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室曾经报道静脉注射安定对于清醒、麻痹、人工呼吸的家兔具有减低膈神经放电幅度、加快呼吸频率,缩短吸气时程(T_I)和呼气时程(T_E),降低动脉血压等作用。本工作在35只家兔中进一步分析了某些药物对安定的这些作用的影响。GABA 降低膈神经放电幅度和动脉血压,这与安定的作用相同,但 GABA 延长T_I、T_E和减慢呼吸频率,与安定的作用相反。事先用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异烟肼处理,或用 GABA 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处理,可阻遏安定减低膈神经放电幅度的作用。在事先用印防己毒素处理的家兔中,可见安定缩短 T_IT_E的作用不受影响。异烟肼或印防己毒素还能部分对抗安定的降压效应。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和5-HT 受体拮抗剂赛庚啶都不能阻遏安定降低膈神经放电幅度和动脉血压的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安定降低膈神经放电幅度的作用可能通过 GABA 这一中间环节,而内啡肽和5-HT可能不起重要作用。安定的降压作用需要有内源性 GABA 参与才得以持续较长时间,在减少GABA 或阻断 GABA 受体后,安定只有短暂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用静脉和脑内微量注射吗啡与纳洛酮,以及横断脑干等方法,分析了静脉内注射吗啡引起呼吸抑制效应的机制。实验在53只家兔上进行。结果观察到,在一侧脑桥结合臂旁内侧核区(NPBM)微量注射吗啡(20μg/2μl),可使双侧膈神经放电抑制,其抑制规律与静脉内注射吗啡(3mg/kg)的规律相似。当静脉注射吗啡造成呼吸抑制后,于一侧 NPBM 区微量注射纳洛酮(4μg/2μl)或横断脑干部分去除 NPBM,均可使膈神经放电产生脱抑制。横断脑干去除 NPBM 后,在长吸状态下吗啡呼吸抑制效应不易出现;如进一步在髓纹前方1—2mm处横断脑干,则静脉注射吗啡又能引起膈神经放电抑制。在一侧孤束核区(NTS)微量注射吗啡,可引起对侧膈神经放电抑制,而同侧不抑制。上述结果提示,静脉内注射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 NPBM 活动改变而实现的,但 NTS 活动改变在其中也起一定作用;而“长吸中枢”的活动则阻碍吗啡呼吸抑制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张有青  满恒业 《生理学报》1991,43(6):594-599
实验用兔,在乌拉坦静脉麻醉、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自主呼吸条件下进行,以膈神经放电作呼吸指标。观察了面神经核腹内侧区(VMNF)微量注射三种递质对呼吸节律的影响。结果如下:(1)VMNF 区微量注射肾上腺素呼吸频率增加,膈神经吸气性放电的递增速度加快,积分幅度升高,VMNF 区微量注射妥拉苏林,呼吸频率下降且妥拉苏林可阻断肾上腺素的呼吸效应。(2)VMNF 区微量注射γ-氨基丁酸、甘氨酸导致呼吸频率下降,吸气时程、呼气时程延长。提示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甘氨酸可能作为递质作用于 VMNF 区的神经元而发挥呼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家兔延髓腹侧区在吗啡抑制呼吸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36只麻醉、制动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探讨了延髓腹侧区在吗啡引起呼吸抑制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观察到:将浸透吗啡药液的滤纸片敷贴于延髓腹侧面的S区,可以引起膈神经放电抑制;将纳洛酮置于同一区域可翻转吗啡的效应;谷氨酸钠用于S区可引起膈神经放电加强;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微量注射吗啡引起的膈神经放电抑制效应可被钠洛酮用于S区所预防;电刺激NPBM 主要引起延髓腹侧区单位放电的抑制反应,在这些出现抑制反应的单位中,大部分对微电泳给予吗啡也表现为放电的抑制。上述结果表明,家兔延髓腹侧区存在能激活膈神经放电的神经元;将吗啡微量注射于 NPBM,可通过激活延髓腹侧区的阿片受体使该区域某些神经元抑制,进而引起膈神经放电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家兔孤束核区微量注射羟基马桑毒素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永青  陈新民 《生理学报》1990,42(3):295-301
实验在44只乌拉坦麻醉、肌肉麻痹、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日本大耳白兔上进行。于一侧孤束核区微量注射不同浓度(0.1μg/μl,1μg/μl,5μg/μl,10μg/μl)的羟基马桑毒素1μl,可以引起膈神经放电活动产生可逆的吸气时程和呼气时程缩短,呼吸频率加快及膈神经放电积分的峰幅度降低。羟基马桑毒素0.1μg/μl组作用最弱,1μl/μl组作用最强。5μg/μl组,10μg/μl组还可使膈神经放电活动在呼气期出现短时的吸气性放电及呼气期间歇性不规则延长等呼吸节律紊乱现象。出现上述现象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脑电图也未出现异常改变。结果提示:家兔孤束核区参与呼吸时相的转换,而羟基马桑毒素可能作用于孤束核区的呼吸时相转换机制,促进呼吸时相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家兔48只,用乌拉坦(1g/kg)静脉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静脉注射安定(0.5mg/kg)以及侧脑室注射氟安定(2mg溶于50μl人工脑脊液中)或γ-氨基丁酸(GABA)(300μg溶于50μl人工脑脊液中)都可降低心室内压峰值(PLVP),减少心力环面积(ACFL)和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安定和氟安定对PLVP、ACFL和dp/dt_(max)的抑制作用可被预先在侧脑室注射GAB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15μg溶于50μl人工脑脊液中)或双侧延髓腹外侧头端区(γVLM)微量注射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3μg溶于0.5μl生理盐水)所阻断。而在延髓网状巨细胞核中间部、网状小细胞核、孤束核或面神经核内注射同样剂量的荷包牡丹碱则不能阻断。 这些结果提示:延髓腹侧部GABA受体的激活可抑制心脏功能,安定对心脏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延髓腹侧区GABA受体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聂琳  刘磊 《生理学报》1993,45(1):96-101
实验在24只家兔身上观察了微量注射吗啡、纳洛酮于杏仁中央核(ACE)中心区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同时监测动脉血压,主要结果如下:(1)ACE中心区微量注射m吗啡,不同动物出现两种不同的呼吸效应,一为吸气时程延长,膈神经放电积分幅值升高;二为膈神经放电积分幅值下降,呼吸时程无明显变化。(2)ACE中心区微量注射纳洛酮,呼吸频率增加,积分幅值升高,吸气时程缩短。(3)预先注射纳洛酮,可阻断吗啡在ACE中心区的吸气延长效应,而对其它的呼吸指标不产生影响。提示:ACE神经元上可能存在有内源性吗啡受体,内源性吗啡通过其受体可对呼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在33只浅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及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观察中缝大核区电解损毁或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对呼吸活动及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所致呼吸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是:电解损毀中缝大核区,使呼吸频率增加,膈神经放电的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变化,而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抑制呼吸的程度减轻;中缝大核区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则部分消除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的呼吸抑制效应。中缝大核旁网状结构电解损毁或微量注射利多卡因,不影响吗啡的呼吸抑制效应。上述结果提示,中缝大核区可能在脑桥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吗啡抑制呼吸的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家兔62只,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醣(35mg/kg)静脉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室性期前收缩(HVE)。静脉注射安定(0.5mg/kg)可降低基础血压(BP),减弱刺激下丘脑引起升压反应(指收缩压峰值SBP_(max))和减少HVE。在双侧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微量注射氟安定(200μg溶于0.5μl中),γ-氨基丁酸(GABA)(6μg溶于0.5μl中)均能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若微量注射印防己毒素(7.5μg溶于0.5μl中)则可使BP上升并增多HVE。而于双侧延髓腹外侧尾端区(cVLM)微量注射同样剂量氟安定、GABA则无上述反应。安定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的作用可被双侧rVLM区微量注射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3μg溶于0.5μl中)或印防己毒素所消除,但在双侧rVLM区微量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1μg溶于0.5μl中)、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0.5μg溶于0.5μl中)、胆碱能阻断药阿托品(0.25μg溶于0.5μl中)、东莨菪碱(1.5μg溶于0.5μl中)后仍然存在。 上述结果提示,在双侧rVLM应用GABA受体拮抗剂可消除安定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的作用,安定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的作用可能通过GABA这一中间环节,而胆碱能受体、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125只呼吸受戊巴比妥钠抑制并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分析了利他林(MP)呼吸效应的中枢部位及可能的递质。静脉注射 MP(2mg/kg)引起呼气时程显著缩短和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去除颈动脉体不影响 MP 兴奋呼吸的效应。将浸有2%MP 溶液的滤纸(2×2mm~2)贴敷在第四脑室底闩附近,或微量注射2%MP 2μl 到延髓 NTS 区,均可引起上述效应,但 NA区、NPBM 区和皮层体感运动区则无效。第四脑室或 NTS 区微量注射酚妥拉明均可阻断 MP兴奋呼吸的效应,但第四脑室注射心得安却不能阻断。结果提示,MP 可能作用于 NTS 区,在肾上腺素能α受体的参与下,受戊巴比妥钠抑制的家兔发生呼吸频率增快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刘诗翔  魏书均 《生理学报》1997,49(2):227-229
实验在40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在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抑制剂甘氨酸,探讨膈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脉冲数明显增加,吸气时程延长,呼气时程缩短,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微量注射甘氨酸,则膈神经放电脉冲数显著减少,甚至停止,吸气时程缩短,呼气时程不规则延长,呼吸频率降低。上述结果提示:孤束核腹外侧区对呼吸节律的形成具  相似文献   

12.
Li YC  Wang H  Cao Y  Tang D  Wang GM  Yu SY  Song G  Zhang H 《生理学报》2005,57(3):395-399
本工作旨在观察脑干孤束核内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是否参与了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呼吸反应调节。实验采用电生理和微量注射相结合的方法,以膈神经放电为观察指标,观察呼吸变化。通过吸入10%氧气(10%O2,90%N2)引导出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在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处分别微量注射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genistein和其非活动性抑制剂daidzein以及AMPA受体阻断剂CNQX,观察这些药物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影响。结果显示,吸入低氧混合气后,动物呼吸加深加快;在NTS处微量注射CNQX或genistein都会不同程度削弱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引起的通气反应,而微量注射daidzein后对反射没有影响。另外,在NTS处微量注射CNQx后再注射genistein,其削弱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作用与单独微量注射CNQx或genistein基本相同,二者并无协同作用。结果提示,NTS处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NTS处磷酸化修饰,AMPA受体可能是PTK发挥这种调节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实验在66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通过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神经元胞体抑制剂甘氨酸,改变孤束核腹外侧区神经元兴奋活动,探讨对下丘脑弓状核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和意义。实验结果如下:(1)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降低;而微量注射甘氨酸则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减少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增大。(2)静脉注射纳洛酮对谷氨酸钠引起的膈神经放电兴奋效应无明显影响,但能翻转谷氨酸钠对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的抑制效应。提示:孤束核腹外侧区呼吸神经元的兴奋活动可扩散至弓状核,并对弓状核诱发电位产生影响,此影响可能是由内源性阿片系统参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兔下丘脑乳头体及其周围区域诱发期前收缩(HSE)。电刺激一侧颈迷走神经中枢端,或电刺激延髓孤束核区域(NTS),均使HSE数减少。而电刺激延髓最后区、网状结构内2/3区域的背侧部以及三叉脊束核等区域对HSE数影响不大。NTS内微量注射乙酰胆碱,使HSE数减少。NTS内微量注射阿托品,可减弱刺激迷走神经对HSE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电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对HSE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延髓孤束核内乙酰胆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The cardiovascular and respiratory responses to relatively specific μ or δ agonists microinjected (0.5 μl/kg) into the region of the nucleus of tractus solitarius (NTS) were examined in anesthetized cats.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rate were monitored for 30 min after the microinjection of opioid compounds or saline vehicle. The δ agonist, (d-Ala2,d-Leu5)-enkephalin (10–100 nmol/kg) elicited dose-dependent decreases in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rate which were naloxone reversible. In contrast the μ agonists, morphine (10–54 nmol/kg) and morphiceptin (100–320 nmol/kg) had no effect on blood pressure or respiratory rate; yet, naloxone elicited pressor responses in animals pretreated with these μ agonists. A receptor-binding assay demonstrated a predominance of μ sites in the NTS. These data show that the δ opiate agonis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μ agonists in modifying cardiovascular variables in the NTS; we suggest caution in relating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to receptor subtypes defined by binding assays.  相似文献   

16.
中缝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在6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自主呼吸的健康家兔上进行,观察电、化学刺激中缝背核(NRD)、中缝大核(NRM)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以及窒息增幅反应(AARA)的作用。结果如下:1.长串电脉冲刺激NRD,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明显升高,在刺激过程中呈持续性吸气相放电。长串电脉冲刺激NRM,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显著抑制,呼吸节律减弱或消失;2.于NRD微量注入谷氨酸钠,颏舌肌和膈肌肌电幅度升高,频率加快。在NRM微量注射谷氨酸钠,AARA降低。上述结果与电刺激NRD、NRM的效应基本一致;3.NRM内微量注入吗啡,颏舌肌和膈肌的AARA峰值被抑制,潜伏期延长,恢复期缩短。若注射吗啡后5min再微量注入纳络酮,则吗啡的抑制效应减弱。结果提示:中缝核和阿片肽类物质对颏舌肌有重要的调制作用,可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