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法明  李晓莹 《医学综述》2006,12(16):979-981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诊断通常是根据临床表现加上1项或多项辅助检查确诊。一般性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血浆D-二聚体等,而肺动脉造影、肺通气/灌注扫描、CT肺血管造影是确诊或除外肺栓塞的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军  蒋超旦  陆俊杰  蒋建东 《中外医疗》2010,29(2):59-59,61
目的总结肺栓塞的诊断、抗凝治疗措施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误诊为冠心病的非大块肺栓塞患者的资料。结果25例患者初诊均以冠心病收治入院或从其他科室转入,最终确诊依赖于16排螺旋CT的肺动脉CTA,25例患者全部采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抗凝治疗,无1例死亡,临床症状较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误诊率高,诊断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螺旋CT行肺动脉CTA检查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安全、敏感可靠的方法,只有通过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意识,并利用有效的联合诊断策略,才有可能有效地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诊断一般性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血浆D-二聚体、超生心动图,而肺动脉造影、肺.通气/灌注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肺血管CT造影(CTPA)等。肺栓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等,临床上根据不同情况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的诊断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莉  张承宗 《医学综述》2007,13(15):1147-1149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文简述了肺栓塞的一般检查方法及特殊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CT肺血管造影(CTPA)、肺动脉造影是确诊或除外肺栓塞的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肺栓塞病例的诊断情况,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方法对30例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诊断情况、症状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27/30)患者有危险因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者确诊率高;80%(24/30)患者有呼吸困难症状,反复发作性晕厥对诊断有意义;90%(27/30)患者心电图出现Ⅰ导联S或s波、Ⅲ导联Q或q波;60%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增宽或肺动脉压力升高。结论肺栓塞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多为非特异性,但只要临床医生对于有危险因素患者提高此病的诊断意识,将会减少更多的误诊,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杨盛  张涛 《医学综述》2014,(15):2802-2804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最常见的存在潜在致命性的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但是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方法较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各种检查手段各有优劣。该文就肺栓塞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放射诊断学、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等予以综述,旨在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李瑞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065-1067
目的探讨对疑似肺栓塞病人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的评估,以提高肺栓塞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疑似肺栓塞患者32例,其中临床确诊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疑似肺栓塞32例,有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23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临床诊断评估,排除肺栓塞13例,临床确诊19例,其中死亡6例。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对疑似肺栓塞病人的临床诊断评估,特别是危险因素进行追踪分析可以显著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0—68岁,每位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螺旋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DS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干或分支的栓塞,在行DSA检查之后同时行肺动脉小剂量溶栓药物灌注治疗。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9例,胸平片共有22种阳性征象占全部胸部征象36种61.1%(22/36),SCTA显示有26支肺动脉血管受累;DSA检查均不同程度显示有肺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肺动脉充盈缺损、分支狭窄或阻塞。结论胸部X线平片可作为肺栓塞首选诊断方法,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较大分支较可靠的方法;肺动脉DSA是肺动脉栓塞最清晰准确的诊断方法。同时藉介入导管灌注溶栓药物也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探讨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5 6例确诊为肺栓塞的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5 6例患者除行基本检查外 ,全部或部分做了增强CT、放射性检查肺扫描、肺动脉造影 ;治疗主要是溶栓与抗凝。结论 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 ,必需的辅助检查及必要的确诊手段 ,可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及时的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治愈本病或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而确诊的1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共累及56处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其中肺段动脉受累最多,占59.11%.栓塞在CT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结论 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亚段及亚段以上肺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和可靠的诊断方法,且可作为治疗的依据和评价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效果,适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对肺栓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某院接收的40例被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溶栓治疗效果以及多种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检查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肺叶动脉显示数198支、栓塞数为69支,栓塞率为34.84%,肺段动脉显示数为639支,栓塞数为258支,栓塞率为40.38%,主肺动脉显示数为76支,栓塞数为18支,栓塞率为23.68%,亚段动脉显示数为1934支,栓塞数为92支,栓塞率为4.76%,其他分支动脉显示数为4587支,栓塞数为40支,栓塞率为0.87%;40例被疑诊为肺栓塞患者由多种检查结果最后被明确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40例,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检查出肺栓塞37例,3例漏诊。CT敏感度为92.5%。结论在肺栓塞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扫描其肺动脉与其分支,显示结果清晰,且肺动脉栓塞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与动脉造影技术相比对患者机体无创伤性,临床上可当做肺栓塞影像学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及CT血管成像(CTA)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64排CTA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梗死组(9例)及非梗死组(31例)。对2组肺动脉受累范围、部位、临床检验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死组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发生率、栓塞指数均高于非梗死组(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肺心病等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央动脉受累比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疾患、持续性房颤、高栓塞指数是急性肺栓塞后肺梗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发生与否等与肺梗死发生无明显相关;CTA在肺梗死诊断及与出血性肺不张、肺萎陷等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胜利 《西部医学》2009,21(9):1490-1491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呼吸困难(83%)、胸痛(60%)、咯血(33%)等、咳嗽(32%)、恐惧(43%)、晕厥(20%)、心悸(33%)。影像学特点呈多样性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抗凝治疗。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无创检查在确诊中起重要地住,及时溶栓抗凝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靳秀丽  蒋世明  贾敏  刘芳艳 《西部医学》2014,26(9):1222-1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肺动脉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多层螺旋CT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征象。结果23例PE病例中,中央型PE13例,周围型PE10例,CT表现为肺动脉内不规则斑块状附壁样缺损,周围有或无高密度对比剂包绕。结论多层螺旋CT对PE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结合北京安贞医院2001年10月至2010年5月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PA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外有关文献,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气短和胸闷,休息可缓解,和肺血栓栓塞症相似,但前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胸部增强CT肺动脉造影多显示肺动脉扩张,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大块充盈缺损,管腔外浸润阴影,溶栓、抗凝治疗无效等,确诊需手术。手术成功治疗后症状多明显缓解,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可提高疗效。结论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临床上罕见,临床表现和肺血栓栓塞症相似,易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而给予溶栓抗凝治疗。胸部增强CT肺动脉造影及手术病理有助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医学综述》2013,19(4):670-673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机体氧气和血液供应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及时诊断较困难,误诊、漏诊及病死率均较高。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争取早期正确诊断及处理。近年来,关于肺栓塞的研究,诸如外科患者术后肺栓塞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一定进展,对临床诊疗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Wells简易评分标准应用于临床肺栓塞诊断,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率,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2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肺栓塞可能135例(47.8%),肺栓塞不可能147例(52.2%)。以肺栓塞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肺栓塞可能中确诊有86(87.8%)例,肺栓塞不可能中确诊有12例(12.2%);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和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Wells评分是一项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影像表现。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行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8例(96.0%),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78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1例(82.0%),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64处;DSA检查确诊5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80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MRI,可作为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