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砖瓦》2005,(5):128-128
由青岛青华建筑科研所有限公司主持的科研项目——城市污水污泥综合利用课题,近日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2.
《山东建材》2005,26(2):72-72
由青岛青华建筑科研所有限公司主持的科研项目——城市污水污泥综合利用课题,近日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污泥处理和污泥处置的目的,通过对污泥处理、污泥处置技术路线、工艺选择进行比较,提出了符合国家节能型环保政策要求的污泥处理方法和适合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路线。  相似文献   

4.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选择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才是其最好的出路。概述了几种主要的污泥处理和利用方案并阐述了污泥利用方案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膨胀污泥沉降性能的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前期已进行的污泥负荷对丝状菌污泥膨胀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对低污泥负荷下发生的污泥膨胀进行了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恢复高污泥负荷运行能使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得以恢复,而恢复时间及恢复速率与膨胀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溶解氧是影响膨胀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溶解氧不足时提高污泥负荷不但不能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反而却加剧了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不少城市开始对城市污水规划进行补充或编制污泥处理处置相关规划。本文就编制城市污泥规划中的污泥量预测问题、污泥工艺路线问题、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布局、厂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编制城市污泥处理处置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污泥、建筑弃土等固废烧制陶粒,利用XRD、MIP孔结构和SEM等测试手段研究城市污泥对陶粒强度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较优的烧结制度,烧制出污泥掺量为20%的轻质高强陶粒;污泥掺量及对应陶粒氧化物含量(SiO2及Al2O3)均影响陶粒强度;陶粒内部结构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而变得疏松,污泥掺量为20%的陶粒较掺量为5%的陶粒孔隙率大3.9%以上,陶粒孔径也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进而影响陶粒强度;对于氧化物,Al2O3含量是影响陶粒强度的主要因素,当其含量超过20.5%以后,陶粒主晶相由石英相逐渐转变为蓝晶石,对陶粒强度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8.
污泥停留时间不但决定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还直接影响到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及活性等。由实验可知:污泥停留时间延长,可导致微生物缺乏营养,减少污泥产生量;从而导致SVI升高,污泥负荷降低。因此,延长污泥停留时间减少剩余污泥量,可以节省尿素和KH2PO4投入量,从经济上节省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9.
合理确定污水厂污泥产量是设计污泥处理系统的基础,从设计角度对预处理污泥、剩余污泥和化学污泥产量现有计算公式进行讨论,对重要参数如预处理污泥产量公式中系数α、出水SS,剩余污泥产量公式中污泥产率系数Y、污泥转换率f,化学污泥产量公式中药剂转化泥量系数K、进出水溶解性总磷的取值进行了分析。针对剩余污泥计算公式中污泥龄θc取值较宽泛的问题,提出了以磷平衡法进行校核。此外,还提出了当θc>20 d时,Y应以可生物降解COD(BCOD)为计算基础;同时建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在修订剩余污泥计算公式时,应考虑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建议重力浓缩进泥含水率取99.2%,水力停留时间取12~16 h以免厌氧释磷;进泥管路上投加聚合氯化铝(PAC)或池底曝气以降低上清液TP浓度。常规污泥浓缩、调理及超高压板框压滤脱水工艺能将污泥含水率降至55%左右,进一步降低含水率需在脱水后增加干化环节。  相似文献   

10.
富阳八一污水厂污泥在热电厂焚烧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富阳八一污水处理厂95%的进水为附近40多家造纸厂排放的废水,针对污水厂污泥产量大(剩余污泥约5.2t/h,初沉污泥约16t/h)、填埋处理存在占地大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分析了将污泥在热电厂进行焚烧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污泥的输送和投加方式。结果表明,八一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可全部运到相邻的热电厂与煤进行混合焚烧,理论上每台流化床锅炉最多可以混合焚烧3.9t/h的剩余污泥,实际运行中应控制剩余污泥的投量为3.5t/h;建议污泥采用卡车和稠污泥泵共同输送的方式。污泥混合焚烧具有控制简单、污水厂和热电厂间协调工作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绍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的改扩建设计,设计中对现有污泥处理脱水构筑物及设备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其污泥脱水性能较差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泥预处理能力达到350 tDS/d(83%含水率污泥为2 059t/d),新建处理能力为370 tDS/d(80%含水率污泥为1 850t/d)的污泥处理设施,全厂污泥全部处理后外运处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工艺设计及其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被评为全国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特别关注案例,其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浓缩/离心机械浓缩/中温厌氧消化/离心脱水/部分脱水污泥流化床干化工艺.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采用同类处理工艺的污泥处理工程,该工程有机结合了污泥消化工艺与污泥干化工艺,首创了将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污泥干化、将污泥干化产生的余热经过回收用于污泥消化预加热的污泥综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污泥热水解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热水解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工业应用和研究现状。热水解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用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70年代末开始用来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90年代起用于获取反硝化碳源和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研究。通过分析热水解发展历程,指出在发展污泥末端治理技术的同时应注重污泥的首端减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北京及国内污泥处置资源化利用现状,试验复合处理剂和金属螯合剂处置污泥,研究利用无害化的污泥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无机固化剂制备的新型路基材料的7d无侧限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能和抗冲刷性能,结果表明石灰掺量、水分、无害化污泥掺加量是影响各种性能的重要因素,新型路基材料污泥掺量为10%时各项性能指标最优.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近几年水污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增大,但已经建成的主城区9座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均未得到妥善的处置,污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西安市现状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调研,得到了西安市主城区现状污泥产量,并对西安市运行稳定的典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泥质进行了检测分析,从泥质分析角度得出了典型污水处理厂适宜采用的污泥处置方式,同时提出了西安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需综合考虑产泥量、污水厂的分布、污泥泥质及市场消纳量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介绍了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梳理了国内外剩余污泥资源化方法,包括制备建筑材料、能源利用、制备吸附材料、土地利用、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等技术。在综合了国内外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污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污泥龄与污泥膨胀及沉降性能的关系──兼与沈耀良同志商榷彭永臻(哈尔滨建筑大学)沈耀良同志对污泥龄Qx与沉降性能的相关性作了有意义的探讨,颇受启发。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因素很复杂,单从污泥龄的影响以及污泥龄的控制来看也并不简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技术作为污泥土地利用的前提,以其简便,稳定,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污泥处理与处置中发展较快,其工艺与技术也不断更新完善,本文是通过污泥好氧堆肥中试实验对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污泥土地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污泥处置方式,世界各国在对待污泥土地利用尤其是农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及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同,其污泥土地利用(包括污泥农用)的比例差别较大。分析了欧美及日本等地的污泥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梳理了其发展方向和趋势,指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污泥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今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可选择的一条合理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国内利用废渣灰、污水处理厂污泥,建筑江河淤泥生产陶粒,实行一次性无害化处理,是节能减排措施的成功经验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利用生活污泥、含有重金属有害物质的工业污泥在国外80年代就开始研究并获得成功,并在应用上得到良好推广,本文介绍利用生活污泥、工业污泥资源化生产陶粒以保护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不受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