重率显著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第1次术前、术后球囊取出前1~2 d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方法应用于中度IUA电切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或放置Foley球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粘连分离术后放置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术后再粘连的价值。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月90例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IUA评分为中重度IUA在宫腔镜下行冷刀粘连分离,按照术后预防粘连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粘连分离后宫腔内放置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防止术后再粘连,对照组粘连分离后宫腔内放置金属宫形环防止术后再粘连。术后2个月进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再次对IUA进行分级,评价术后2个月防止IUA的有效率。结果 2组均未发生冷刀粘连分离术及材料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术后2个月宫腔镜二次探查:观察组术后宫腔粘连有效率80.0%(36/45),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7/45)(χ~2=4.286,P=0.038);观察组IUA累及范围得分和AF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901,P=0.000;t=-3.360,P=0.001);观察组中重度IUA发生率为15.6%(7/45),明显低于对照组35.6%(16/45)(χ~2=4.731,P=0.030)。结论术后宫腔内放置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有效减少中重度IUA分离手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并降低粘连严重程度,预防IUA复发优于宫形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复宫腔镜检查预防宫腔粘连(IUA)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TCRA)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59例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的IUA患者,根据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给予重复宫腔镜检查+球囊+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球囊+人工周期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再次粘连率和月经改善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粘连率低于对照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反复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预防TCRA后再粘连,提高宫腔恢复正常形态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月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远期复发及孕育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腔球囊在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宫腔镜电切除术后均放置球囊子宫支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钠凝胶,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粘连状态指标(TGF-β、TIMP-1、IL-6、IL-10及C-反应蛋白)、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平均内膜厚度、宫腔容积、血流指数)、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粘连状态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内膜厚度、宫腔容积、血流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生率(χ2=7.813,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双腔球囊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后可降低血清粘连指标水平,减少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COOK球囊与宫内节育器预防再次粘连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67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分为A组(宫腔内放置透明质酸钠)与B组(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与透明质酸钠)、C组(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与透明质酸钠),比较3组术后宫腔再粘连及月经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检,宫腔粘连情况(F=3.707,P=0.030;F=5.266,P=0.008)、月经情况(F=4.648,P=0.013;F=4.373,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及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COOK球囊联合透明质酸钠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月经,较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更有效。加用宫内节育器并不能更好的改善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的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治疗,评价其对宫腔镜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术后1~2月内重复宫腔镜检查+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术后对两组月经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再粘连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月经改善率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在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宫腔粘连患者术后进行透明质酸钠综合治疗能够使月经明显改善,使子宫内膜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可降低再粘连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与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4—2019-03间新郑市中医院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64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017-04—2018-03间入院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TCRA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选取2018-04—2019-03间入院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TCRA术后放置球囊子宫支架。术后均应用人工周期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3个月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及再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3个月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接受TCRA的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应用球囊子宫支架,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出血量和降低再粘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电切术(TCRA)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我院确诊为中重度IUA并实施TCRA+宫腔球囊置入术后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术后给予经皮雌二醇凝胶5mg,2次/d,连续治疗1月;对照组给予补佳乐3mg,2次/d,连续治疗1月。比较两组患者排卵日子宫内膜增长情况、治疗后月经量及宫腔形态恢复情况、治疗前后AFS评分、重复行TCRA的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总分无显著性差异[(4.52±1.67)vs.(5.31±1.58)分](P0.05),但研究组粘连类型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22)vs.(1.72±0.59)分](P0.05);术后随访6月,研究组重复行TCRA的次数[(2.15±0.3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3.34±0.52)次](P0.05);药物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出现恶心、头晕,1例肝功轻度异常。结论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IUA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TCRA术后子宫内膜状况和月经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IUA)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调节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因人工流产术后IUA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UA的程度不同分为3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和重度粘连组。分别行腹腔镜监测下或B超监测下的TCRA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并给予常规激素序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月经改善及宫腔恢复情况。结果 85例患者TCRA术后宫腔恢复正常者67例(78.8%),月经改善62例(72.9%)。轻度粘连与中度粘连患者比较,TCRA术后宫腔恢复率和月经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轻度、中度粘连组术后的宫腔恢复率(分别为94.4%、76.3%)和月经改善率(分别为86.1%、73.7%)均显著高于重度粘连组(宫腔恢复率36.4%、月经改善率27.3%)(P0.05)。结论宫腔镜下TCRA联合术后放置IUD及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人工流产术后IUA治疗效果良好,轻、中度IUA预后明显好于重度IU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直接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性手术分离成功率、术后出血情况、腹痛缓解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月经减少率、闭经率、宫腔粘连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手术分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率、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腹痛缓解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复查,观察组月经减少率、闭经率、宫腔粘连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B超引导下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可有效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减少宫腔粘连复发与月经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联合应用在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粘连情况。方法对23例难治性官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宫腔镜清宫术,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作为实验组。另取23例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清宫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宫内残留物的清除效果、术后宫腔粘连情况、阴道出血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包括周期、经期、经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可视化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凝胶有效地降低和防止了宫腔的粘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后对宫腔粘连预防的效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产术,实验组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内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两组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后定期复检,应用B超技术实时观察术后各组的宫腔粘连发生具体情况,并对术后粘连进行无创伤评级。结果实验组术后不同等级的宫腔粘连率根据统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流产术后,在宫腔内注入一定量的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减少宫腔粘连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分别放置生物防粘连膜与宫内节育器,比较预防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经手术确诊为宫腔粘连、有完整病例资料的62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后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对照组放置节育器。于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了解月经情况及腰部不适症状。结果观察组宫腔粘连4例(13.3%),对照组宫腔粘连6例(1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异常3例(10.0%),腰部不适3例(10.0%)。对照组月经异常10例(32.3%),腰部不适11例(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分别放置防粘连膜与宫内节育器,两者对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术后月经异常情况及腰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射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手术的20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2组术后均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术后实施宫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观察组术后用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射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宫腔粘连、盆腔感染、周期性腹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稽留流产患者实施人工流产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射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透明质酸钠对于预防高危无痛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至2012年妇科门诊行无痛人流术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实验组374例,未应用透明质酸钠的对照组325例.两组均于术后当天口服妈富隆,每日1片,连用21天,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首次月经复潮时间、有无周期性腹痛,彩超检查有无宫腔积血,宫腔镜检查观察有无粘连及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无痛人流术后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可以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宫腔粘连发生,促进月经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人工流产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行采用全景式硬管镜常规探查后扩宫,行分离粘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根据宫腔恢复情况、输卵管通畅情况、月经恢复情况、痛经情况等来评价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应用于人工流产后宫颈粘连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术后经量减少1/3比例比较外,其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无再次粘连的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再次粘连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有预防宫腔粘连、促进愈合、降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等作用,可用于人工流产术宫腔粘连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预防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72例TCRP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曼月乐组24例,Foley球囊尿管组24例,对照组24例。比较3组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复发及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及痛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逐渐变薄,术后6、12个月时,曼月乐组和Foley球囊尿管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同期缩小,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t=7.64、6.95,12个月:t=7.92、8.54,P0.05),曼月乐组和Foley球囊尿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0.84,P0.05);曼月乐组复发率明显低于Foley球囊尿管组和对照组(χ~2=7.82、6.97,P0.05),但Foley球囊尿管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3组子宫异常出血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χ~2=0.76,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可使子宫内膜变薄,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防止宫腔粘连,治疗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6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人临床诊治情况,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34例术后置入生物防粘连膜者为对照组,34例术后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术后宫腔再次粘连和妊娠人数,了解两组术后月经与宫腔形态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为55.88%,明显高于29.41%,χ~2=4.870,P=0.027;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23.53%,与对照组20.59%比较,χ~2=0.086,P=0.769。观察组月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与对照组64.71%比较,χ~2=2.158,P=0.339;观察组术后宫腔结构重建总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97.06%,χ~2=1.144,P=0.565。结论宫腔粘连病人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可有利于预防再次粘连发生;但在改善月经状况和恢复宫腔镜结构及妊娠方面与单纯放置生物防粘连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5d二次宫腔镜探查在预防宫腔粘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56例,就诊时按卫生统计学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均住院行宫腔粘连电切术。对照组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立即放置球囊尿管,同时口服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实验组除放置球囊尿管及口服大剂量雌激素外,于术后5d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如发现粘连行粘连分离并清除宫腔内的积血块、炎性渗出物。结果实验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9.0 mm vs.7.1 mm)及月经改善情况(92.6%vs.69.0%)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再次宫腔粘连的患者(2例)显著少于对照组(9例)(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尿管及术后5d及时地再次给予宫腔镜检查结合补充大剂量的雌激素,是一项有效的预防宫腔粘连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