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科许多终末期疾病通过肺移植都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移植的供,受体及术式选择,术后的治疗关系到移植手术的成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将促进肺移植工作更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肺医学     
  相似文献   

3.
肺移植因供肺保存技术所能提供的肺安全缺血时限的限制而受到制约,本文综述了供肺保存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供肺保存的方法、常用保存液的特点比较以及肺保存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4.
5.
简述认识肺阳及肺阳虚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7.
目前,临床肺移植手术肺保存(lungpreservation)时间在4h~6h,即缺血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h[1,2]。近年来虽然在动物实验肺保存可以长达18h~24h,甚至更长,但临床仅个别报道可保存9h~12h[3]。1 保存液较早被用来降低肺脏温度并同时保护肺脏组织的灌洗液是林格氏液、欧洲柯林液(EuroCollins,EC)。近10a,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各研究中心分别试验了改良的EC液、低钾右旋糖酐液(lowpotassiumdextran,LPD)和威斯康星液(UniversityofWisconsin,UW)…  相似文献   

8.
肺外型肺隔离症l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4岁,体检时发现左下纵隔肿物6个月,偶有胸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片显示左后纵隔可见一9cm×7cm肿物,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楚。增强CT片显示肿物内有通向肿物的血管影。B超显示在左膈肌上缘探及大小约9.1cm×7.5cm×6.5cm肿物,内有大小不等的强回  相似文献   

9.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胸片或CT检查发现肺周边有节或肿块阴影,但距胸膜又有一定的距离(一般2cm左右),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阳4性发现而临床不能确诊的患者,在气管镜直视下行TBLB。结果:TBLB总的诊断率为46.2%(61/132),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为36.36%(48/132),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9.85%(13/132),结论:TBLB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虽然阳性率较低,但对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物距离壁又有一定的距离,经胸壁穿刺活检有困难者,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诊断方法,以减少因诊断不明给治疗带来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胡苏荣  朱晓霞 《医学综述》1997,3(1):44-46,38
<正>在古代,人们是离开患者一段距离来听取肺音的,那时候,就能听到某些患者的肺部能够发出象哨笛一样的声音;后来直接利用耳朵贴近胸壁倾听,是听诊的一大进步,它增加了人们了解多种与疾病有关的肺音类型;然而,真正的听诊科学则开始于1816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呈进展性,促使肺血管收缩及重构,引起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在其发病机制方面,肺气虚失治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肺气亏虚则肺主治节功能失调,是COPD重要的发病机制。现代研究认为,肺气虚的最初表现是肺通气功能开始减退,出现小气道功能受损,此时肺通气功能的减退是可逆的,且这种减退和肺气虚的程度成正相关,并逐渐累及脾肾,导致病情进展及传变,最终成为不可逆的通气功能障碍。肺气虚还可导致痰瘀的生成,从而使COPD气道结构改变,致使气机失常,阻碍肺气的宣发肃降,加重肺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合并中重度肺功能障碍患者施行肺切除术的临床经验,降低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47例中重度肺功能障碍的毁损肺患者施行肺切除术,其中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50%~68%、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40%~59%36例,MVV%33%~49%、FEV1%27%~39%11例。结果 47例中施行一侧全肺切除23例,肺叶切除24例。12例(25.53%)术后1个月内发生1~4种并发症:大出血1例,低血压2例,急性左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7例(室上心动过速5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各1例),急性肺水肿3例,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肺胸膜瘘3例,呼吸衰竭2例,暂时性视力障碍1例。术后1个月内因急性肺水肿死亡1例(2.13%)。术后3个月左全肺切除并发缩窄性心包炎1例(2.13%)。术后随访时间为0.5~4.0年,46例生活均能自理,可徒步登梯2楼以上高度。结论中重度肺功能障碍的毁损肺手术切除并发症高、风险大,严格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中重度肺功能障碍者施行肺切除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探讨肺癌全肺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96例肺癌病人进行全肺切除术,其中男7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7岁,包括左全肺切除63例,右全肺切除33例,其中49例行心包内血管处理全肺切除。结果手术死亡1例(1.04%),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8.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5%、31.42%、11.76%,14例未分化小细胞癌只有1例生存3年以上。结论全肺切除术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心包内处理血管是安全的。只要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疗法,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韦兵  杨运有 《广东医学》1994,15(2):78-79
我院胸外科从1983~1990年底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873例,其中全肺切除95例,占同期肺癌手术数的10.9%。本文仅就这95例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和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本组病例中,男84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7.6:1。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71岁。平均53.5岁,其中40岁以下7例(7.3%),41~50岁20例(21.1%),51~60岁47例(49.5%),61~71岁者21例(22.1%),肺癌位于右肺者38例,左肺57例;属中心型者58例(61%)。周围型者37例(39%)。 二、全肺切除原因:左全肺切除57例中,因肿瘤侵及肺门、心包、大血管等处而需行全肺切除,其中心包内全肺切除12例,心包部分切除3例,隆突部分切除1例;右全肺切除38例,因肿瘤侵犯范围较广,或侵及术侧另一肺叶,或侵犯肺门重要结构,而需行全肺切除,其中心包内全肺切除9例,隆突及支气管部分切除7例。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并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应有关[1].目前,COPD 是全球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在上升[2].它不仅表现为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还可伴发全身型炎症、骨骼肌萎缩、体重下降等等,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伤害.肺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措施在COPD治疗中已经被广泛认可,肺康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发展降低医疗费用[3].  相似文献   

16.
结核性毁损肺患者行全肺切除手术后,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常需要机械通气提供呼吸支持,而国内结核性毁损肺全肺切除术后单侧肺机械通气的临床报告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18.
肺的CT解剖     
CT具有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高、横轴断层成像无结构重叠的优势,在肺部疾病的发现、定位乃至定性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常规X线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段.掌握肺部结构的正常解剖和CT表现特征,是理解肺部异常CT表现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肺裂、支气管、血管和肺段的CT解剖进行概要描述.  相似文献   

19.
刘建华  曾涛 《西部医学》2015,27(1):114-116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MSCT)图像,评价肺容积(LV)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的(PFT)相关性。方法选择46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吸气和呼气时进行肺功能(PFT)检测试验,并接受胸部CT扫描。应用开源软件自动测量吸气和呼气的肺容积(LV)和肺密度(MLD),计算LV的呼气/吸气(E/I)比。结果 CT指标中,呼气MLD与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P<0.05),而且MLD 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也显著相关(P<0.05)。吸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呼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显著相关(P<0.05);此外,肺容积的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LV和MLD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P<0.05),呼气肺容积与呼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725),吸气肺容积与吸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463)。结论螺旋CT中MLD测量值,特别是在呼气相的MLD与LV的测量值存在相关性。LV的E/I比值与MLD的E/I比值高度关联,两者均可以预测肺通气功能,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肺母细胞瘤     
刘敏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7):391-395,F002
报告4例肺母细胞瘤,结合国内仅报告的13例,给予分析讨论。本瘤发病年龄较广泛。临床表现常为呼吸道症状。X 线下肿块界清,多位于肺外周。组织学改变由上皮和间叶组织构成,结构类似胎儿肺组织。预后较好。从临床表现、发生部位、组织结构、预后特点等应与癌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