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测定了新合成的α位取代和β位取代的四-(4-吡啶氧基)酞菁锌配合物的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激发单重态寿命、纳秒瞬态吸收光谱与激发三重态寿命.在此基础上,与相关配合物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取代基及其取代位置对酞菁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激发单重态寿命及激发三重态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二价钴为模板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SnO2凝胶基质合成的同时,通过萘氧基取代的邻苯二腈的四聚反应将β-四萘氧基酞菁钴在SnO2表面原位合成,得到β-四萘氧基酞菁钴/二氧化锡,并且利用UV、IR、XRD和TG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四萘氧基酞菁钴/二氧化锡的紫外光谱图中出现了酞菁特征吸收Q带的红移;红外光谱中出现了M-O的振动吸收峰以及在XRD测试中SnO2晶粒变小,都表明β-四萘氧基酞菁钴与二氧化锡之间形成部分化学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我们合成的几种锌酞菁衍生物在胶束体系中,在电子给体EDTA的存在下,光敏化还原甲基紫精(MV~(2 ))的研究。结果表明,锌酞菁及其衍生物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体系中,其敏化效果比在中性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体系中更为有效。结构不同的锌酞菁衍生物的敏化效果亦有显著的差异,其中锌酞菁磺酰丁胺敏化效果最好,锌酞菁羧酸次之。用它们作敏化剂时,MV~(2 )形成的量子产率一般高达0.4—0.7,比没有取代基的锌酞菁的敏化效果高。  相似文献   

4.
超声辐射条件下合成了十氢吖啶1,8-二酮类衍生物,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光谱特性,比较不同溶剂对该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对十氢吖啶1,8-二酮类衍生物的荧光效率影响较大.对于取代基团中含有强推电子基的衍生物,其荧光效率比取代基团中含重原子的衍生物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母体分子结构中吡啶环呈非共平面的船形结构,在溶剂的作用下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引起取代基折返,使得芳环上给电子基团与母体结构中的N原子之间距离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叔丁醇、对苯二甲醛等为原料,合成不对称胺基锌酞菁(2(3)-胺基-9(10),16(17),23(24)-(叔丁氧基)锌酞菁(APC))和一种新型平面双核酞菁(9(10),9'(10'),16(17),16'(17'),23(24),23'(24')-叔丁氧基-2(3),2'(3')-(对苯甲亚胺基)锌酞菁(bi-TPC))。通过FT-IR、UV-Vis、1HNMR、元素分析、循环伏安等手段对APC和biTPC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无取代酞菁相比,APC和bi-TPC Q带的最大吸收峰具有明显红移;能级与纳米Ti O2薄膜匹配,适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6.
卟啉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共面的18π电子共轭大环体系化合物,其卟啉环上可引入各类取代基,并能与多种金属配位。设计合成了3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修饰的尾式卟啉配体,并以有机金属盐法、苯甲腈法合成了与其对应的金属锌、铂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UV-Vis光谱等对卟啉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化合物为目标产物,并系统研究了卟啉化合物在二氯甲烷溶剂中的荧光性质与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卟啉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及中心金属配位,可以对卟啉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合成了四叔丁氧基酞菁锌,通过IR、UV-Vis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合成产物的溶解性.结果表明取代酞菁锌的具有好的溶解性,不发生二聚,紫外可见光谱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8.
苏州亚培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结构由取代环戊二烯基、脂肪取代基或者取代的芳香族基、3单取代或3,6二取代的芴基、端位烯烃基、金属配位基五部分组成,制备方法包括制备3单取代或3,6-二取代芴基衍生物,制备取代环戊二烯基,制备芴基环戊二烯基配位体。  相似文献   

9.
由吸收光谱研究了3,3′-二(丁-磺酸丙基)-9-乙基-4,5,4′,5′-二苯并噻碳菁三乙胺盐(Ⅰ)在DMF-水溶液中生成J-聚集体的效应;直接测量了25℃形成J-聚集体过程的热效应,得到了J-聚集体的聚集热△Hs=—(43±1)×10~3J(表示1摩尔单分子染料连接到J-聚集体上的平均焓变化)。根据Daltrozzo等人将J-聚集体生成当作“结晶”过程的观点,求得该体系中染料I J-聚集体至少包含的染料单分子数n为6。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几种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其特征参数。它们在可见区域内单分子吸收光谱基本是相似的,其最低电子跃迁特征吸收峰λ_(max)在650—700nm范围,其值随溶剂极性增加而略向红移,取代基团不同,对λ_(max)值影响不大,络合金属不同,λ_(max)值略有差别。某些取代酞菁化合物在极性小的溶剂中形成二聚体。它们是无光活性的,不适宜作光敏化剂。本文探讨了有关二聚体的形成与溶剂极性、溶液浓度、取代基团性质及络合金属原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聚体的形成取决于取代基团的性质以及溶剂的介电常数与溶液浓度。最后计算锌酞菁磺酰胺在氯仿与乙醇中,单分子与二聚体的平衡常数K_(eq)=C_D/C_M~2约为~10~6l·mol~(-1)。  相似文献   

11.
以4-(2-醛基苯氧基)二甲腈和无水氯化锌为原料,固相法合成了周环取代的酞菁锌。产物经MS、IR和UV/Vis表征。在与相同中心金属的四苯氧基取代酞菁锌相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其UV/Vis光谱中的Q带位置与溶剂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了环取代苯胺共聚物和均聚物在金属防腐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开路电位、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腐蚀速率等腐蚀性能参数,比较了各种环取代改性苯胺聚合物腐蚀性能的优劣.指出供电子取代基(如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对聚苯胺的防腐改性效果优于吸电取代基(如氯基).苯胺环上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是影响共聚物防腐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一系列β-二酮类化合物作内给电子体的新型TiCl4/MgCl2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丙烯聚合的影响.该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淤浆反应的最佳条件:聚合温度为40℃、n(Al)/n(Ti)为100.给电子体2,4-戊二酮结构中3-位上有取代基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所得聚合物的等规指数都明显优于3-位上无取代基的催化剂:二酮类内给电子体中3-位上取代基的体积越大,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及所得聚合物的等规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14.
可溶性镍酞菁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半经验ZINDO/S方法,研究了4种可溶性镍酞菁(FPcNi,MePcNi,iBPcNi,iPPcNi)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基的供电子能力增加,酞菁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发射波长(λem)发生红移,摩尔消光系数变小;随着溶液浓度增大,酞菁聚集体浓度增大,λmax发生蓝移,但浓度对λem影响较小,同时荧光相对强度随浓度增大,出现最大值;随着溶剂配合能力的增加,λmax,λem都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5.
二苯甲酰甲烷等β-二酮化合物由于可非常有效地改进锌基热稳定剂抑制PVC初期着色能力,大大提高其热稳定效能,现已成为高性能锌基无毒热稳定剂的关键组分.但是,β-二酮存在使填充PVC制品发红的缺点,这严重限制了β-二酮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影响了环保型锌基热稳定剂的推广.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及解决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含β-二酮填充PVC塑料之所以会发红是因为填料中含有Fe3+,而Fe3+可与β-二酮形成红色配合物;(2)通过对β-二酮进行一种特殊的化学改性处理,可以有效减轻含β-二酮填充PVC的发红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4-(2-醛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和无水氯化锌为原料,固相法合成了周环取代的酞菁锌.产物经MS、IR和UV/Vis表征.在与相同中心金属的四苯氧基取代酞菁锌相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其UV/Vis光谱中的Q带位置与溶剂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六氯环三磷腈与β-萘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六(β-萘氧基)环三磷腈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了β-萘酚和六(β-萘氧基)环三磷腈在乙醇、环己烷和乙腈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并探讨了分子结构和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发现,溶剂效应对六(β-萘氧基)环三磷腈的吸收光谱无明显影响;六(β-萘氧基)环三磷腈相比β-萘酚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说明六(β-萘氧基)环三磷腈相比β-萘酚的分子共轭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4-硝基邻苯二甲腈先成环,后修饰的合成步骤,得到对咪唑苯甲醛与酞菁环通过希夫碱基团直接桥连的β-四(4-咪唑基苯基)亚氨酞菁锌(SPc)。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其结构,进行了紫外可见光和荧光光谱测试。研究发现SPc在吡啶中溶解性最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SPc分子间没有聚集行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浓度成正比。SPc在DMF溶液中紫外-可见光吸收峰Q带位于693 nm,与无取代酞菁锌相比,Q带红移了26 nm。445 nm激发波长下,荧光发射波长为560 nm。  相似文献   

19.
以4-硝基邻苯二腈、二水醋酸锌为原料,离子液体[bmim]BF4为溶剂,一步反应合成β-四硝基酞菁锌。通过IR光谱、UV-Vis光谱表征了其结构,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β-四硝基酞菁锌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4h,m([bmim]BF4)/m(4-硝基邻苯二腈)=10:1为最佳条件。采用本法合成金属酞菁,反应条件易控、无需回流、简化了实验过程,提高了合成效率。  相似文献   

20.
竹红菌甲素和吲哚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竹红菌甲素(以下简称HA)和吲哚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发现HA和吲哚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带有电荷转移性质。吲哚环上带有给电子取代基,位阻小,溶剂的极性大和溶液呈中性有利于该复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