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报道1例接受酰胺咪嗪(CBZ)治疗而发生急性肾衰(ARF)者。患者男,38岁。应用CBZ400mg,日3次治疗癫痫4年,因焦虑和一过性意识丧失发作被送入精神病科,无肾脏病史。入院时,血清肌酐高达257umol/L,血钠降至129mmol/L。尿路造影未发现尿道结石。肾脏超声正常。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少尿,血肌酐811umol/L,血钾5.7mmol/L。胸片示双侧胸水。镜下血尿,尿蛋白200mg/L,血沉25mm。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清IgE升高。服用最后一次CBZ后12小时其血清CBZ浓度为52umol/L(治疗浓度为20~40umol/L)。予以纠正酸中毒和降低血钾治疗。并将CBZ改为苯妥英钠。2天后,尿量增多,血清肌酐下降并趋于正常。3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2例癫痫儿童因丙戊酸钠治疗引起的夜尿症。例1:女孩6岁,发育正常。3岁时即能自控小便。因癫痫小发作一日10~20次,并伴有阵挛动作和自动症,给予丙戊酸钠200mg一日三次,症状明显控制,但用药第二天后每天出现夜尿,清晨血浆丙戊酸钠浓度为52.2μg/ml。将丙戊酸钠减为200mg一日二次(血浆丙戊酸钠浓度33μg/ml)后夜尿消失。例2:女孩,出生3月后即有痉挛发作。有癫痫家族遗传史。曾给予苯巴比妥5mg/kg无明显疗效。患儿3岁半时开始给予丙戊酸钠100mg一日三次,20mg/kg治疗,因用药后第三天出现夜尿而自行停药。患儿3岁时能自控小便。6岁时因服苯巴比妥每日80mg仍癫痫大发作一月1~2次,而再次给予丙戊酸钠一日三次150mg(19mg/kg)。用药后第三天夜尿复发。清晨血浆丙戊酸钠浓度为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3例由卡马西平引起并被迫停药的难治性腹泻病人。例1:女性,38岁,有强直一阵挛发作史3年。去年起出现短暂头痛后头晕发作,每月2~3次,体检及核磁共振检查正常,EEG 示双颞区单一尖波发放,考虑头晕可能为癫痫发作,始服卡马西平(CBZ)200mg/日,一周后增加至600mg/日,起初有短暂的疲乏和倦睡,血清CBZ浓度为6~8μg/ml,服CBZ 后5~7天,出现频繁解大便,6~8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丙戊酸钠直肠给药治疗7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并讨论了其疗效及安全性。所有患儿对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安定均无效。丙戊酸钠有效指持续性癫痫放电消失或无癫痫发作。患儿,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7.7岁(1.7~16岁),4例为全身性抽搐,2例为局限性运动性发作,1例为持续性痫性放电,丙戊酸钠剂量为9.7~20mg/kg(平均17.5mg/kg)。其最高血浓度为41~55mg/L(平均为46.4mg/L),其中有5例经丙戊酸钠直肠给药后24小时内(平均11.4小时)发作缓解。同时脑电图结果也有所改善。仅为持续性发作性放电的例6,在开始用药的头12小时内持续性痫性放电缓解。但有间歇痫性放电。3例SGOT明显增高,停药后恢复正常,疗程为1~8天(平均4.1天)。有3例患儿在持续状态控制后口服丙戊酸钠维持。  相似文献   

5.
现报告丙戊酸钠脑病1例如下.1病例男,45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40年,加重2d"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患者5岁始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尿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约1 ~3 min,诊断为原发性癫(癎),予口服苯妥英钠治疗;后因控制欠佳逐步调整为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氯硝西泮联合治疗.入院前1个月患者不规则服药,入院前2d患者抽搐伴意识丧失再发,持续30 min未缓解,拟"癫(癎)持续状态"入急诊室治疗,予地西泮、甘露醇等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此后2d内患者四肢抽搐反复发作而入院.查体:神志清晰,认知功能正常,查体无异常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苯妥英钠与苯巴比妥血药浓度均正常.入院后再次出现抽搐伴意识丧失发作持续15 min未缓解,故予丙戊酸钠400 mg静注,继以1 mg/(kg·h)静滴维持;抽搐控制,意识恢复.次日将丙戊酸钠改为1 g/d口服,此后1周无癫(癎)发作.入院第9d患者出现嗜睡及阵发性右上肢抽动,第10 d表现为昏睡,肢体抽动较前频繁;第11d昏迷并反复出现抽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均正常,血丙戊酸钠浓度为65.34 mg/L(50~100 mg/L),血氨263μmol/L(18~72 μmol/L).EEG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及中等波幅尖波.头颅MRI示两侧额叶、颞叶、岛叶及基底节区片状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病灶,T1WI增强后扫描无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痫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癫痫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O.27±0.04)mg/L,治疗后为(O.31±0.06)mg/L,t=2.60,P〈O.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导2例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VPA)治疗而引起酮病和肉碱不足的昏迷.例1,女,29岁,患复杂部分性癫痫,每日酰胺咪嗪(CBZ)1600mg,因癫痫延长发作而住院.患者有偏头痛、行为异常和妊娠剧吐史.静注葡萄糖和加用每日VPA2000mg(32mg/kg)后,翌日诉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3天后昏迷.动脉血含氧量为28%,pH值7.51,Paco_219mmHg,Pao_2ll6mmHg.静脉血二氧化碳容量15mmol/L.VPA血浓度60μg/ml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CBZ-E)是卡马西平(CBZ)最重要的代谢产物。在儿童中,这种环氧化物和CBZ一起具有抗癫痫的作用。在成人中,有报道拉莫三嗪(LTG)可能增加CBZ-E浓度而引起CBZ毒性。但这种假设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作者就儿童病人中这两种抗癫痫药(AED)的药代动力学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作者调查了患难治性癫痫的11例儿童和3例青少年(6~22岁)的CBZ和CBZ-E血浆浓度。所有患者均服用AED一年以上,其中3例单用CBZ,6例用CBZ加另一种AED,5例用CBZ加其他二种AED联合治疗。三组均加用LTG,开始时剂量为Img/kg/d,每天2次,每隔1周剂量增加1mg/kg/d,直至出现临床反应或观察到副作用。试验期间保持CBZ和其他AED血浆浓度恒定。  相似文献   

9.
文献报道血浆苯巴比妥治疗浓度的范围很大,由43至302μmol/升(10~70微克/毫升),作者对13例未经治疗过的癫痫患者应用苯巴比妥、以试图决定这类癫痫患者的最佳治疗量与血浆浓度.这13例中5例为儿童(全为女性),8例成人(男6、女2,17~70岁).9例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2侧为复杂部份性发作,1例并有简单和复杂的部份性发作,1例为复杂部份性发作和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病程为3个月到7年.在治疗前至少有二次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癫痫儿童血浆丙戊酸钠浓度,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浆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浓度(50mg/L)组125例(30.3%),达到有效浓度(50~100mg/L)组268例(64.9%),高于有效浓度(100mg/L)组20例(4.8%),3岁年龄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2.16±22.35)mg/L较3~6岁年龄组(61.45±22.11)mg/L、6岁年龄组(63.40±23.83)mg/L血药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年龄组用药剂量应适当调整。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用药,指导增加疗效、控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癫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0.27±0.04)mg/L,治疗后为(0.31±0.06)mg/L,t=2.60,P<0.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癫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癎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癫癎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0.27±0.04)mg/L,治疗后为(0.31±0.06)mg/L,t=2.60.P<0.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例异搏定、卡马西平合用而致卡马西平神经毒性反应.停用异搏定后,神经毒性反应消失.例1,女,55岁,患癫痫已40年,多年来临睡前服用苯巴比妥130mg.从1986年8月起加用卡马西平200mg、4次/日.癫痫发作每月通常2次.1987年2月11日用药后测定血清卡马西平浓度为8.2μg/ml(正常4~12μg/ml),苯巴比妥19μg/ml(正常10~35μg),此期间因血压不稳定用硝苯吡啶和可乐定控制血压.此后停用以上二药,而开始用异搏定80mg,4次/日,双氢克尿塞12.5mg,1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7d后复查对比。结果 47例患者入院1~2d血浆hs-CRP与入院7d比较(18.78±22.76mg/L vs 25.10±21.71mg/L,P=0.203 9);非手术者37例入院1~2d与7d比较(11.01±12.55mg/L vs 16.17±11.03mg/L,P=0.091 8),手术者10例入院1~2d与7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48.32±25.78 mg/L,P=0.890 8),手术者与非手术者入院1~2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11.01±12.55 mg/L,P=0.003 7),手术者与非手术者7d血浆hs-CRP(48.32±25.78 mg/L vs 16.17±11.03mg/L,P=0.003 2)。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hs-CRP值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入院1~2d和7d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3 h前四肢抽搐1次于2014年9月22日入院。患者3 h前突发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头眼右偏,持续约2 min后抽搐自行缓解。既往高血压史8 y;2型糖尿病史4 y;脑梗死史4 y,遗留左肢麻木;癫痫史2 y,服用拉莫三嗪100 mg/次,2次/d,因发作未完全控制于5 m前加用托吡酯50 mg/次,2次/d,加用托吡酯后出现反应迟钝。入院查体:BP:120/80 mmH g(1 mmH g=0.133 kP a),神清,精神萎  相似文献   

16.
抗癫痫药物的血浆浓度监测,对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合理用药是有益的。通常认为,在应用单药治疗时,有效的大仑丁血浆浓度为3~25μg/ml,苯巴比妥10~40μg/ml,卡马西平3~12μg/ml.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血浆浓度,不但与癫痫的最初发作频率或既往治疗有关,而且与癫痫的发作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2012年纳入绵阳市游仙区、三台县农村地区1326例惊厥型癫痫患者,给予苯巴比妥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晚60mg/次。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日。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49.4%的患者未规律服药,19.4%的患者从未治疗过,仅31.2%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86.2%的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剂量范围在60~150mg/日。服用苯巴比妥第1年有效率68.2%,长期随访发现有效率在第3年达67.3%,并在以后随访中稳定在63%左右。治疗后4个月存在消化道症状、共济失调不良反应,随服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减轻。结论农村地区癫痫诊治缺口巨大,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在农村地区加强癫痫患者诊治管理及相关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癫痫(附3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 例1 男,57岁,工人。发作性右下肢抽搐10天。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至数分钟,发作频繁,每日3~5次.不伴意识丧失。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外院拟诊癫痫给于苯妥因钠0.1/次,3次/日,治疗10天,症状无改善。空腹血糖22mmol/L,尿酮体(-)。诊断:糖尿病性癫痫。给小剂量胰岛素(5u/小时)持续静滴,并作血糖测定监护,随血糖下降,发作次数减少,至完全终止,后长期服降糖药物治疗,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1例三环抗抑郁剂所致的恶性症状群。女性,58岁,50年代患者因长期持续抑郁而行电抽搐治疗。本次入院前7个月,在晚上始服去甲丙咪嗪50mg,治疗早期即加量至100mg/日,后因出现激动及非特征性运动障碍而减量为晚上服50mg至入院时。入院前3天,出现激越、焦虑、精神错乱、轻度震颤、频繁颊舌运动。体检:肌张力正常,无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去甲丙咪嗪浓度111ng/ml(正常为150~250ng/ml),WBC16500/cmm,肌酸激酶950μ/L,乳酸脱氢酶279u/L,胸透、尿常规正常,头颅CT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第二天,出现铅管样肌强直,大汗,临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一例2.5岁女孩的存活是由于应用颅内压(ICP)监护的关系,说明颅内压监护的价值。病例报告两岁半的女孩,入院两个月前突然出现一次木僵状态和运动控制丧失发作,神经系统检查,头颅X光平片、及腰穿均正常。以后患儿一直没有症状,入院前四天出现昏睡和间歇性呕吐,被诊断为另一次“癫痫发作”并予口服苯巴比妥30毫克每日三次。入院时患儿呈木僵状态,但对强烈刺激有反应,右第六颅神经麻痹,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脑扫描显示脑室极度缩小。给以地塞米松1毫克/公斤/日后,病情明显好转,入院一天后腰穿压力为500毫米水柱,脑脊液无其他异常。入院后第三天患儿出现角弓反张,以后逐渐失去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