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从历史的视野,分析了人自身及社会发展的本质、状态及其规律,从前提、内容、目标与性质等角度阐述了从"现实的人"出发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以"泛化的他人"为特征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分解为媒介社会、社会映射、人内传播等人类传播子过程,试图通过米德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分析各子过程的作用,并解释它们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以及人内传播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技智囊》2009,(12):12-23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胡锦涛  相似文献   

4.
焦元 《科技信息》2009,(27):189-190
人们在交际中选择不同的表达、句法结构、发音和意义。这些传递了说话人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和对某一言语社区的社会态度以及对社区的“依附感”等社会信息。不同的阶层方言也有不同,而且阶层方言根深蒂固,不易改变。本文主要从阶层方言的角度探讨社会等级结构与语言的关系和社会某个等级的社会化过程。试图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话语分析去了解美国中产阶级的阶级心理、社会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研究是解决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出发点.本文整体从抽象到具体阐述了马克思的抽象人,社会人,阶级人到阶层人,我认为马克思关于阶级人的研究分析已经不再完全适合当代的现实要求,而关于人的阶层分析方法却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适合于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小梅 《科技信息》2009,(36):I0069-I007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肯定并强调社会发展依靠人并且为了人的社会发展理念。它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贯穿于这一理念的关键就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要明白人是社会中的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社会的不断发展要依靠调动人们的自觉能动性来推动。要清楚人也是社会中的价值主体,社会的发展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我们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应该切实把人作为主体看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评价社会发展与进步时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统一起来,同时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与最根本标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倡"包容性增长",重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其它社会领域共同发展,将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尺度认识深化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常华 《科技智囊》2010,(12):74-75
<正>人与社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众多的人组成社会,社会又将人划分为不同层次。关于划分的标准,有中外之分、古今之别;又有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视角出发,区分出不同的"社会人"。本文探究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人等序列,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观的角度切入,探究中国古人追寻的人生境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教育发展有利于农业劳动者阶层向上流动,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制约农业劳动者阶层顺利向上流动。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促进农业劳动者阶层向上社会流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逐步改变高考录取的"城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生共荣。企业兼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所以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它所依赖的群体与社会的利益,即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人的片面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实质就是人的和谐,人的和谐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内外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3.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但对于其原因及动力机制的所在,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分歧。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和市场竞争角度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必然会不断提高的原因。如果抽象掉资本主义特殊的生产关系,从人类社会层面而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在于人类社会为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必要努力,而从个人角度而言,对不同层次需求的追求,构成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动力和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最终是属于自然的.虽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个统一体,即个体和整体、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然而,这样一个本来是较为简单而又普通的问题,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时常处于模糊状态.  相似文献   

15.
人学思想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思想家都对人做过深邃的探讨,包括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智慧和才能,人与社会的关系诸方面,他们的思想蕴涵了许多真知灼见,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上。在社会发展上,它是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在人的发展上,它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刑法是存在还是消亡,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刑法的制定这个刑法产生、存在最表面的因素出发,由表及里,深挖刑法存在的各种动因,最终从人的动物性欲求阐明刑法的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刑法的"永生"。  相似文献   

18.
结合网络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论证了网络社会对提高网络主体劳动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对象化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影响时,指出网络社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只有从思想观念、科学化、教育、主体精神和思想道德等整体素质向现代化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虚拟社会中的虚拟性活动成为了人的活动的新的形态。从哲学视野看,较之现实性活动,人的虚拟性活动的构成系统、主要环节、基本形式、运行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