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édiak-Higashi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 ,5岁 ,主因反复发热 5个月余 ,加重 2d ,于 2 0 0 2年 7月 30日收入我科。患儿于入院前 5个多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 ,体温最高 4 0℃ ,曾先后 4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给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热退后出院。本次入院 2d前再次发热 ,精神及食欲差。既往无特殊疾病。家族中没有类似疾病患者。入院查体 :T 37 2℃、R 2 0 /min、HR 86 /min、BP14 5 / 10 5kPa ,言语迟钝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双颌下、颈后、枕部、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直径约 1~ 3c…  相似文献   

2.
Jiang M  Yang S  Wu RH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555-555
患儿女,1岁8个月,因“间断发热,淋巴结肿大1年余”于2006年7月入院。患儿生后4个月因脐炎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后又出现反复发热、淋巴结炎及牙龈炎等,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曾因迁延反复局部淋巴结肿大,于当地医院行淋巴结活检,提示化脓性炎症。患儿出生史及家族史无异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生长发育尚可。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9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面色苍白5个月,口腔溃疡3个月,于2005年3月6日入院.患儿发热5个月,体温波动在36.8℃至40.5℃之间,伴有阵发性咳嗽.有面色发白、乏力.口腔溃疡3个月.在当地县、市级医院多次住院;行X线胸片,2次肺部CT,1次肺部磁共振检查;按肺炎、贫血、口腔溃疡治疗.曾应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药制剂,抗贫血等药物;每次治疗10余天,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出院.患儿再次发热,来我院就诊.体温40℃,中度贫血貌.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12岁2个月,因"反复咳喘,间断发热22个月,左膝肿痛3 d,右足红肿痛2 d"于2007年8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2个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咳嗽剧烈时有喘息,并伴有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7℃,曾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此后约间隔1~2个月出现咳嗽、喘息、发热,均应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14个月前,患儿出现左足红肿伴有明显疼痛,并出现出血点,当地诊断"过敏性紫癜",当时伴有咳嗽、喘息,于外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显示"嗜酸细胞增多",应用泼尼松0.5 mg/kg治疗2周,逐渐减量,并换用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咳喘仍反复.2个月前患儿曾因腺样体肥大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引起过敏,从此患儿停用全部治疗药物.1个月前患儿咳喘加重,再次应用多种抗生素以及间断应用泼尼松治疗,夜间咳喘未能控制,严重时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5.
Xiao YY  Ma L  Li HM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45-546
患儿,女,12岁2个月,因"反复咳喘,间断发热22个月,左膝肿痛3 d,右足红肿痛2 d"于2007年8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2个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咳嗽剧烈时有喘息,并伴有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7℃,曾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此后约间隔1~2个月出现咳嗽、喘息、发热,均应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14个月前,患儿出现左足红肿伴有明显疼痛,并出现出血点,当地诊断"过敏性紫癜",当时伴有咳嗽、喘息,于外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显示"嗜酸细胞增多",应用泼尼松0.5 mg/kg治疗2周,逐渐减量,并换用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咳喘仍反复.2个月前患儿曾因腺样体肥大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引起过敏,从此患儿停用全部治疗药物.1个月前患儿咳喘加重,再次应用多种抗生素以及间断应用泼尼松治疗,夜间咳喘未能控制,严重时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12岁2个月,因"反复咳喘,间断发热22个月,左膝肿痛3 d,右足红肿痛2 d"于2007年8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2个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咳嗽剧烈时有喘息,并伴有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7℃,曾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此后约间隔1~2个月出现咳嗽、喘息、发热,均应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14个月前,患儿出现左足红肿伴有明显疼痛,并出现出血点,当地诊断"过敏性紫癜",当时伴有咳嗽、喘息,于外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显示"嗜酸细胞增多",应用泼尼松0.5 mg/kg治疗2周,逐渐减量,并换用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咳喘仍反复.2个月前患儿曾因腺样体肥大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引起过敏,从此患儿停用全部治疗药物.1个月前患儿咳喘加重,再次应用多种抗生素以及间断应用泼尼松治疗,夜间咳喘未能控制,严重时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2岁9个月,主因“发热1d、腹部不适6d”于2016年6月14日入院.患儿入院前6d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7.6℃,无寒战,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数次,家长予小儿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液等口服,后体温降至正常,仍有间断腹痛腹胀.入院前5d就诊于当地中心医院,腹部平片示肠管大量积气,予开塞露通便,实验室检查便常规白细胞15~20个/HP,诊断“肠道感染、急性菌痢不除外”,转至当地传染病院住院,予头孢曲松静脉输液3d,腹部症状缓解后出院.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摘要患儿,女,4岁,因反复发热5个月,头晕、头痛3个月并加重呕吐1周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40℃,每日3-4次;伴咳嗽,不剧,喉中有痰声。血常规:WBC 33.3×109·L-1,N 0.8- 0.9,红细胞沉降率(ESR)90 mm·h-1,X线胸片示“肺炎”, 间断应用多种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近1个月,咳嗽基本消失,但体温未降。于入院前4个月转至上级医院住院治疗,查体颈淋巴结肿大,肝、脾轻度肿大(具体不详),血常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5岁。因反复发热4个月余,咳嗽、气促3d于2005年2月24日入我院。入院前4个月,患儿无明显原因发热,体温最高41℃,伴畏寒,无抽搐、咳嗽、皮疹等表现,曾在当地医院相继按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化脓性关节炎并给予相应治疗。入我院3d前患儿出现咳嗽、气促,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纵隔、腋窝淋巴结肿大,右胸腔少量积液,腹部B超提示:肝肋下3cm,脾肋下3cm,腹腔少量积液。入院体检:T36℃,HR140/min,R60~70/min,BP92/50mmHg,重病容,皮肤无出血点,颈部可及2个约1cm×1cm淋巴结,心率140/min,律齐无杂音,双肺满布湿鸣,肝…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 患儿女,2岁9个月.主因间断发热1个月伴颜面苍白,尿色深黄1周入院.患儿1个月前开始发热,体温高达39℃,口服退热剂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不久又复上升.曾口服抗生素及抗病毒药治疗,仍间断发热伴轻微咳嗽.1周前患儿出现颜面苍黄,逐渐加重,排浓茶色尿,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曾吃过几粒干蚕豆.既往体健,无阳性家族史.体检:体重14kg,体温39.6℃,脉搏14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05/65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反应弱,重度贫血貌,颜面苍黄,全身皮肤散在红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巩膜无黄染.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8~10次/min;肺无异常.肝右肋下未触及,剑下4.0 cm.脾脏肿大,A线10 cm,B线10 cm,C线-1 cm,质软边锐.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9个月,因发热12d,手指末端脓疱7d入院。入院前12d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伴有轻咳及结膜一过性充血和口唇干红,于发病的第5天两手指端开始出现小脓疱,右手中指指端逐渐变成黑色。院外曾予以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T38.9℃,精神可,全身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手指端见多个小脓疱,右手中指指端呈黑色,咽部充血,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广泛髓外转移一例王宪珍胡波王越英刘克患儿男,5岁。因腹部肿块伴间断发热1个月入院。外院曾疑为多囊肾。体检:体温38℃,颈淋巴结肿大,心肺正常,肝肋下5cm,脾肋下4cm。两侧腹部各可触及约9cm×8cm椭圆形包块,边界清,下界达...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肺纤维变性症,小儿少见,我院1981年收冶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6个月。因间断发热,伴咳喘3个月,近3~4天加重急诊入院。患儿于3个月前曾在外院诊为肺炎,用抗生素治疗病情时好时犯,迁延不愈。查体:体温37.3℃,脉搏160次/分,呼吸34次/分。发育营养欠佳,精神萎糜、嗜睡,呼吸急促,口唇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13个月,因发现左侧背部肿块半月人院.患儿家长于半月前无意间发现患儿左侧背部稍隆起,按压时有哭闹表现,但未予以重视,近三日来发现背部肿块较前增大,按压时哭闹明显.无发热、畏寒、寒战、咳嗽、咳痰,无腹部肿胀.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3岁5个月,藏族,来自四川省阿坝州.因"反复腹痛2个月,发热3 d"于2009年10月22日入院.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腹痛,无吐泻.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达51%,骨髓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嗜酸性细胞增多症",予"阿奇霉素、泼尼松"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出院,院外继续服用"泼尼松5 mg,3次/d",1个月后于当地门诊复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为3%,泼尼松逐渐减量,患儿仍有间歇性腹痛,但未再发热.  相似文献   

16.
患儿 女,11岁8个月,间断皮疹11年,反复发热、咳嗽1年于2006年10月20日入院.患儿生后出现颜面温疹及反复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5岁,因咳嗽两月,发现血小板增多6天入院。患儿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无痰,无呼吸困难,抗炎治疗无好转。近1月开始出现间断发热,咳嗽、咳痰加剧,咳后有鸡呜样回声,6天前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血常规WBC25.7×10^9/L、Hb92g/L、Plt 1171×10^9/L,胸片示“支气管肺炎”,腹部B超发现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增多待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Zhu GH  Shi HW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238-238
患儿男,12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年半,停药2年5个月,发现左侧睾丸肿大1d”于2003年7月入院.患儿6年半前(1997年1月27日)在我院因“间断发热10d,发现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点3d”入院,血常规示外周血幼稚细胞0.55,骨髓原始淋巴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0.945,糖原染色(PAS)0.1,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单抗CD5( )、CD7( )、CD34( )、CD38( )、CD13(-)、CD33(-),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T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患儿,男,7岁。因间断腹痛、发热2个月余,反复腹泻、便秘,于2000年10月入院。患儿曾就诊于其他医院和私人诊所治疗5次,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和痢疾,均经治疗好转出院。此次入院前2天,患儿又出现阵发性腹痛、低热。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108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0/57mmHg,精神差,形体消瘦,面色苍白,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5次/min,心音有力,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软.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儿 ,男 ,13岁。因间断发热 2年余 ,再发 11d入院。患儿于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初为低热 37.5℃~ 38.0℃ ,偶有高热 4 0 .0℃。反复发作 ,发作时多为高热 ,体温达 39.5℃~ 4 0 .5℃ ,热峰 1~2次 /d ,可自行退热 ,持续时间短则 1~ 3d ,长则 15~ 2 0d ,间歇期从数天至 2月不等。每次发热前患儿均有声音嘶哑、咽痛、口腔溃疡、颈淋巴结肿大 ,高热时有头痛、双膝双肘关节疼痛 ,有时伴有肌痛、呕吐。热退后如正常儿。病程中患儿精神、食欲、睡眠均正常 ,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起病 1年后患儿曾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