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仿真已成为网络性能分析的一个有效工具,网络流量仿真又是网络仿真的基础和重要步骤。现主要讨论了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质,并应用相似模型Pareto分布实现了对网络自相似流量的仿真。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网络流量模型很多时候不符合实际的网络流量情况,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自相似网络流量生成方法.通过分析Web日志得到时间数据,对其进行小波变换,使用滤波器对小波变换后的系数进行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系数进行逆小波变换,重构出网络流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网络流量具有很好的自相似性,可以有效地用于Web测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OBS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网络的特点,分析了在OBS网络边缘节点进行数据汇聚的一般原则,针对现有汇聚策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OBS网络边缘节点自适应汇聚策略。方法:与以往的汇聚策略采用固定汇聚门限不同,本文设计的汇聚策略引入穿越计数器,通过测量网络业务流量,根据穿越计数器,动态选择合适的汇聚门限。比较前后两次选择的汇聚门限类型修正门限步长。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汇聚策略相比,本文设计的汇聚策略在不同的自相似参数和网络负载情况下丢包率分别降低了69.07%和38.89%左右;结论:因此,该汇聚策略不仅能够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汇聚门限的选择,而且该策略更适应具有突发性的业务量,在强自相似情况下有较小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4.
根据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的特点,分析了在OBS网络边缘节点进行数据汇聚的一般原则,提出了一种OBS网络边缘节点的自适应汇聚策略。与以往的汇聚策略采用固定汇聚门限不同,本文设计的汇聚策略引入穿越计数器,通过测量网络业务流量,动态选择合适的汇聚门限,比较前后两次选择的汇聚门限类型修正门限步长。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汇聚策略相比,提出的汇聚策略在不同的自相似参数和网络负载情况下丢包率分别降低了约69.07%和38.89%。设计和实现了试验网边缘节点的硬件架构,对汇聚、调度等功能进行了系统级的运行和测试,完成了系统预期的功能。结果表明,该汇聚策略不仅能够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汇聚门限,而且十分适应具有突发性的业务量,在强自相似情况下丢包率较小。  相似文献   

5.
原军  张凯  药炜  张源 《机械与电子》2021,39(9):47-50
流量异常检测能够提示和发现电力系统和电力通信的可靠性隐患.为此,对分组交换电力光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进行了分析.根据电力通信网络业务分析了电力分组交换网络的结构和特点.针对电力通信网络的特殊性进行了说明,说明了网络流量特征以及数据特征挖掘的流程.分析了现阶段流量异常检测方法,提出了优先级调度算法对网络流量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利用仿真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在丢包率、平均时延指标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SVM的网络流量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网络环境中存在大量噪声和网络流量中存在过多的冗余特征属性,提出了一种具有特征有效度的模糊支持向量机(FW-FSVM),并将FW-FSVM应用于网络流量分类领域。该方法根据不同样本点对分类贡献的大小赋予相应的模糊因子,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对分类精度的影响;同时计算网络流量中各个特征的有效度,消除弱特征属性或冗余特征属性对网络流量分类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W-FSVM相比于其他网络流量分类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网络流量分类精度且分类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Petri网是研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己成功应用于生产制造系统及网络协议验证等领域。该文通过对自相似业务流的成因以及自相似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然后根据网络数据传输过程的特点,建立随机Petri网模型,给出具有自相似特性的网络业务流传输过程的随机Petri网模型。使用Petri网建立了有限缓冲区的以太网模型,采用一种马尔可夫随机Petri网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利用随机Petri网性能分析工具SPNP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研究了自相似业务流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该文提出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网络的流量特性,为网络构建、网络特性分析和网络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化在增强设备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同时带来了网络设备故障、网络拓扑错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为了解决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拓扑错误问题,提出使用网络流量的变化为判断特征的过程层网络拓扑错误辨识方法。首先给出整定网络正常运行时的网络流量值方法,然后通过分析网络拓扑故障场景中网络流量与整定值的相对变化结果,验证基于转移流量法的过程层网络拓扑错误辨识的正确性。该方法辨识准确度高,步骤简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相流体网络的复杂制冷空调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论和相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两相流体网络的复杂制冷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并将两相流体网络特性与制冷系统特性相结合,建立了复杂制冷空调系统仿真模型的求解方法。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仿真算法可以用来求解制冷系统两相流体网络模型,且仿真误差很小,可以用来对复杂制冷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为研究复杂制冷系统与两相流体网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工业电脑小巨人凌华科技,于日前领先推出采用Pentium4与超高速千兆以太网络(GigabitEthernet)工业级单板电脑NuPRO-840。得益于凌华一贯领先业界的技术能力,NuPRO-840可满足各式记忆运算网络应用,以及高性能与高网络流量的严格要求。[顶级性能与超高网络流量]工业级单板电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大型电子设备的液冷散热系统,为实现冷却介质的传输,需敷设复杂的液冷管路网络,如何合理实现各管路的流量分配,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针对多分支复杂液冷管路网络的流量分配问题,提出一种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某等分流量液冷管路网络为例,经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流阻优化和试验测试,设计的流量分配的准确度高于94%,对工程应用中类似系统的流量分配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气力输送分支管路流量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T形分支管道中,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气体,对不同粒径的砂石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分别通过试验和改进型BP神经网络预测两种方法对表观气速和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变化时,固相在分支管路中的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气速减小和两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差值变大,固相流量在两分支管中的分配产生较大差异。试验值和改进型BP网络预测值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相互吻合较好,说明采用改进型的BP网络来模拟固相在分支管路中的分配特性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油水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开采、储运、化工、能源等工业领域。含水率是油水两相流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含水率的准确测量不仅与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关,而且还与计算模型有很大关系。结合电导式测量方法建立了电阻-电容并联网络含水率计算模型,并在3种流型下与Maxwell含水率模型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并联电阻-电容网络含水率模型,在泡状流下与Maxwell含水率计算模型的误差基本相同,而在环状流、分层流下,测试误差均小于Maxwell含水率计算模型的误差,具有更高的测试精度,可适用于环状流、分层流、泡状流等流型。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某综合液冷盲插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以及电液一体化盲插设计,同程管网设计,轻量化、模块化设计等关键技术。为了满足恶劣机载条件下的散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对该系统的流量分配和振动冲击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计算。最后对综合液冷系统进行了流阻测试和振动测试,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和产品的可靠性。文中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供同类产品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利用CFX流场仿真软件对非线性电液伺服阀进行流场仿真和可视化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本产品在滑阀开度小于最大开度的18.8%时,输出流量呈线性变化;滑阀开度大于最大开度的18.8%时,由于节流作用,输出流量表现出非线性,逐渐趋于饱和。本研究对同类产品的设计及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离涡流场数值仿真的参数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岳  张涛 《机械工程学报》2016,(12):165-172
分离涡流场普遍存在于工业现场,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在分离涡研究中相辅相成。数值仿真控制方程存在多个参数,某些参数变化对仿真结果有很大影响。以二维后向台阶流场、圆管后向台阶流场和圆管楔形流场为例,借助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数值仿真方法,对参数变化影响进行研究。使用切应力运输(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k-ω湍流模型对分离涡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理论推导得到SST k-ω湍流模型参数a_1变化对三种具有分离涡的流场数值仿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参数a_1越大,回流区长度越小。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推导结论。并通过比较模型参数变化对数值仿真结果的影响,认为圆管楔形流场与二维后向台阶流场、圆管后向台阶流场具有相似流场特性。根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观测结果,优化模型参数a_1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We analyze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control valve in a secondary heating network and combine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valve core structure with a method to solve the actual control problem of the secondary heating network. First,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V-sector ball valve core, another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V-sector ball valve cores were designed, and a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CFD software. By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four different valve core opening shapes on the valve flow characteristic curve, it was found that V3 showed better equal percentag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opening range of 50%–100%, which improved the flow control accuracy in the heating pipe network that lacked flow feedback,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as verified on the test bench. Based on this, in the different branches of the heating secondary network, the opening variation range of the four valves in actual application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opening variation range of the V3 valve wa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0%.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roll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slender part in the opening shape of the spool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opening range of the control valv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reby improving the flow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heating secondary network and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heating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8.
车用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流动与传热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车用传动装置润滑系统流动与传热的稳态仿真模型。基于一维不可压缩流动方程,建立了润滑油流动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传动润滑系统的传热机理,采用热网络法建立了润滑系统的传热模型;对某型坦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仿真,预测了润滑系统的流量、压力和温度分布,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本研究为车用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流动与传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分析手段和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