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蟒河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及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铭韬 《人民黄河》2011,33(7):64-66
详细介绍蟒河水功能区划分、现状水质状况和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对水功能区水质代表断面开展监测,监测入河排污口的污水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估算了排入蟒河各水功能区的污水和污染物量.分析水功能区水质污染的分布情况和排入各水功能区污染物量的大小,研究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之间的关系,证明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与入河排污口之间有着紧密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唐山市2003,2010,2017年污水调查与监测成果,对水功能区划、污水排放总量、入河污染物总量及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发现唐山市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后,全市入河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任务依然艰巨。未来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厉打击污水直排、偷排现象,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分析曲靖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入河排污口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统计的污水、COD、NH_3-N等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利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计算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水资源四级区污染物入河量,并根据曲靖市水功能区污染特点及入河排污口的布局,提出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舟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所处河段河道水质现状,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对研究河段内的污染物影响范围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污染物混合后的距离和浓度的关系。可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入河排污口以及建设单位合理设置入河排污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介绍了使用欧洲流域水质模型(CC+PLAS)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制定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决策支持。此模型将我国计算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控制的方法与欧洲用于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质模型理念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河流水质的各种因素,对多种不同设计流量下的纳污能力进行核定,对不同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产生的水质效果进行测试,使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具有广泛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推动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有效落实。此模型同时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种方便科学的计算工具,为实现2015、2020、203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根据设计流量,并结合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在现状水功能区水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保定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得到保定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该值与保定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保定市水功能区污染物削减量,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平,有效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开展乡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目的是给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合理建设乡镇入河排污口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以灵璧县朝阳镇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对乡镇新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论证,论证的主要内容有: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和取排水状况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韩江流域水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和NH3-N。根据设计流量,结合其水功能区划2020年和2030年的规划水质目标,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韩江流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污染物削减量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D、NH3-N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提出入河污染物削减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平,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入河排污口为对象,通过实地勘察和收集资料,查清主要入河排污口的分布、位置、类型,分析河段和水域的入河排污口及其排污情况,调查安阳区域内地表水水功能区的废污水入河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该水系主要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对近年来入河污染物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揭示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依据对东江源重点入河排污口2013—2017年实测资料,对源区内重点入河排污口的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变化、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其对水功能区、流域河流、省界断面水环境影响分析,系统地掌握区域内重点流域水质状况,提出东江源区重点入河排污口整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取全指标评价法和双指标评价法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全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61.2%和49.6%,双指标评价结果好于全指标评价结果。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的关系,对水功能区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未超载的水功能区有2 907个(占64.7%),而另外35.3%的超载水功能区以25%左右的纳污能力接纳了60%以上的污染物入河量,表明功能区超载而水质达标的问题普遍存在,原因是纳污能力计算标准偏严格而导致。同时还大量存在功能区不超载但水质不达标的情况,这主要有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背景值高、受到上游功能区污染物超标入河量的影响,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入河量暂无法全面测量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5年永城市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的调查监测以及监测数据的评价,全面分析各水功能区入河废污水量和污染物入河量,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入河排污口进行评价,提出入河排污口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安市境内主要河流基本情况的分析,在给定河流水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以及水质背景条件下,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核算了河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在调查分析现状年河流水环境状况和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预测了规划年生活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根据计算的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规划年河流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为西安市河流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规划年黑河污染物入河削减量任务最轻,COD入河削减量均为0,氨氮入河削减量2020年为1.6 t,2030年为0.6 t。灞河最为繁重,COD入河削减量2020年达到4215.2 t;2030年达到4401.8 t;氨氮2020年入河削减量达到624.5 t;2030年达到696.8 t。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关数学模型,选择CODMN和氨氮为预测因子,预测允许纳污能力和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和对下游河段影响范围.通过分析远东国际城项目入河排污口排污对水功能区水质的影响、对生态的影响、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及对第三者的影响,从而论证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水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审批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的必要技术支撑。运用融合污染物输移模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天津市东丽湖南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拟设入河排污口的具体情况,选取最不利水文条件与污水排放情景,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各断面污染物浓度,阐述了拟设排污口的布置对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既有取用水户的影响,论证了拟设入河排污口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赵淑兰 《陕西水利》2012,(5):146-148
在分析浐灞河流域8个断面现状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指出超标因子为氨氮、BOD5和氟化物。根据该河段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由设计流量及有关参数计算出水体纳污能力。在对污染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浐灞河各水功能区在现状2010年和规划2020年的CODcr和氨氮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吉学  纪杰善  田在丰 《治淮》2010,(12):35-38
本文以王楼矿为研究区,在全面了解项目区取用水和污水排放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HI的MIKE11一维河道、河网综合模拟软件建立了排污河段的水流、水质数值模型,分析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对水质、水生态、第三者权益的影响以及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提出了入河排污口设置的位置和满足水功能区水质和南水北调沿线水质要求的排放措施,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王楼矿为研究区,在全面了解项目区取用水和污水排放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HI的、MIKE11一维河道、河网综合模拟软件建立了排污河段的水流、水质数值模型。分析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水质、水生态、第三者权益的影响以及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提出了入河排污口设置的位置和满足水功能区水质和南水北调沿线水质要求的排放措施.为全省大型能源企业入河排污口设置提供了技术范本.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在现状水功能区水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宁波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得到宁波市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并与宁波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进行比较,得出宁波市水功能区污染物削减量,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相似文献   

20.
刘扬扬  李斐  王孟 《人民长江》2020,51(5):34-40
基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估算和相关规划成果,从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类型角度,系统分析了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情况与超标特征、沿程水质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与纳污限排的分布特点,据此探讨了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双指标达标率接近95%,而全指标达标率不足65%,超标水功能区主要分布于重庆、湖北、江苏和上海段,以保护区、保留区和饮用、工业用水区数量较多。长江干流以工业用水区、排污控制区单位长度污染物入河量最大、污染程度最高,纳污限排需综合考虑水体自然环境容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目前,COD、氨氮已不是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关键因子,取而代之的是总磷,分析表明总磷沿江呈逐渐升高趋势。分步推进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总磷评估考核工作,倒逼总磷污染物减排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