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直肌带蒂肌皮瓣治疗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绍明  陶宏炜  徐小平  张珩 《医学争鸣》2005,26(16):1496-1498
目的:探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5例患者,经反复清创并长期换药治疗不能愈合,行感染胸骨及部分肋软骨切除,范围可达胸骨角水平,后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肌皮瓣成活良好,无坏死,I期愈合4例,再次植皮后愈合1例.结论: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经彻底清除感染胸骨髓和用带血管蒂的腹直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胸骨感染根治性手术的概念;报告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短期治愈10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气管插管全麻,采用彻底清创、肌瓣转移、皮瓣游离和特殊的缝合技巧等技术,使伤口内不留任何线头等异物,减少伤口再感染的机会。将感染的伤口经处理后按无菌伤口一期缝合,从而达到短期治愈。结果11年间治疗102例胸骨感染,除1例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并发胸骨感染,因感染灶累及人工血管,经过手术伤口明显缩小仍留有一小窦道外,其余全部在短期内治愈,其中66例在2周内伤口愈合(占65%)。结论胸骨感染包括:胸骨裂开,胸骨、肋骨骨髓炎及胸骨后感染,经外科清创、肌瓣、皮瓣转移等措施根治性手术治疗,能在短期内治愈。因此,及早治愈胸骨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的短期治愈问题。方法采用彻底清创,肌瓣、皮瓣转移技术和特殊的缝合等技巧,使伤口内不留残腔和任何线头等异物。减少伤口再感染机会。结果10年中手术治疗70例。其中,4例经再次手术治愈,6例手术后短期换药治愈。1例因主动脉人工血管感染经二次手术仍未愈合,但伤口范围明显缩小,形成窦道,其余59例均在手术后2。4周内治愈。结论胸骨骨髓炎及胸骨后感染,经外科手术清创,肌瓣,皮瓣转移术后能在短期内治愈。  相似文献   

4.
开胸术后胸骨骨髓炎、肋软骨炎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显杰  韩岩  夏炜  郭树忠 《医学争鸣》2004,25(18):1692-1694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胸骨骨髓炎、肋软骨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单根的肋软骨炎,在压痛最明显处直接切除受累的肋软骨;对多根肋软骨炎,可在胸部正中(开胸之瘢痕处)切开,切除受累的肋软骨;对胸骨骨髓炎伴肋软骨炎者,术前先行分泌物培养+药敏,并行胸骨处窦道造影,确定其范围,术中应彻底清创,切除感染的胸骨及肋软骨,并向胸骨后探查,清除感染的软组织;应用胸大肌肌瓣转移填塞胸骨缺损处,术后行滴注引流,应用敏感抗生素. 结果: 本组17例,3 wk后伤口愈合,效果良好. 结论: 彻底清除感染的肋软骨是治疗开胸术后肋软骨炎的有效方法. 胸大肌肌瓣转移是治疗胸骨骨髓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慢性化脓性肋软骨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发生慢性化脓性肋软骨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组3例均为女性,择期下行了心脏瓣膜替换术,术后1~3个月发现胸部持续性疼痛,局部压痛,经手术病理和细菌培养均证实为化脓性肋软骨炎,局部病灶手术2~6次,病期达3~9月,治愈后未留有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并发慢性化脓性肋软骨炎应引起重视,是心脏瓣膜术后少见的并发症,易误诊误治,易迁延不愈,治疗需彻底清创,切除病变肋软骨,预防在于术前改善病人状况,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术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简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四肢感染创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本组25例,软组织污染、缺损不能一期闭合的面积较小的感染创面6例,急性骨髓炎开窗引流4例,化脓性关节炎3例,慢性骨髓炎5例,骨折后继发感染3例,骨外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的四肢感染创腔患者采用简易持续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肠造口袋、手术切口保护贴膜、吸痰管造成一个密闭创腔环境,以庆大霉素8×10万U加生理盐水500 ml溶液4 000 ml~5 000 ml持续24小时负压冲洗引流,7~10天为一疗程.结果 25例病人其中6例感染创面经1个疗程引流术后,创面清洁肉芽生长满意,即予二期缝合、游离植皮或行皮瓣转移;4例急性骨髓炎、3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行2个疗程引流后直接缝合伤口;5例慢性骨髓炎行3个疗程引流后缝合伤口;3例骨折后继发感染、4例骨外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行3个疗程引流后,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行皮瓣转移成功.结论 简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四肢感染创腔治疗中能够持续冲洗清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早期闭合,减少继发感染率,费用比常规VSD低,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和纵隔炎患者使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修复胸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6例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和纵隔炎患者,行胸骨及部分肋骨切除,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所有肌皮瓣均成活良好,无坏死,肌皮瓣成活率达100%。无胸骨骨髓炎复发,肌皮瓣有效地修复了手术清创后的胸骨及周围组织缺损,封闭了创面,修复区形态满意。术后未发生反常呼吸等情况,循环及呼吸功能正常,也未见腹部取材区域相关并发症。1例行动-静脉吻合的患者在出院前再次行血管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血管网状吻合。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皮瓣愈合情况均良好,无感染。结论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和纵隔炎使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修复胸骨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阑尾炎的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拉萨市当雄县县医院阑尾炎病例528例。结果 528例病例中,单纯性阑尾炎78例,一期治愈;化脓性阑尾炎241例,切口感染、液化、延迟愈合共6例,经换药二期愈合;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95例,切口感染、液化、延迟愈合共18例,经换药后痊愈;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4例,切口感染、液化、延迟愈合共11例,经换药二期愈合。528例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残余脓肿6例,经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高原地区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多为阑尾排空功能障碍及血运障碍;高原地区阑尾切口不易感染;高原地区基层医院阑尾炎患者就诊不及时,应选择合适时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肋骨重叠并胸骨后横杠术治疗小儿漏斗胸7例,近期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5~7岁,平均6.5岁,均为对称型。其中2例体质极差,1例无症状。漏斗容积为36~68ml。身体发育明显次于同龄健康儿童,同时活动耐量下降。患儿均有其特征性的体征:含胸、驼背、垂肩、颈前伸。胸部X线检查:心脏明显左移者4例,胸骨向后弯曲形成凹陷,其胸骨最低点与对应胸椎的距离为3.1~2.3 cm不等,其中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左下肺叶膨胀不全。2 手术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胸部正中切口,上端起自漏斗口上缘12点处上方约1 cm,下端止于剑突[1]。向两侧游离皮瓣和胸大肌,显露全部畸形胸骨和肋骨,电凝止血。分离切除下凹的剑突并显露胸骨后间隙,以食指将胸骨后的胸膜钝性轻轻向两侧推开,但应尽可能防止推破。将明显下凹的肋软骨(通常为3~7肋),一一行骨膜内由前内向后外方向斜行切断[2],使胸骨体连同两侧肋软骨呈前后游离状态。平胸骨角处用自制的小手锯作横向的楔形切骨,切口宽度约4~5 mm,使胸骨横断,但应保留其后板完整。此时,胸骨体连同两侧的肋软骨可成角上抬,以2号带针钢丝在切骨处行间断缝合使胸骨牵至正常角度,至此可看到两侧肋软骨的过长程度,不必切除,将肋软骨的内断端重叠于外断端之上并一一用7号或10号丝线行“8”字形缝扎使其固定,逐一缝合骨膜,以利愈合。在直视下将一长约18~20 cm,宽约5~7mm的骨科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的慢性骨髓炎合并有慢性溃疡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溃疡清创后,使用VSD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12例直接缝合,8例植皮封闭创面,3例经邻位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果 VSD平均吸引15 d,平均更换VSD 2.5次.创面渗液均明显减少,且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二期手术后治愈,随访6~29个月,无复发.结论 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具有引流充分、缩小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复发率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吉家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97-1597
目的探讨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血源性感染17例,其中起病部位于椎体边缘10例;椎体中央5例;椎弓或附件者2例。椎间盘手术后感染2例。外伤性感染1例。结论X线平片表现特点是诊断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经胸骨切开心脏术后发生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936例患者中28例出现深部胸骨伤口感染,感染率为0.95%,术后感染发生于术后第7天~12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24例,术后14 d内发生感染22例。28例感染患者中,8例患者应用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12例接受了保留胸骨再固定胸骨术;4例切除部分胸骨再固定胸骨术;2例彻底清创胸骨、胸大肌肌瓣移植术;7例彻底清创胸骨、腹直肌肌皮瓣移植术;3例未手术治疗。28例感染患者中,死亡5例,其余无感染复发,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首选保留胸骨再固定术可作为治疗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基本原则,对于胸骨感染高风险的患者,胸骨切除及组织瓣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反复扩创、万古霉素骨水泥药珠植入、创面软组织覆盖等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36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患者一期愈合,8例窦道切除后二期愈合,2例经过2次扩创并用万古霉素骨水泥药珠植入后愈合,1例反复扩创4次手术后植骨愈合.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 ~56月,平均21.7月,均无复发.结论 采用反复扩创、万古霉素骨水泥药珠植入、创面软组织覆盖等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显著,术后便于护理,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烧伤后化脓性肋软骨炎,迄今国外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从1984年7月以来收治的560例烧伤病人中4例并发化脓性肋软骨炎,均获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1981年以来,我们对局部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肌肉瓣充填或局部皮瓣转移的慢性骨髓炎,采用病灶切除和带血管带皮瓣或皮肌瓣移植,六例骨髓炎均一次手术治愈。本文兹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采用胸骨横断及正中切口手术增多,术后发生胸骨感染时有所见。1994年4月~1998年8月我院采用胸骨切除带蒂腹直肌翻转重建术治愈4例慢性胸骨骨髓炎(慢胸炎),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例 1,女性.9岁.因房室管畸形矫治手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致慢胸炎。胸骨前脓性皮肤窦道2年4个月迁延未愈,入本院时伤口脓性分泌物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例2,男,39岁,二尖瓣置换术后伤口裂开缝合后感染致骨髓炎,局部换药及冲洗4个月余未愈终于形成慢胸炎。例3,女,19岁,胸骨结核并皮肤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5年中经胸骨正中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乳糜胸8例。患者均为较重的法乐四联症,其中7例年龄<10岁,6例发生术后心脏低排出量。经放置闭式引流管、胸腔内注入四环素、控制饮食和治疗心衰等措施,所有患者全部治愈。作者认为对这种类型的乳糜胸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所收治41例经手术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植骨、外固定的手术方式结合敏感抗生素的使用,观察该术式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总有效38例,一次手术总有效率为92.7%。无明显效果的3例患者中两例经2次手术治愈,1例经3次手术治愈。结论:术中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结合后期植骨的外科手术方法,为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在贝宁治疗肠伤寒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贝宁64例伤寒并肠穿孔病人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53例做单纯肠穿孔修补术,1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术。结果 63例治愈,死亡1例。并发切口感染41例4,0例经引流及伤口换药后治愈,1例经二期缝合治愈。术后再穿孔1例,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伤寒的临床特点无地域性和民族差异,早诊断、尽早手术是治疗肠伤寒穿孔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4例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患者,均行纵隔清创冲洗+"箍桶法"钢丝胸骨再固定+术后纵隔冲洗,并辅以有效的全身抗感染治疗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观察其疗效。结果 21例治愈,死亡3例,2例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1例患者失访3例,余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生纵隔感染导致的远期死亡。结论一期行"箍桶法"胸骨固定可有效的防治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