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知识的典型应用,开设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践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参加亚广联机器人大赛,而且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其他学科竞赛、课外创新等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与目的及其课程实施方案,把握课程的授课重点,采用理论教学、专题讲座、自主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理论教学为辅,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课题的完成程度等对学生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机器人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工科院校应该以大学生创新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机器人社团建设推动机器人专业建设,实现机器人创新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社团培养体系三条线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本文设计了一款集机、电、控、图像处理于一体的教学机器人实验平台,将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运动控制、图像处理等技术有机融合,不仅提供了机器人关节装配及实物图演示实验,易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掌握机器人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而且基于开放的控制实验平台,能够完成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驱动控制、轨迹规划、图像处理及基于视觉引导的物体识别与抓取等实验.该实验平台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嵌入式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因此嵌入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嵌入式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构建基于能力的嵌入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以机器人竞赛为背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嵌入式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型双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包含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学的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它融入职业院校的日常实践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设计制作小型双足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弥补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新专业实验装置短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双臂协作教学机器人.双臂机械部分设计呈对称结构,底座大而稳定,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及协作抓取难度;研究设计的示教动作还原算法和重投影误差最小化算法,可以提升机器人末端位姿数据采集精度,使双臂协作抓取更准确稳定.该系统不仅能够通过上位机拖动控制双臂运动完成示教编程及动作组实验,而且还能够进行基于视觉引导的图像处理及单臂抓取实验、运动分析实验、在线编程与协调抓取开放实验.该系统成本低、功能丰富、综合性强,且兼具拖动示教与开放性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非常适合在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本文分析了传统《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设想。结合我校GSK-RH08焊接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在《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机器人焊接任务,学生围绕该任务进行工业机器人知识的自主学习,以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课程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典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美国汉斯公司的 HERO-1型教学机器人,介绍了使用光探测器、声探测器、运动探测器及超声波探测器等传感器使机器人具有判断外界光、声、监测运动物体和测距的能力.由于合成了一些英语句子并通过机器人的语言合成系统,使机器人具有语言提示功能。两者之结合,机器人就具有了初步“智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乐高机器人融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后,为高中生带来了创新设计、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高中生提高综合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综合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和现状,结合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近几年实施的"书证融通,两化提升,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提高专业教师工业机器人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Robot Art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应用在教学中可以使教学"低碳化"既节约了实训器材,有效降低了教学成本,极大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编程的学习效率。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实训车间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提高教学效果,减少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重点,同时也可减少实训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结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与专业内涵,建立3组实验室开放项目,将结构设计、仿真技术、制造技术与控制技术有机整合,以常州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为实践平台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开放项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结构设计、仿真、制造、控制等专业能力,并促进学生知识综合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开放项目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向发明专利、学科竞赛等方面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ternet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人类在危险、难以到达的环境中作业,以机器人技术与Internet网络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一种以Scara型四自由度教学机器人为被控单元、TCP/IP为传输/控制协议、Client/Server体系结构为网络控制平台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流程.实践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全双工连接,而且能可靠传输控制命令、控制数据,控制KLD-400机器人完成抓取、搬运等具体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针对目前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考核方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以教学目标为准绳,考查内容模块化的过程考核体系。该过程考核体系针对工程材料及力学、机械设计及公差、机床与机器人以及加工与制造四个能力模块及对应能力目标,设计了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增加了小组考核环节。该过程考核方案对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该试验平台采用了MATLAB的影像工具箱做视觉分析,移动机器人单元的核心处理器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MC9S12单片机,该平台适合于在高校开展机器人实践教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依据。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项目化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教学构成。加强基础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从注重实践教学软件建设与管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平台建设、创新实践技能的考核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规范实践教学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析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策划实践教学项目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以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测试技术"专业基础课为例,对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采用项目教学和慕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过程考核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机器人工程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和研发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分析现行实践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践和理论课程的安排、环节衔接、学科竞赛、与企业的互动、实践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保证实践教学的理论先导、提升实践环节的内在联系、改革实践教学的学科竞赛模式、打造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提质实践教学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最终,专业应以平台为依托,以实训模块为内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构国贸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