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中风解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对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大岭山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中风解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MR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量表(M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中风解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使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整体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郁丸联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氟西汀联合解郁丸以及单用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疗效,改良Rankin量表(MRS)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结果:在抑郁情况的改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解郁丸联合氟西汀能提高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神经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口服治疗。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后、治疗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的抗抑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郁汤配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用益气活血解郁汤配合西药氟西汀治疗;对照组服用氟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HAMD评分及NFD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抑郁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抑郁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55.0%;在改善抑郁方面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30.0%,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采用益气活血解郁汤配合氟西汀治疗比单纯用氟西汀治疗PSD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叶怡  赵纬  郑秋霞 《新中医》2021,53(5):75-78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2组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观察2组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MMSE、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D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25,P<0.05)。2组恶心呕吐、口干、便秘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升其认知功能、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百忧解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传统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针刺配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在予以脑梗死规范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针药联合治疗,能够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氟西汀促进中风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中风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1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6,8周分别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P均<0.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疏肝活血汤合针灸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疗法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盐酸氟西汀相对照,比较2组疗效差异。将63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针灸组31例和氟西汀组32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中药针灸组给予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而SS-QOL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且中药针灸组优于氟西汀组(P<0.05)。研究表明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疗法早期干预能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汤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缺血性中风病内科常规及康复锻炼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9例)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39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疏肝活血汤。观察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疗效评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后第2、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CFI)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后CFI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吡拉西坦口服及一般康复、作业、认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头穴丛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CFI程度进行评定,同时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晨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星期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P<0.01).结论 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CFI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改善作用,改善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丛刺长留针组(A组)、夹脊电针组(B组)、夹脊电针配合头针丛刺长留针组(C组),每组20例。3组治疗1星期、2星期、4星期、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测定和简化麦克吉尔疼痛问卷对比疗效。结果3组自身对照,疼痛减轻效果明显(P〈0.01,P〈0.05),组间对照夹脊电针配合头针丛刺长留针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肯定,夹脊电针配合头针丛刺长留针治疗优于夹脊电针和头针丛刺长留针。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十三鬼穴";对照组口服氟西汀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躯体症状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薛媛  付玮  杨继若  卢荣 《西部中医药》2013,(12):107-109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主要以焦氏头针区为主,参考靳三针,结合电针治疗;体针组主要采用传统针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52%,对照组为82.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7采用头电针治疗中风效果显著,且具有取穴少而精、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督脉穴,对照组针刺常规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0.0%,对照组愈显率为33.3%,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督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吡拉西坦口服及一般康复、作业、认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星期后采用简明神经心理学测验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星期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时在其他神经心理学测验方面,治疗组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结构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在记忆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可较好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百忧解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百忧解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30天。对照组用解郁丸治疗,治疗组用癫狂梦醒汤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抗抑郁疗效。[结果]治疗3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率分别为60%、83.3%;HAMD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及智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丛刺组和西药组,分别采用头穴丛刺针法和哈伯因片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浆CGRP含量及HDS、ADL、MMSE评分。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CGRP含量均升高,以丛剌组变化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丛刺组与西药组HDS、ADL和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丛刺组提高明显,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针法可增加MID患者血浆CGRP含量,提高HDS、ADL和MMSE评分,改善智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吡拉西坦口服、常规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头穴丛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CDT、BBS、MMSE评分对两组患者认知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DT、BBS、MMSE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BBS、MMSE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后MMSE、BB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可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程度,从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