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立群  范咏 《特殊钢》2003,24(4):34-36
开发了一个能适应轧件宽度变化范围较大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并研制了一种新的支撑辊辊型曲线,以提高该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生产应用表明,用新支撑辊辊型曲线可使钢板的横向同板差下降幅度达60%~75%,板形明显改善,薄板的边浪现象基本消除,轧制压力下降幅度达5%~7.5%,辊间压力分布变化趋缓,轧辊磨损减少、使用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根据2300中板轧机的设备特点、轧制产品的工艺状况,开发了一个能适应轧件宽度变化范围较大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并研制了一种新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曲线,以提高该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研制的新支撑辊辊型曲线经过一年的工业化生产,取得明显的实效,钢板的横向同板差下降幅度达60%~75%;同时钢板的板形明显改善、薄板的边浪现象基本消除;另外轧制压力下降幅度达5%~7.5%,辊间压力分布变化趋缓、轧辊磨损减少、使用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四机架六辊高精度控制辊型(HC)冷轧机组大压下率轧制时弯辊力时常饱和的问题,可将末机架工作辊辊型优化为六次多项式曲线,赋予工作辊正凸度,并适当降低承载辊缝的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这样既可以增强轧机板形控制能力,也可以实现对中间辊磨损凸度的在线补偿,降低工作辊弯辊力。工作辊最大凸度优化值应根据轧制品种、轧制厚度和宽度规格、中间辊辊期长短进行综合考量。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1个中间辊辊期的初始阶段采用平辊型工作辊,中后期阶段采用凸辊型工作辊,可实现中间辊磨损凸度和工作辊初始凸度的良好匹配;连续轧制时弯辊力始终处于良好的调控区间,且对轧制品种和宽规格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板形综合值小于8 IU的比例可提升10%以上。  相似文献   

4.
HC轧机采用中间辊轴向窜动技术,使轧机的横向刚度显著增加,提高了板形控制能力。但由于中间辊轴向窜动后,在工作辊与中间辊、中间辊与支撑辊间形成接触压力峰值,导致轧辊局部磨损及带材表面质量问题。建立了HC轧机板形和断面形状计算模型,研究了支撑辊及工作辊辊型曲线对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了1220HC轧机支撑辊及工作辊辊型曲线。理论计算及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在保证轧机板形控制能力前提下,在HC轧机支撑辊及工作辊上采用合适的辊型曲线,可将支撑辊与中间辊间的接触压力峰值降低20%以上,将工作辊与中间辊间的接触压力峰值降低10%以上,从而避免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带来的轧辊局部磨损及相应的带钢表面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厚板轧机轧制力和轧件宽度变化范围大的特点,在研制2800mm轧机辊型中,通过引进压力加权系数和宽度加权系数,使设计出的幂函数曲线辊型能自适应于生产中各品种规格的变化,特别是实现了工作辊辊型在支撑辊的整个服役期内可保持不变的目的,从而大大简化了工作辊的管理和储备量.生产实践表明,该辊型使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钢3500炉卷轧机工艺特点,采用三维有限元法(ANSYS软件)建立炉卷轧机辊系模型,研究了轧制力、弯辊力、轧件宽度、工作辊凸度的变化对辊系的影响规律以及辊间接触应力变化规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设计了新的支撑辊辊型。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辊耗从0.218kg/t下降为0.165kg/t,降低幅度为20.67%,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辊铝箔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辊系热变形以及箔带三维塑性变形的分析计算,建立了铝箔轧机板形计算模型和支承辊辊型优化的数学模型。对某厂2120m m 铝箔轧机支承辊辊型进行了优化研究,将优化后的辊型应用于生产,提高了该轧机产品的板形稳定性、板形质量和成品率。同时也使轧辊端部剥落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2500 mm中厚板精轧机支承辊辊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中厚板轧机多采用平辊轧制的现状,根据国内某2500 mm中厚板轧机机型特点,建立了支承辊辊型优化目标函数,采用4次曲线作为四辊轧机支承辊最优辊型曲线形式,提出了辊型优化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板形控制效果和成材率。  相似文献   

9.
支承辊轴承座是大型轧机支承辊辊系里的重要零件,它的制造精度,直接关系到轧机的正常工作和轧制钢材的成材率等。一台四辊轧机的支承辊辊系包括:两根支承辊、四件支承辊轴承座、油膜轴承等零部件。当一台轧机的产量达到五万吨钢时,就需要更换支承辊辊系,对支承辊辊身进行重磨。为保证轧线的正常工作,一台轧机需要三套辊系作为备件,我公司引进的1750CSP轧线为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连铸连轧生产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辊铝箔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辊系热变形以及箔带三维塑性变形的分析计算,建立了铝箔轧机板形计算模型和支承辊辊型优化的数学模型。对某厂2120mm铝箔轧机支辊辊型进行了优化研究,将优化后的辊型应用于生产,提高了该轧机产品的板形稳定性、板形质量的成品率。同时也使轧辊端部剥落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胡东晖 《武钢技术》1996,34(3):7-11
由于对冷轧薄带钢的板形质量日趋重视,对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板形控制的研究已十分活跃。对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的辊系变形特点,辊型调整机构的板形控制特性,轧制条件对轧机板形控制的影响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一种新近开发的较为实用的辊系变形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2.
工作辊移动四辊轧机最佳板形控制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和  孙铁铠 《钢铁》1992,27(8):40-44
应用优化方法解决了确定工作辊移动四辊轧机最佳板形控制参数的问题,并研究了不同轧制条件对最佳板形控制参数的影响,这对工作辊移动四辊轧机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现场不同板宽、不同轧制条件情况,实测了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从工况轧制压力范围出发,在保持辊间接触总压力不变和单位宽度上压力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中厚板轧机辊型曲线随板宽变化的情况。分析表明,辊型曲线最大凸度值与板宽变化相关。即在保持辊间接触应力均布的情况下,总压力不变时,工作辊辊型曲线最大凸度值随板宽增大而减少,支承辊辊型曲线最大凸度值随板宽变化不大,而当单位宽度压力不变时,工作辊与支承辊的辊型曲线最大凸度值均随板宽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四辊轧机轧制压力横向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限元方法确定四辊轧机轧制压力沿横向分布问题时,由于在工作辊及支撑辊之间存在着未知接触压力和位移,因而该问题无法用简单方法求解。根据辊系变形与受力的特殊性对方程进行变换并由实测钢板的截面形状以及轧制压力、弯辊力参数可解出辊系各点的位移;由力—位移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给定工况下轧制压力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吻合。该计算方法可用于完善及优化辊系变形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轧机工作辊径对轧机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在考虑带钢压下率的情况下冷连轧机的最佳工作辊径配置问题。可以看出,通过优化冷连轧机的工作辊辊经配置有利于减小和消除热轧来料的厚度和板形扰动,提高冷轧成品的厚度和板形控制精度;同时易于冷连轧机来料的咬入,提高冷轧带钢出口轧制速度;配辊方案将冷连轧机工作辊辊径按机架分成两个部分,易于现场工作辊配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张大志  李谋渭  尹显东 《钢铁》2000,35(12):42-46
在简要分析原辊型配置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四机架冷连轧机支撑辊型配置(包括辊型曲线和辊型凸度)综合优化的方案。强适应性支撑辊的优化设计是经四机架冷连轧机为对象,以板形为目标函数,以遗传算法为优化方法进行设计的。叙述了强适应性支撑辊在鞍钢冷轧厂四架冷连机上的成功应用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普通4辊冷轧机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复合浪、辊端压靠等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实验与理论研究,充分考虑到4辊冷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并涵盖软硬、薄厚、宽窄等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需要,以轧机出口带材前张力横向分布最均匀为目标,同时考虑到硬、薄、窄料的压靠治理,并将辊间压力分布均匀作为约束条件,通过优化辊型曲线的特征参数,使得辊型曲线能够适应不同的板形情况,提出了一套以工作辊辊型曲线中的余弦分项与支撑辊边部的高次曲线分项治理边浪、工作辊型曲线中的高次曲线部分治理压靠、支撑辊中部的凹形余弦曲线分项减少中浪的组合辊型设计新方案,既可以治理复合浪形也可以治理单一浪形,还能减缓薄带轧制过程中的辊端压靠问题,保证产品板形质量的稳定,降低轧辊的磨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某1 420极薄带钢冷连轧机组辊耗较大,甚至偶发轧辊剥落和爆辊的问题,研究冷轧辊型曲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再结合对象轧机的设备与工艺,建立冷连轧机组轧辊辊型曲线参数优化设计模型,并为对象轧机优化设计出新的支撑辊辊型曲线和中间辊辊型曲线。新辊型曲线能够降低轧辊辊间压力分布不均匀程度,并改善弯辊力的调节效果,将其应用于该1 420冷连轧机组后,减少了辊耗与轧辊爆辊的发生率,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品牌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了效益。  相似文献   

19.
鲁海涛  曹建国  张杰  贾生晖  曾伟 《钢铁》2007,42(5):42-46
通过现场跟踪测试和生产实践发现武钢1700冷连轧机组 "酸轧联机"改造工程中存在常规凸度辊形配置方案不合理,由此引起了薄规格轧制的工作辊"压肩"现象和轧制过程欠稳定导致成品板形质量欠佳等问题.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建立辊系弹性变形仿真模型,研制了酸轧联机条件下的VCR变接触支承辊,经过工业轧机现场轧制已成功投入1700冷连轧机实际应用.现场应用表明:改善了轧机板形调控性能,提高了带钢板形质量,增强了薄规格品种轧制能力,支承辊辊形自保持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1450热轧平整机辊型理论及工程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振华 《冶金设备》2006,(2):4-6,10
在兼顾板形精度与降低辊耗的基础上,以前张力与辊间压力横向分布均匀为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一套新的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设计出合适的工作辊与支承辊辊型曲线,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不但提高了板形质量,而且使弯辊力的分布更趋合理,同时降低了工作辊辊耗,消除了支撑辊的啃肩、掉肉现象,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