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岚  权宇珩 《化工学报》2011,62(10):2926-2938
为了模拟实际水体中复杂的水质环境,在去离子水配制的溶液里加入少量无机盐、有机物,以及用自来水、地表水配制2,4-D溶液,采用O3/H2O2工艺处理水溶液中2,4-D污染物,通过跟踪反应液内氯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变化,考察共存物质对脱氯和过氧化氢产生分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氯量小于2,4-D去除量,2,4-D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2.
《广东化工》2021,48(8)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类广泛除草剂,但其大量施用导致环境残留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从山东某农药厂污水处理站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命名为ZQ,能以2,4-D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基于其形态,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优化其降解100 mg/L 2,4-D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 H=8.0,接种量为2%。同时,不同初始浓度下2,4-D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ZQ对2,4-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当2,4-D浓度为100 mg/L时,降解半衰期大约为10.80 h。菌株ZQ还可以其他6种常见苯氧羧酸类农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结果证明Achromobacter sp.作为生态修复苯氧羧酸类农药生物强化菌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控制土壤有机物污染,对负载污染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的模拟土壤柱进行臭氧化修复研究,通过考察羟基自由基抑制剂的加入、土壤粒径的影响以及混合气体中臭氧产生量的影响,分析了2,4-D污染土壤的臭氧修复动力学,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内羟基自由基、气液相臭氧、土壤颗粒表面的活性位均对降解2,4-D发挥作用。经过合理简化和假设,推导可知2,4-D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对实验数据采用拟一级动力学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基于土壤含水量,提出动力学模型。实际的实验数据指出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低于9.38%范围内,拟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和水分含量之间基本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铁/腐殖质还原菌(Comamonas koreensis,CY01)、腐殖质模式物、铁氧化物、2,4-D"厌氧反应体系,研究2,4-D转化效率与转化途径,探讨2,4-D转化促进机制。结果表明,CY01对2,4-D的直接脱氯效果微弱,蒽醌-2,6-二磺酸钠(AQDS)与针铁矿(α-FeOOH)的加入可有效促进2,4-D厌氧转化,25 d时降解率提高2倍,达33.3%。CY01/AQDS/α-FeOOH/2,4-D体系中,AQDS、Fe(Ⅲ)及2,4-D微生物还原3种过程同时存在,AQDS和Fe(Ⅲ)充当电子穿梭体,加速胞内电子向胞外2,4-D的转移,协同促进2,4-D还原脱氯。本研究可为难降解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比较六种表面活性剂对2,4-D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并研究表面活性剂与乙醇共同作用下2,4-D的水溶性效果。结果表明,胆酸钠和乙醇同时存在对2,4-D有明显增溶作用,且10%(v/v)乙醇和10 g/L胆酸钠溶液对2,4-D溶解效果较好,静置2天后,其溶解率仍有93%。乙醇单因素作用下,使2,4-D完全溶解且不析出的最低乙醇浓度为0.05%(v/v),且先配制2,4-D乙醇溶液,后快速混合于水中,可使2,4-D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UV-H2O2系统对水中2,4-二氯酚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UV-H2O2体系对水中2,4-二氯酚氧化降解。结果表明,UV-H2O2体系中H2O2的投加量主要由UV光强度和有机物初始浓度来确定,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有利于UV-H2O2体系对2,4-二氯酚的降解;最佳反应温度在20~25℃;UV-H2O2光氧化技术适用于低浊度水的深度处理,降解效果以浊度6 NTU为分界点。在Fenton试验中,向质量浓度为20mg/L的2,4-二氯酚溶液加入2.0mg/L的Fe2+,同时把H2O2的投加量减为0.204mg/L,pH值3.0左右,此时UV-H2O2-Fenton体系对2,4-二氯酚的氧化效率大大提高,比单纯Fenton体系的降解率提高1倍,达到95.6%。用UV-Fenton体系去除有机污染物在效果和经济上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陈岚  史惠祥  汪大翚 《化工学报》2004,55(11):1864-1868
利用臭氧超声波联合工艺对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进行降解研究,在前文探讨臭氧超声波之间协同效应的基础上,确定其中间产物种类主要有2,4-二氯苯酚、苯醌、氢醌以及小分子酸如顺丁烯二酸、草酸、甲酸、乙酸等.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分别对反应溶液里的主要中间产物和离子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2,4-D在臭氧超声波联合作用下的反应路径,并初步讨论其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
臭氧降解土壤2,4-D污染物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岚  权宇珩  李志勇 《化工学报》2014,65(8):3255-3260
为了控制土壤有机物污染,对负载污染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的模拟土壤柱进行臭氧化修复研究,通过考察羟基自由基抑制剂的加入、土壤粒径的影响以及混合气体中臭氧产生量的影响,分析了2,4-D污染土 壤的臭氧修复动力学,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内羟基自由基、气液相臭氧、 土壤颗粒表面的活性位均对降解2,4-D发挥作用。经过合理简化和假设,推导可知2,4-D降解符合拟一级动 力学,对实验数据采用拟一级动力学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基于土壤含水量,提出动力学模型。实际的实验数据指出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低于9.38%范围内,拟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和水分含量之间基本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岚  权宇珩 《化工学报》2008,59(6):1401-1406
采用臭氧化高级氧化技术对2,4-D(2,4-二氯苯氧乙酸)污染物进行降解,2,4-D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含氯芳香中间产物、无氯芳香中间产物和有机酸类中间产物,其中部分中间产物具有较高毒性,因此研究2,4-D臭氧化过程中间产物的动力学变化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了3种降解路径:一是简单的链式路径,二是平行式路径,三是复杂的交叉式路径。对反应过程中主要中间产物类的浓度变化趋势分别采用三种路径进行推导,得到3种不同的中间产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由模型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结果可知交叉式路径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吻合度最好,交叉式路径所描述的主要中间产物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4。  相似文献   

10.
曾玉凤  覃荫造  周振 《化学世界》2011,52(5):257-26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Y2O3-Bi2O3复合可见光复合催化剂,在日光色镝灯照射下,以2,4-二氯苯酚的可见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研究了Bi/Y质量比及焙烧温度对Y2O3-Bi2O3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Y2O3-Bi2O3的最佳焙烧温度1023 K,焙烧时间2.5 h,最佳...  相似文献   

11.
Cu2O光催化降解苯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Cu2 O粒子为光催化剂 ,钨丝灯为光源 ,研究了Cu2 O粒子对苯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并考察了光照时间 ,催化剂用量 ,催化剂种类 ,不同光源 ,苯酚的初始浓度和溶液的酸度对苯酚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Cu2 O粒子在钨丝灯光照射下 ,能较好地降解苯酚。  相似文献   

12.
《农药》1959,(10)
2,4-D 是知名的除莠剂,但是一般只知道它可以制成溶液在陆地上喷洒除莠,要让它到水底去除莠,岂不是要把全部池水变成含2,4-D一定浓度的溶液么?这么做首先是是否合算?其次是否对水中其他生物如鱼类有害,这些确乎都成问题。办法是有的:把2,4-D 制成药丸,沉到池底去,  相似文献   

13.
黎卫亮 《应用化工》2012,41(5):831-833
采用固载Fe(Ⅲ)-H2O2-UV降解2,4-二氯苯酚,探讨了光照时间、pH值、H2O2浓度、载铁树脂用量以及2,4-二氯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载Fe3+-H2O2-UV降解2,4-二氯苯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2,4-二氯苯酚初始浓度为8μg/mL,pH>2,H2O2浓度为0.003 mol/L,载铁树脂用量0.02~0.1 g,紫外光照时间达120 min。在此条件下,2,4-二氯苯酚降解率可达94.8%。  相似文献   

14.
《农药》1959,(1)
2,4—D做为生长刺激剂使用时可以配制成5%酒精溶液,配制1.5%2,4—D钠盐的水溶液出售。做为除草剂使用时可利用它的钠盐,直接加水配制至需要的浓度。 2,4—D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2,4—D在农业上的用途很广,玆将它的用途列于表6。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2,4-D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学名为2,4-二氯苯氧基乙酸。一般很少使用2,4-D酸,而是多加工成钠盐、胺盐和酯类,其中以酯类的生理活性最高,按等量的2,4-D酸当量计,酯类的药效比钠盐高2~3倍。而2,4-D丁酯是最常使用的品种之一。2,4-D的发展历史是:初期为钠盐,以后才发展为胺盐和酯类。现在钠盐  相似文献   

16.
石盼盼 《山东化工》2024,(3):164-168
2,4-D和灭草松是常见的有机除草剂,适用于多种大田作物,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中。2,4-D和灭草松的不合理施用,会使农药从农作物转移至外环境中,进一步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测试水中2,4-D和灭草松的含量,通过检测可以判断水质受污染程度,评估水质状况,为饮用水及水源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2,4-D被发现和商品化以来,它在作物田和非作物场所一直是重要的杂草防除工具。对2,4-D的化学、生理学、作用方式、环境行为以及药效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2,4-D的特性,也为后来开发上百种各种除草剂提供了基本的方法。2,4-D在农业上已经使用了70多年,目前仍然在全球杂草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上世纪是40年代英美科学家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独立的研究导致2,4-D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和光还原沉积法制备了TiO_2-rGO-Au-Pd复合光催化剂,对其进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表征,并研究该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对2,4-二氯苯酚(2,4-DCP)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80 min光照,单纯TiO_2条件下,2,4-DCP的降解效率仅为46.2%;复合rGO后,降解效率升高至69.59%;当负载贵金属Au和Pd时,其降解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86.62%),证明复合r GO和负载贵金属能够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能力。随着溶液2,4-DCP含量的升高,TiO_2-rGO-Au-Pd对2,4-DCP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溶液初始pH值对2,4-D臭氧直接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岚  权宇珩 《化工学报》2011,62(6):1569-1573
引言 目前,农药被大量研制及施用,由此带来的农药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含氯苯氧梭酸类除草剂2,4-D(2,4-二氯苯氧乙酸)是一种使用较广、应用较早的除草剂.2,4-D自然降解较慢,由于具有非挥发性和可溶性,易导致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水体中已经可以检测到2,4-D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超声场强化在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应用,以2,4-二氯苯酚(2,4-DCP)为典型污染物,考察了光催化剂TiO_2浓度、2,4-DCP初始浓度、超声功率和频率、溶液pH值,氯离子以及在反应体系中通入气体种类对降解过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溶液中10.0 mg·L~(-1)的2,4-DCP可在30分钟内完全降解.在超声分散作用下,光催化剂浓度0.1 g·L~(-1)效果较好,光催化剂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降解.在体系中通入含氧气体有利于2,4-DCP降解,而通入N_2不利于降解.在碱性条件下,2,4-DCP降解速率更快.溶液中氯离子会抑制2,4-DCP降解.结合光催化和功率超声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并探讨了超声强化光催化降解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